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万对几万,吴玠又是百战名将,战争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悬念。
在吴玠的指挥下,乾军大获全胜,斩杀夏军三万多人,李察哥被迫撤退。
乾军这次虽然声势浩大,大有一鼓作气灭掉西夏的架势,但是吴玠却吸取了赵宋王朝伐西夏失败的教训,决定步步为营,一口一口地吃掉西夏。
所以,击退夏军以后,吴玠并未乘胜追击,而是占领了宋军名将刘法当时在这里修筑了一座名叫“震武”的城池,派部将折可存率兵戍守,陈遘也在第一时间派民夫修建通往这里的铁路。
同一时间,王禀率军进到清水河后,也遭到了夏军的阻击,王禀父子身先士卒,奋战多日,打退了夏军的进攻,而后也保护民夫在这里筑城、修铁路,然后派兵戍守。
一个月后,吴玠派吴璘率领十万大军进攻西夏的藏底河城。
李察哥针锋相对,派兵前去救援。
吴璘率大军长驱直入,以红衣大炮开路,打得夏军节节败退,一直杀入萧关,大掠而还,而后留下部将姚仲驻守萧关,并保护民夫修铁路。
休整数日后,吴璘率领乾军继续前进攻打臧底河城,计划于十日内攻克。
由于臧底河城依山傍水而建极为易守难攻,乾夏两军恶战八天仍处于僵持。
吴璘见此,重整军纪,将懈怠者斩杀,乾军士气再振。
不久之后,吴璘的部将田晟率敢死队首先登城,击杀夏军数百,随后乾军在炮火的掩护下,蜂拥而至,夏军全军崩溃,乾军于是攻克臧底河城。
吴璘留下田晟率领一万大军驻守臧底河城,保护修铁路的民夫,然后率主力返回。
与此同时,刘锜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西夏的仁多泉城。
西夏守将派人去向西夏朝廷求救,李仁孝急忙命李察哥率军增援。
出人意料的是,李察哥率军走到半路,却止步不前了。
李察哥这么选择,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一连交手了数次,夏军全都败给了乾军,说明双方的军事实力确实不在一个层面上,李察哥也自认为面对乾军犀利的红衣大炮,他完全没有战胜的把握,去增援,很可能被乾军围点打援,为了不让手下将士的生命白白丧失,他只能忍痛停止了行军,仁多泉城能不能守得住,就看天命吧。
援军久久不来,仁多泉城中的夏军只有自己死守了。
可拥有众多火器的乾军,最不怕的就是敌人死守。
仅三天时间,在红衣大炮的轰炸下,仁多泉城就被乾军给攻破了。
占领了仁多泉城以后,刘锜留下大将王彦镇守这里,并且在这里修铁路。
这时,已经天寒地冻,天气实在是不利于攻击一方。
吴玠、陈遘等人一商量,只能是暂时休战。
……
时间来到了洪武十七年春。
吴玠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出萧关。
李察哥率领五十万西夏、吐蕃诸部、草原诸部的联军迎战。
值得一提的是,联军中还包括数千由金兀术率领的金军。
由此可见,金兀术复国之心不死。
只可惜,经过连番血战,乾军大破联军,攻克永和寨后,乘胜包围了西夏的割沓城。
夏军出城抵御,却再次被乾军击败。
在这之后,乾军分兵向北,抵近鸣沙,西夏守军弃城逃跑。
乾军趁势占领鸣沙城。
李察哥因乾军已经威胁到了西夏的腹地,只能率军再次围攻震武城,想要围魏救赵。
夏军昼夜不停地进攻,守城乾军日渐吃紧,折可存不得已派人回去求援。
吴玠收到折可存的求援,派吴璘率军乘坐火车去救援震武城。
不过两个时辰,吴璘的先头部队就到了震武城,仅仅一天时间,吴璘部的主力就全部到达震武城,同到的还有一百门红衣大炮。
吴璘和李察哥拉开架势稍稍一交手,夏军就被红衣大炮轰得死伤残在,不得不败退了。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乾军不断出击,并在新占据的地方修城筑寨、修铁路,西夏的疆土只能越来越缩水。
与此同时,经过长期交战的西夏,国力受损严重。
加上战争的高压。
西夏国内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粮价飞涨,一升米竟卖到百钱。
这使得,西夏统军萧合达率众造反占领夏州,威州、定州等地也开始爆发农民起义。
西夏无疑陷入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
关键,经过这一年的战争,被西夏视作生命线的横山地区全部丢失,被大乾王朝占领。
破于亡国的压力,李仁孝再次向大乾王朝遣使,表示西夏愿意臣服于大乾王朝,并且表示西夏愿意割让整个横山地区给大乾王朝,还愿意向大乾王朝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并且他本人愿意认李存为父,希望大乾王朝和西夏结为父子之国……
……
……
月底了,求大家将手上的月票投一投,大鸟在这里谢谢大家。
那个……晚上我尽量再给大家更一章,不过,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再写出来一章了,所以大家也别报太大的期待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