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宋应星(1 / 2)

大明要亡 吃吃汤圆呀 1419 字 2023-09-09

赵南星下朝后,叹息:“皇上这设立农部,只怕只是个开始。”

赵清衡不解:“爹爹,皇上励精图治,心中自有丘壑,他早就开始大展宏图了,爹爹为何今日又说只是开始?”

赵南星笑了起来:“对,对,如今你也长成了,经过的事情多了,的确是为父我狭隘了,圣上的确早就布局有所作为,他年少有为,是我大明之幸。”

朱烟寒在京郊寻了一片开阔的地界,用作农部的基地。那些官员看着农业部不在城中,倒也渐渐平息了争议,横竖便是种田地的,便小打小闹去罢。

宁妃初期种田时,便结交了一批认真负责的户部官员,那些官员就有部分直接跟着过来的。再加上那天在朝堂上朱烟寒那么一打岔,官员们各怀心思,居然也有不少人来这农庄看热闹。

宁妃倒是个机灵的,不管来人是谁,直接让去地头开垦、浇粪。

这一招吓跑了不少投机主义者,留下的大都是真心想学习农业的人才,宁妃这才点点头。横竖现在也没有什么机密,她指使手下人用简易的竹子栏杆围出一圈地。皇后担心她安危,派了一队侍卫和宫女跟着她,每日里她在地里交待完事情,便由马车将她接进宫中。

除了宁妃,朱烟寒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人要安排进工部:宋应星。

说起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耳熟,却不知道是谁,可是若说起《天工开物》,那么大部分中国人都会恍然大悟。宋应星,便是鼎鼎有名的《天工开物》的作者。这本书,自然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百科全书”。他最高曾做到广州知府的职位,在明亡后,其兄宋应升服毒自尽,他避守山林,拒不出仕,一门算得上是忠烈之士。

只不过此时宋应星还是个名落孙山的学子,他自幼聪颖好学博文强识,小小年纪就过了乡试,被乡间誉为神童,他在有名的白鹿洞书院和学长读书,以期更高的成就,可是之后的求学之路就没有那么顺畅,多次都未及第。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落第了,宋应星心中失望,如今他已是二十九岁,多次未中,下一步的路将去向何处?

老母年迈,他索性便跟兄长商量,自己先回家去侍奉母亲。白鹿洞书院的师长也极为赞同:“你读书过多,却在实务上欠缺些,朝廷取仕也极为看重跟实务的结合,若是未游历过天下,落笔极易空洞无物,回家侍母,既尽孝心,又有机会通些庶务,也是一举两得。”

收拾了行李,他便返乡,老母亲见着他自然欣喜不已,他便也收了心思,在家伺候照顾母亲,闲暇读些经史子集,更在乡间漫步,多跟农人工匠往来,了解些民间疾苦。谁知道这样平静的生活没多久便没有了,某日,忽然有县城的衙差快马加鞭来乡间寻他,说是皇上下令,要请他进京。

宋应星一头雾水,他虽然自幼扬名于乡里,白鹿洞书院也有些文名,可是要让当朝皇帝如此这般记起的人,怎么也轮不到他吧?那县令对于举子都有些敬意,索性自己亲自登门去请宋应星,劝他进京,不管何等缘故,平头百姓怎么着也不能反抗皇帝对吧?宋应星便收拾了包袱,辞别了母亲,跟着特使进了京。

进京之后自有专人接应,直接将他送去了京郊的营地。刚进营地,宋应星便觉得自己的眼睛都不够用了,但见一片片田地,眼见得是皇庄所在,但周围被一圈圈竹编的栏杆草草围住,分成一块块,每块上面插着一个木牌子,上面写着端端正正的写着字。仔细看去“高产试验”、“复合肥料试验田”、“配方试验田”、“克除草试验田”、“普通肥”、“普通肥+追肥”、“普通肥+追肥+复合肥”、“校正试验”等等,那些字又不是繁体字,看上去有些字笔画简洁了不少,还有错字白字,宋应星一路走过去,心里忖度:“管这田地的农人或许认得些许字。”

小黄门将他带到了田地中央的一个遮阳棚下,一位身穿窄袖衣服的女子蒙着面纱正在跟众人讲解什么,见着他过来,忙对众人说:“今日我们便说到这里,我有些事情要办。”

说罢,便招手让众人散了,宋应星见这女子虽然蒙着面纱,却身形矫健,说话爽朗,心中不由得心生好感:京城不愧是物华天宝之地,就连一个农女都落落大方。思索间那农女朝着田地喊道:“皇上,快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