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1 / 2)

鼻尖沁出细汗,他一臂撑在女子身侧,嘴角挂着吊诡的笑,轻声哄道:“来,刺进去,能死在嫂嫂手下,不失为美事一桩。”

血色蔓延,在衣衫上晕染开,刀尖缓慢破开血肉的触感令冯玉贞脸色苍白,崔净空却执意凑近,扳过她的肩头,垂头要含她的唇瓣。

恰于此时,冯玉贞忽然收回了手,崔净空还没放下心,眼睁睁瞧着冯玉贞将那把小刀径直拎起,横压在自己的脖颈旁。

她只是略微用力,小刀上的血迹便染在那截素颈之上,崔净空方才被戳进胸口时,都没有像现在一样感到头晕目眩。

冯玉贞的手略略颤抖,只道:“别靠近我。”

见崔净空呼吸急促,眼睛凝视在她手臂上,知道他是在寻机会夺刀,遂将小刀又压实些,提高了嗓音:“退后!”

崔净空迅速将两手摊开,向后倒退几步,不欲再激怒她,男人瞳孔不受控地紧缩,生怕那把小刀把她伤得血流不止。

分明自己才是流血的那个,冯玉贞指甲盖大的口子都没有,他已经忙不迭服下软,嗓子发涩:“好,好,嫂嫂,只要你放下刀,别伤了自己。”

世事难料,冯玉贞彼时同崔净空缠绵悱恻,可能万没想到也有以死相逼,才能和他好好说上两句话的一天。

她心中五味杂陈,兀自启唇,每个字都在往对面的男人心尖儿上锥:“你不要喊我嫂嫂了,你有没有娶妻,也全然与我无关。男女之间无非讲求个你情我愿,可我对你情意已尽,我们之间再没什么好说的了。”

崔净空脸色煞白,面容之上浮着一层茫然,竟然透露出几分懵懂可怜的情态来,他脱口而出:“不成,那我怎么办?”

他这时候再捂上胸口,总算知晓从前多次出现的那种迸裂般的痛感实则并非什么病症。可太迟了,望着冯玉贞绝情的脸,忽而领会到什么叫做覆水难收。

“麻烦大人放行,我和安安即刻便走。”

男人的脸像是一张浮在半空的白纸片,冯玉贞扭过脸,不为其所动,只一字一句道:“话已至此,承蒙大人曾经的照料,我祝大人洪福齐天,前程似锦,以后不必再相见了。”

刀就抵在她脖颈上,崔净空哪儿敢不答应?

他如喉在哽,不知道说什么才能挽回将离的人,脑中空茫茫一片,下意识张嘴喊她嫂嫂,又思及她不喜欢,只得赶忙咽下去,险些咬了舌头。

嘴里干巴巴冒出来一句:“你不识路,坐车走罢?”

冯玉贞摇摇头,坚持道:“我们自己走,总归能回去的。”

“你……”他闭了闭眼,心中生出一阵无力:“你再厌恶我,也不要累到自己。”

崔净空朝外喊田泰备车,冯玉贞如何也不叫他近身,那把刀威慑太过,他只得隔着几步远。

待他老老实实站远,冯玉贞适才将刀放回腰间,只推开门,牵起冯喜安,崔净空的声音又自身后传来,话音里带着一点希冀:“不若吃完午膳再走罢?”

这回她连答复都吝啬,崔净空远远站在院中,见母女两个人登上车,转眼消失在视野中。

冯玉贞手心全是汗水,冯喜安坐在怀中,她不敢相信,自己居然真从崔净空手里逃出来了。

“阿娘,你流血了!”

女孩惊慌的声音钻入耳中,冯玉贞回过神,发觉脖颈泛凉,她用袖口蹭过去,并无任何痛感,这是崔净空的血。

心跳如鼓,这点鲜红的血污刺着她的眼睛,冯玉贞赶忙把袖口卷起,轻拍女儿后背:“没事了,都过去了。”

她同时也告诉自己,一切都已经结束了,突然找上门的崔净空也只是一场幻梦而已。

寂寥的府邸中,田泰为身前直直望着远处的男人披上外衣,只听得他困惑的自言自语:“是我错了吗?”

田泰低着眉,不发只言片语。

江南到底还是太冷了,崔净空想。

冯玉贞的确很明晰他的秉性。倘若她今日不这样决绝,哪怕她再不愿,崔净空也要强行将人绑回京城的。

可她宁愿鱼死网破,也不肯同他再过下去。崔净空实在怕极了那把刀子,他知晓人的体魄如何脆弱,他自个儿拿刀伤人时全然不察,可冯玉贞只是在自己身上比划比划,他便止不住后怕,只得妥协。

漫无目的地坐回屋子里,冯玉贞为他倒的那杯水已经凉了。他独自一人静静坐在屋里,直至日落西沉,第二日天边熹微,方才从屋里走出来。

崔净空语气淡淡,只字不提她,只是吩咐道:“田泰,收拾东西,启程回京。”

第84章巷尾新住客

立冬之后,抚面的风渐凉,江南的冬日不似北地一般来势汹汹,却耐不住湿黏黏的冷气钻入衣领。

轻拍下肩上一片枯黄的落叶,冯玉贞紧了紧臂弯上的披帛,这间书肆离绣坊不过两条街,离她四步远的柜台处,一本《千字文》摊开于书案上。

留着两撇八字胡的刘先生念一句,坐在板凳上,腿都挨不到地的女孩脆声重复一遍,纠正完读音,接着他再细细拆开,为她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讲完四句话,再回过头,冯喜安一字不错,将刘先生口中的每句话都十分精准地复述出来,言罢还能揪出刘先生含糊不清,尚未说明的地方问。

自上个月起,刘先生被问住的时候已经愈来愈多,《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专为小儿启蒙的书目他已经全数教完。

念完最后一句,刘先生站起身,冯喜安不要别人扶,冯玉贞战战兢兢地收回手,瞧着小姑娘灵活攀下板凳,还冲刘先生作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揖:“多谢先生教导。”

刘先生喟叹地摸了摸她的头顶,目光流露出惋惜,向冯玉贞道:“喜安天资如此聪颖,依我浅薄的见识,所谓神童也无异于此了,倘若是个男孩,日后去科举不在话下,必然平步青云,只可惜……唉。”

冯玉贞心口略微发紧,自从刘先生答应教喜安以来,类似的论调她几乎听得耳朵起茧。

将手里的暖炉递到女儿手里,冯玉贞福了福身,温声道:“多谢先生这些时日对小女的教诲,只是可否……劳烦先生,再教小女几日?”

刘先生沉吟片刻,抬手将翘起的胡子压平:“夫人,我最多再教她读一读《大学》,并非我不愿,一是我学识有限,不过是个破落童生,再教下去也是误人子弟,书肆才是谋生主业。

他为难道:“二是女子识字,多半也是在那些高门世家,为寻个好夫婿,学到这些,便也足够了。”

只为寻个好夫婿?冯玉贞一时无言。

说起刘先生教喜安识字这件事,不过一日路过书肆,偶然听闻其中传来大声的争论,探头一瞧,是几位穿着长衫的读书人。

或许是买书时对其中的一句几人看法不一,起了争论,谁也不服谁,口中个个引经据典,冯喜安从未听任何人说过这些,在她耳中如同天书一般,孩童总是对一切新鲜的事充满了好奇,她便想进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