第一百一十三章 王扬的拦截(1 / 2)

大国航空 华东之雄 1079 字 2023-09-09

雷达站上,寒风刺骨,在一间临时搭起来的雷达室内,雷达手正在严密地注视着屏幕。

目标正在爬升!

“目标高度八千,已经越过边界,正在向我们这里继续爬升。”雷达兵喊道。

秦风的推测一点都不错,因为对方的基地靠近己方的边界,所以,对方在起飞之后,一边爬升,一边就已经飞过了边界。

它为何不先向南飞,高度够了再过来?

答案就是没必要。

如果向南飞,再飞回来,那就兜了个圈子,浪费了燃料,对他们来说,这里的空域无比干净透彻,就和他们自己的领空一般,天高任鸟飞,他们想怎么飞就怎么飞,丝毫都不在乎。

既然是这样,何必要兜圈子呢?

他们不知道,这次,将会受到对面的迅猛的拦截。

起飞,起飞!

两台发动机正常启动之后,王扬打开加力,战机在跑道上滑跑,然后就拉了起来。虽然在这里的机场是第一次起飞,但是在三千五百米的民用机场,他们已经练习过很多次了,对这一切,早就是胸有成竹。

两台涡喷-7发动机冒出炽热的尾焰,此时,发动机一直都没有关闭加力,这也是歼-8作为截击机的一个优势。

靠着两台发动机带来的优势,歼-8的爬升率可以达到每秒两百米左右,到西方的三代机动辄三百多米有差距,但是对国内来说,这已经是很逆天的了。

这样,每分钟就是一万两千米,不到两分钟就能爬升到最大高度,而同时,按照操作规程,发动机的加力,每次开启的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

紧急起飞,就是这般的高效,王扬驾驶战机,迅速地向上爬升,同时,地面雷达站开始了引导。

这也是国土防空中最常见的形式,由地面雷达进行引导,将战机引导到目标附近,然后再发起进攻,而现在,想要采用跃升攻击,那地面的引导就更重要了。

王扬一边爬升,一边打开雷达,预热内部的电子管,一边激活了机翼下面挂载的霹雳-2导弹。

1958年9月,在浙江沿海地区空军和对面的敌机发生了一场空战,在空战后,打扫战场的时候,获得美国ai-9b响尾蛇导弹的残骸,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测试和研究性设计。

得知这件事之后,原苏联先后派出两批专家来华索取了有关技术资料和部分残骸实物。很快,原苏联在此基础上试制成功了k—13型导弹,装于米格—21上。

1962年,苏联向我国有偿提供米格—21和k—13型导弹的技术资料和样品。我国开始仿制k—13型导弹,并将其命名为“霹雳”2号。1964年11月,导弹仿制工作全面展开。1967年3—7月,进行了定型试验,共发射了19发导弹,试验取得了成功。1967年11月,“霹雳”2号导弹定型,投入批量生产。

在投产之后,它成为了国内空军战机唯一能够使用的空空导弹,其他的项目,现在都是发展缓慢。

歼-8原定的霹雳-4导弹,现在还是无影无踪的,所以,它被迫挂载上了霹雳-2导弹,暂时充当武器而已,由于已经在歼-7上操作多年,所以把它整合到歼-8上,没有费什么力气。

这种“霹雳”2号导弹由红外自动导引头、舵机舱、触发引信与非触发引信、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及弹翼组成;鸭式气动布局,弹头呈半球型钝头,弹身为细长圆柱形,两对三角形舵面和两对梯形弹翼呈十字形配置;飞行速度为2.2马赫,主要用于攻击中型轰炸机和歼击轰炸机。

如果是在空战中使用,敌机只要进行机动,就很容易躲避开,所以,只能对慢吞吞的目标才会有效,由于早期导弹的缺陷,也必须要进入尾部,进行尾追攻击,才能够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