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 !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高亢而激昂的歌声传进了美国国会大厦,这是云集在华盛顿国会大厦前的美国工人阶级在高歌。他们都是美利坚劳动党从美国东北部各个工业城市拉来的罢工工人。
从1945年7月份开始的全美工人大罢工一直持续到了9月,非但没有平息的极限,还随着美国国会开始讨论《欧洲共同体-美国和平条约》和《废除国家劳动关系法提案》而进入了高潮。
不过工人阶级们反对的倒不是《欧洲共同体-美国和平条约》,现在大部分美国人都知道德国有了一种非常可怕的超级炸弹,在芬迪湾中用两颗炸弹直接废掉了美国8条航母!所以没有什么人再想打下去了,因此国会通过《欧洲共同体-美国和平条约》的争议并不是特别大——不甘心的人当然也有很多,但是不至于要到国会山前来闹事儿。
真正让美国工人阶级不能容忍的是废除《国家劳动关系法》。因为这部法律保障了美国工人阶级组织工会,并且同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力。正因为该法案的出台,美国的工人才在法律上拥有了可以和资本家进行斗争的手段。同样的,这部保护劳工权益的法律,也成了美国资本家和企业管理阶层的眼中钉,想要废除或修改该法律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过。
而在所有的新政立法中,《国家劳动关系法》也就成了代表中上阶层利益的美国共和党(美国共和党在西奥多.罗斯福带领进步派出走后就成为了资本家的代理人)第一个想要废除的法案。同时也是接过“进步”大旗的劳动党和伪装成中下层代言人的美国法西斯党要“死保”的法案。
不过国家法西斯党目前的基础还是南方农业区的种族主义者(40年代美国南方都是种族主义分子),在美国东北部工人阶级中的动员能力不足。所以没有能组织起庞大的游行队伍,只能在国会的议事大厅里面放嘴炮,还有就是国家法西斯党的报纸《美国第一》日报上发表文章骂犹太资本家。
而“美国第一”是报纸的名称,同时也是个孤立主义口号。美国法西斯党选择“美国第一”作为本党的口号和机关刊物名称,就是要凸显自己的孤立主义成色。
在眼下的美国,孤立主义成了政治正确。知道要赔8000亿欧洲马克的美国人民现在后悔死了,恨不得没有参加这场该死的战争。所以如林德伯格这样本来臭名昭著的“亲德分子”和“顽固孤立分子”,现在都成了睿智和先见之明的代表——如果早听他的话,美国就和德国做朋友了,世界大战根本不会打成现在这样子,美国也不会亏了血本。
至于以华莱士为领袖的“新政进步力量”,虽然在保卫《国家劳动关系法》的斗争中表现出彩,展现出了极强的动员能力。但同时他们也被视为美利坚战败的罪魁祸首,因此在盖洛普民意测验所组织的民调中的支持率也不是很高,排在美国民主党和美国国家法西斯党之后,位列第四。甚至许多跟着劳动党一块儿闹罢工的美国工人,也在民调中表示不会在1946年的中期选举中支持劳动党。
所以听着越来越高亢的《国际歌》,在国会众议院议事大厅中旁听的华莱士(他本人不是议员)脸色一点都不好看。杜鲁门的果断辞职和国会以及联邦调查局在调查“通德门”过程中的不作为,华莱士想利用“通德门”拖延国会表决《欧洲共同体-美国和平条约》和《废除国家劳动关系法提案》的如意算盘已经落了空。
现在正是工人运动最高潮的时候,劳动党的支持率都不高,等到明年下半年的中期选举时候,真不知道劳动党能拿下多少席位啊!
就在华莱士为劳动党有些低迷的民调担忧的时候,众议院的议长小约瑟夫.威廉.马丁宣布开始就是否批准《欧洲共同体-美国和平条约》进行表决。投票还没有开始,华莱士却已经知道了结果。
目前控制国会的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大部分议员都会投下赞成票——投赞成票的民主党议员大部分来自南部铁票区,那些议员只要坚持反对黑人的种族主义路线,躺着都能选上去!所以不怕被人骂卖国。
共和党的议员虽然会在投票支持《欧洲共同体-美国和平条约》上失分,但是只要能废除几个新政立法,也就完成了后台老板交待的任务。而且支持他们的选民也不会支持劳动党这样的准布尔什维克,更不会投票给“黑化”的民主党或是法西斯党,所以他们也是有恃无恐。
而在《欧洲共同体-美国和平条约》过会之后,就该轮到对《废除国家劳动关系法提案》进行表决了!
一想到美国的进步派政治力量奋斗多年的成果,马上就要被资本家的走狗(共和党)和种族主义的法西斯(民主党)联手废除了,而美国人民却没有真正醒悟,华莱士就感到一阵阵的心痛……
看来美国劳动党在未来,还必须全力以赴的斗争,努力阻止美国变成另外一个法西斯德国!
可是美国不变成另外一个法西斯德国,又怎么能够摆脱这场失败的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的屈辱和锁链呢?
……
“美国国会通过《欧洲共同体-美国和平条约》啦!我们很快就能拿到黄金和白银了!我们终于能拿回属于我们的财富了!”
阿道夫.希特勒欣喜若狂的声音从电话线那头传了过来:“路德维希,让你的人赶紧制定一个计划,得把黄金和白银万无一失的运回来,不仅有属于欧洲共同体的黄金、白银,还有属于法国人的2000多吨……都赶紧运回来,免得再出什么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