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8(1 / 2)

上午八点的时候,一队人马,回避牌走在最前面,而后旌旗猎猎,迎风飞舞,那旌旗上,绣着龙飞凤舞,明黄色在朝阳下烨烨生辉。

旌旗过后,金瓜、铖斧、朝天凳,之后便是一辆黄盖朱缨八宝双辕马车。

而后是两辆朱轮华盖车,再往后,便是淡蓝色的双辕马车,这是府尹大人的,后头跟着的是深蓝色的双辕马车,是县令大人。

浩浩荡荡,一大群人,走在路上威风凛凛,比起石宏大的那支护卫队的煞气,这队人马不仅人多,而且有着天然的威严,肃静和气势。

若是说石宏大他们当时是一把出鞘的利刃,他们就是那放在高堂庙宇里的金玉,带着光辉,让人不敢直视。

他们一路过来走的都是水泥大道,到了十八里铺之后,十八里铺大门大开,这回外头的人,连看热闹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这伙人进了村口的大门之后,立刻有二十个人守在大门口,大门不关闭,但是谁也别想过去

这二十个人里头,有张福,因为他认识谁是十八里铺的人,谁不是,他站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认人的作用。

这些人可不是平时跟他们认识的捕快,一个个虽然长得挺俊,但是很严肃的样子,且一个个在看到外来的村民聚到一起,很是紧张的抽刀出鞘了

那明晃晃的大刀一出来

好么

所有人不敢靠近大门十米之内了

因为那大刀闪着寒光,在太阳下都让人感觉到了冷飕飕

再说那些人,仪仗队前头都到了于家,后边尾巴才进来村子口的大门

幸好十八里铺如人少,地方宽敞,还能放得下他们,且于家的宅子也够大,当时小于举人盖房的时候,还给村里的道路都弄成了水泥的,十八里铺三十户人家,一排十户人家,三条水泥大道都连着,若是在高空看的话,就好像是一个棋盘。

平时下雨也不会泥泞了大家的鞋子。

于家大门四敞大开,于家带着家里人在等,于宝宝也被他从学堂接了回来,两位老先生听说是要接圣旨,相互看了一眼。

“可都准备好了”黄老先生问小于举人。

“大概吧”说实话,小于举人对刘文喜弄的那些还是不太放心的。

“我去看看”黄老先生二话不说就过去了,看了看,觉得还行,但是规矩他们不懂啊

刘文喜光知道怎么弄香案和供板,接圣旨的时候,怎么个行礼啊,怎么个谢恩啊,一窍不通啊

“别紧张,这圣旨,也是分级别的,首先。”黄老先生临时给大家充当了一次礼仪老师。

一般圣旨开头多为“皇帝诏曰”和“皇帝制曰”。

区别在于,“诏曰”由翰林院撰拟,内阁大学士奏定后,由皇帝钦定的庶吉士书法大家书写,最后铃皇帝玉玺,而“制曰”是由皇帝对他所器重的受旨人或重要事件亲手书写。

圣旨是古代帝王权利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制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

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识。

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而接圣旨的时候,一般都是对着圣旨三跪九叩,然后他们跪地磕头来着

圣旨到了之后,是要先放到香案上,就收三跪九叩大礼,而后宣传太监才会上前,拿起圣旨,展开,此时,大家要面朝东,而不是给太监跪

太监宣读圣旨,此时不可出声,等圣旨读完了,大家再对着东方磕头接旨就行了。

“为什么是东方”于宝宝好奇。

小侄子干得好

小于举人其实也同样好奇啊

为啥一定要是东方

饭饭小说论坛蓝枫翎手打,转载请注明

304封候庆丰

“因为紫气东来”黄老先生只好给他们解释了一句。

想再问点什么,黄老先生就先说了:“这些以后再问,现在,还是迎接圣旨要紧”

因黄老先生并非于家之人,更不是十八里铺的人,所以老爷子指点一番之后,就回去了学堂。

而那群人也恰好到了大门口。

呼呼啦啦一大群人占据了于家,或者说,守卫着于家,老村长作为村长只能带路,在大门口就停下了,他知道这个时候他进去不合适。

不过小于举人死死地拉着他不放手:“您快跟我进去吧”

还有颠颠赶过来的车爷爷,隔壁的乔大娘等等,也都没放过,于良吉是这么说的:“家里没个长辈,我心里没底”

为了让小于举人有底,大家只好硬着头皮往里走,索性他们是小于举人请来的乡亲们,跟来的人并没有不放行。

马车进了大门,停在了一边,第一辆马车上,下来一个穿着天蓝色的衣服绣有葵花团图案的人。

此人面白无须,戴着黑色的三山帽,脚蹬黑色白底官靴,拿着一柄拂尘,手指头微翘。

小于举人:“”

他看到了什么

跟着后头车下来的六个人,同样都是面白无须,戴着三山帽,是纱网的那种,穿着茶鸵色乡着团花图案的衣服,脚下却是短靴。

“总管。”其中一个一张嘴,于良吉浑身一哆嗦。

这个时候,宇文县令跟房府尹终于过来了,尤其是宇文县令,立刻一躬身作揖:“总管大人辛苦了。”

于良吉跟石宏大也跟着作揖,其实宇文县令这就是给他们俩光明正大的“通风报信”呢

来的可不是什么普通的传旨太监,来的可是一位内监,皇帝身边伺候的人啊,虽然圣太祖再如何努力,消除了明朝宦官对大蒙朝的影响,可也没能彻底取缔宦官这个畸形职业。

索性留下遗言,不能重蹈明朝的复辙。

这句话杀伤人巨大

小于举人暗道:明朝的宦官在他的那个时代也是赫赫有名,历朝历代,明代的宦官是最出名的

穿越前辈再厉害,也没能彻底消灭“宦官”。

gu903();“不辛苦,咱家这是为了圣上办差,闲话少叙,哪位是小于举人呐”这位总管太监还很和气,虽然说话的时候能听出细嗓子,但是不仔细听是听不出来的,跟正常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