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嗯”李自成点头,示意沈道快些。
其实西历在大明并没有广泛传播,但汤若望带来西历后,李自成已经接受了它,后世阴历、阳历并行,央之国的阴历,常常有一个月的“闰月”,是为了补足每年时间的不足,而西历只需在闰二月补足一日,二者的准确性显然不在一个水平。
虽然没有在西宁,在天命军推广,但天命军的职高官,都知道西历的事。
稍顷,沈道小跑着回来了,“大都督,属下查阅过了,今年西历的八月十五,乃是大明历的六月二十八”
“六月二十八那是明日了”李自成微皱眉头,那显然是来不及了。
通过官府向所有的百姓宣传,即便加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从煽风点火,加快讯息的传播,要想让属地内大部分百姓都知道,至少需要五日的时间
而且李过的骑兵尚在西宁,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深入各地府县。
怎么办
梁成也是微微叹息,他显然明白了李自成的心思,“怎么会是明日若是向后顺延几日便好”
“什么顺延”李自成忽地眼前一亮,心哈哈大笑,“成说得对,这么办”
“我说什么了”梁成不解,“自成,我可是什么也没说”他忽地明白了,“自成是说,将西历的八月十五,向后顺延几日”
李自成含笑不语,反正西宁除了大都督府的职人员,也没几个知道西历与大明历的关系,即便是天主教的信徒,也是糊里糊涂过日子。
将来的人知道了自己篡改西历的事,也只说西历刚刚进入华夏的土地,西宁的天学缺少人才,糊涂过日子而已
当下四人商定:将西历八月十五日的圣母升天节,定在大明历的七月十日;
从明日起,李过部的骑兵,分散于西宁府及各县,秦大年部的步兵,分散于三川府及各县,但西宁府的浩门县基本归化完毕,三川府的庄浪县并没有异族,暂时不用惊动;
西宁府立即通过官府的力量,聘请闲人在当地广为宣传,从现在开始,一律冻结在西宁、三川两府的归化工作,以前分发的土地,必须全部收回,已经归化为汉籍的人,享受汉人的一切待遇,与汉人承担相同的纳税义务,如有违抗,格杀勿论;
西宁的天主教堂也要行动起来,向各地派出虔诚的传教之人,秉承天主与教皇大都督的旨意,在各地传教,其余的教堂也要行动起来,在各地的属地内传播天主的福音。
第439章交出地契
南川县川口镇,在县城的西南,距离县城不过三四十里,因为太近,来自县城的讯息,很容易便能传达至此,百姓们因此养成了习惯,喜欢打听来自县城内的讯息。
由于历史的原因,百姓并不集,散落在镇子附近的百姓,不过千余人,再往远处去,虽然有一些村落,但已是南川的源头,淡水并不丰富,聚集的人口也不多,总而言之,镇子周边的人口,住在镇的人口还要略略少些。
常驻镇内的千余人口,汉人原本不过三四百人,一半都不到,剩余的主要是藏人。
塔尔寺的主持丹增嘉措与汤若望打赌认输之后,皈依了天主教,更名冯丹,塔尔寺也因此更名为“南川天主教堂”,虽然庙宇建筑基本没有更动,但早已传承天主的福音。
受到冯丹的影响,一部分藏人,包括数户回人,都已经皈依天主,入了汉籍,常常在空闲的时日去教堂做弥散,因此镇的汉籍人数激增多,已经超过七百人,足足占立一大半。
但不肯“奉天主”、“入汉籍”的藏人,对于佛祖则是十分推崇,虽然人数不占优势,但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他们甚至要捐款捐物,在川口镇重新设立佛堂,只是领头的人威望不足,这才没有成功。
汉人与藏人,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逐渐在内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鸿沟,虽然没有老死不相往来,但人以群分,小镇内渐渐以南北轴线为界,分为北部的汉人区和南部的藏人区。
生活在南部的藏人,原先对农耕不太感兴趣,但天命军强行收回了他们的部分牧场,然后再分发耕地,他们被迫改变了原先的一些生活习惯,当看到耕地巨大的产出时,已是逐渐习惯了农耕。
唯一让他们不满的,便是宗教问题。
原先塔尔寺在藏人威望极高,但现在却更改为天主教堂,让他们无处朝拜佛祖,而且,在天命军的高压和丹增嘉措冯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藏人皈依了天主,又入了汉籍,让他们有了严重的危机感:长期下去,藏人岂不是都要成为了汉人
而镇北的汉人同样有着自己的不满,生活在同一个川口镇内,为何汉人需要纳税,而藏人却可以自劳自得,根本不需要纳税
同样的耕地,同样的劳作,难道藏人天生高人一等天主不是说,众人平等吗
不过,汉人自从改为农耕之后,自家的存粮大幅升,他们虽然不满,却也没有到铤而走险的地步,只是见着城南的藏人时,大多怒目而视。
这一日,不知从何处开始,小镇传出了讯息:天命都督府停止归化工作,县城也不再接受“入汉籍”的登记工作。
汉人对此无所谓,反正归化藏人时,又不需要他们拿出耕地,其实很多藏人已经有了耕地,即便归化为汉人,也只是更为汉籍而已。
藏人对这样的讯息根本不感兴趣,如果入了汉籍,不能信奉佛祖了,而且还需要交纳赋税,只有那些傻子才会“奉天主”、“入汉籍”
但让他们怪的事,镇子周围出现了骑兵,在四处逡巡之后,竟然立营住了下来,根本不像是路过的。随即,下午传来的讯息让他们坐卧不安了,也不知是真是假,从县城传出了新的讯息:天命都督府将收回藏人的耕地,如有抗命,格杀勿论
“这是我的耕地,天命都督府为何要收回”
“佛祖保佑,可千万不要收回我的耕地,这耕地出产的粮食,可是牧场高多了”
“谁要是收回我的耕地,我和他拼了”
藏人议论纷纷,但谁也不知道,这样的讯息是否准确,他们去往洛绒登巴的家,希望他能派人去县城问一问。
洛绒登巴虽然还不到四十岁,但在川口镇,他是藏人的头领,官府每次来找藏人,都要与他进行接洽。
他似乎永远眯缝着双眼,脸保持刻意的微笑,一副深思的样子,但他脑藏着什么,谁也猜不透
藏人希望在川口镇附近建立小型佛堂时,是他的主意,但川口镇的藏人,现在只有三四百人,不足一百户,巨大的开支让他们望而却步,又得不到外界的援助,所以修建佛堂的事,耽搁下来了。
洛绒登巴已经听说了这种对藏人十分不利的传闻,他一直在自家的大院踱步,看到逐渐聚集过来的藏人,他依旧眯着双目,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传闻未必是真,而且天命军尚未开始收回耕地,大家不用着急”
“登巴大人,如果汉人来收回耕地,一切晚了”
“不管讯息是真是假,问问总不会有错。”
“镇子周围已经出现了汉人的骑兵,莫不是”
gu903();洛绒登巴还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他冲着有些不安的众人道:“不用乱猜,也不用担心,讯息尚未得到确认,明日我便去县城一趟,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