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是位置不太好,挨着大山,路不太方便,土地不多,不过庄子是新修的,今年秋天刚竣工。
“既然如此,不如你就在庄子上结庐而居”刘健给他出主意:“就说给你父亲守孝,反正你那里离你们家祖坟也不远。”
“远着呢。”吴有为当时就知道,那是俩地方。
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中间隔着老大一座京城。
“那就说你身体不好,在外休养”刘大夏道:“你这么回去,等我们走了,可真就。”
吴有为接话道:“真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原主不就是这么憋屈死的么。
“贤弟既然知道,可想好了怎么办”吴有为这话说的,让刘大夏和刘健都乐了一下。
当然,只是一下,毕竟是在人家父亲的丧礼上呢。
“请刘兄你将家里卖出去的仆人都买下关好,只要他们在你手里,想必管家会照拂小弟一二,我在前院住着,除了兄长外,她们就算是想让我去后院,也得有个理由啊”吴有为道:“请安的话,初一十五,我就跟着嫡兄共进退”
作者闲话:
卷一宅斗011中场休息
这样的话,就算那老婆子想干点什么,也得顾忌一下她大儿子。
再说了,她能干什么
杀了他
给她十个胆子,她也不敢
因为他不是无名无姓的庶子,他是一个举人,顺天府应试过了的举人
一个十五岁的举人,连座师都没拜见却让座师记住了的少年举人。
他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是不可能悄无声息就过去的,而且这里可是京城,不是什么偏远山村。
顺天府乡试中举年纪最小的吴有为,说出去也是一号人物。
所以吴有为一点都不怕老太婆动手,他就怕老太婆动心思,毕竟她站着大义的名分,是他的嫡母,在这个重视孝顺的年代,实在是一把天然的兵器啊。
刘大夏听了点头道:“这也挺好,跟着嫡兄共进退。”
“还有,就是麻烦你们,三天两头上门来看看我。”吴有为苦笑一下:“看看我还活着没。”
说实话,这样做,最保险不过。
“吴老夫人不至于吧”刘健咋舌。
“你以为我是怎么病的”吴有为小声道:“我是看到一个大丫鬟在我门口解衣带,我一着急,从我书房的后窗户跳出去的,我书房后窗户那里是花园的水榭。”
然后原主就掉进了结了冰的水里,现在十月份,还没有结结实的冰层承受不了多大的重量。
两个人听说了,又叹了口气。
刘健家道平凡,他实在是想不出,一个五品官的人家就这样了,要是那一二品的,还不得。
吴老爷生前是正五品的十四所千户,虽然挂的是虚职,没什么实权。
但是死后晋升为从四品的镇抚使,算是哀荣了。
刘大夏倒是因为在家的时候,家里是个大族,反倒是有些体会。
“好,我们隔三差五的来看你,就说给你带了功课,你守孝不好出门,我们来给你送也一样,顺便看看你。”刘大夏想了想:“跟我一起上京的还有四个仆人,我派遣两个就守在你家后院门那里,我记得你说过,那里是通向你那院子的你有个什么事儿,就丢个纸团出来,他们俩都认识点字,可以传递个消息。”
“多谢刘兄。”吴有为恨不得他们亲眼目睹那老太太欺负他的场面呢,可惜,办不到。
不过有个对外联系的窗口也好,而且他们俩隔三差五的过来看看他,也能起到震慑作用。
父亲刚去世,他不可能马上分家。
起码要等到守孝过后,除孝了,才能提起分家之事。
他还有三年时间,需要熬过去,想一想,真是头疼。
“你闭着眼睛休息一下吧。”刘大夏看他苍白的脸色,真是心下不忍。
“唉。”吴有为听话的闭上了眼睛,他昨晚一夜没睡,熬出了黑眼圈,今天看着就特别憔悴。
闭着眼睛在车里头晃悠,心里想着事情。
他早就打听过了,现在是天顺六年,吴有为知道,天顺八年,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病逝,也就是说,如果要考试,错过这次机会,他不止要等三年,是要等五年才对。
天顺六年的顺天府乡试,陈鉴为主考官,刘宣为副主考官。
两位主考官都送了祭礼,也都关注了吴有为这个少年举人,吴老夫人恨得牙痒痒。
天顺七年有会试,八年有殿试,他能记得这么清楚,不是因为这是明景帝最后一次科举,而是这次科举,出了个牛人,李东阳
这个牛人李东阳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
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十分高: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
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死后赠太师,谥文正。
只可惜,如果老头子不死的话,他就可以跟这位同科了。
不过细想想,如果老头子不死,原主也不可能悲伤过度跟着去,他穿过来指不定什么样呢
要是个乞丐什么的倒还好,如果俩魂争一体,那可就乐了。
非被当成神经病不可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他只能曲线救国了。
作者闲话:
卷一宅斗012都不是普通人
外面,没有了吴有为的对比,骑在马上的吴俊也算是个孝子了,因为他也时不时地举袖拭泪,看着还像那么回事。
想一想李东阳,他只能跟这位是同科举人,却不是同一科进士,而且俩人没交集,可惜了,以后一定要抱好这位的大腿。
不过,他身边坐着的这两位也不是凡人。
坐在左边的刘大夏,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人。
明代名臣、诗人。
天顺三年乡试第一,就是解元。
gu903();天顺八年,登进士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兵部职方司主事、郎中、广东右布政使、户部左侍郎、右都御史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