壅遏不通曰幽;动静乱常曰幽;早孤有位曰幽;早孤陨位曰幽;早孤铺位曰幽;违礼乱常曰幽;暴民残义曰幽;淫德灭国曰幽。
虽然诸侯公卿说是早孤陨位曰幽,但那不过是個遮羞布,真正的意思是违礼乱常曰幽;淫德灭国曰幽。
上完了谥号,也算是给姬宫湦盖棺定论。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麻烦了。
自从召王时期,邦周王畿这里就开始出现各种地址灾害,到了幽王时期,变得更为严重,再加上这次镐京败犬戎攻破,变得破败不堪,即便是犬戎被击败,其威胁性也极高。
若是继续将周天子放在镐京,谁知道他们这些诸侯前脚离开,后脚犬戎就再来。可以说镐京这里已经不再适合成为王畿了。
于是诸侯们就想要将邦周王室迁到东都洛邑。
只是这种做法激怒了王畿内的贵族。这些王畿内的贵族,封地采邑都是在镐京附近,若是天子迁走洛邑,他们怎么办?
要知道经过两百年的发展,洛邑五百里方圆土地上已经有了王畿贵族,根本没有他们这些镐京贵族的立足之地。
他们这些王畿贵族跟着迁去洛邑,没有土地采邑的支持,很快就会衰败。因此在东迁这一件事情上,王畿的贵族们不约而同的进行反对。
但是镐京残破,山河断流,想要恢复不知道要何年何月,只得强东迁往洛邑。而且经过一番动乱,王畿贵族的实力虚弱不堪根本不是几位诸侯的对手。
王畿内的贵族基本上使用的是政治方式,通过控制周天子而影响天下,王畿外的诸侯国更多的则是依靠武力。王畿贵族即便是再不愿意也无可奈何。
因此刚刚即位的郑国、秦国以及晋国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往东周。
郑国和晋国鼓动天子东迁,乃是因为原本镐京距离他们的封国太远。不方便控制,而迁徙到镐京之后,周天子基本上就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至于说秦国则是巴不得周天子赶紧离开。自从秦国被封在秦地之后,百年来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已经从最初五十里的小国成长为一方大国。因为再往西往北发展,环境更加恶劣,往东发展则是被晋国挡住。
因此在得知周天子要东迁,秦国是第一个响应,并且非常积极配合。只要周天子走了,那镐京之地就是秦国的了。
胳膊拧不过大腿,即便是王畿内部的诸侯再怎么不愿意,周天子还是在郑、晋、秦等诸侯的护卫下,出发前往洛邑。
只是镐京内部的贵族们并不甘心,这些人找到三公之一的虢公翰,众人一起商议拥立宣王的另一个儿子,姬宫湦的弟弟姬余臣在携地称王。
于是周朝王室在这段时间里就出现了两位周天子。再加上镐京被攻破,周王室的威望已经降到了最低。
虢石父善谀好利,王用之,国人皆怨。王废申后、去太子,申侯怒,杀使者,斥幽王,幽王大怒,尽起大军伐申。申与戎狄盟,幽王大败,溃逃于骊山,西戎追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财货而去。诸侯乃共立故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淮宫春秋·周本纪·烽火覆周平王东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