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节 孝廉到手(1 / 2)

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

第一百四十节 孝廉到手

穿着厚厚的秋衣,却仍然抵挡不住深秋早晨的寒冷。

京兆君杨信翻看着治下各县呈报上来的贤良方正、秀才、力田等人选。

所谓京兆君就是京兆尹的长官称呼。

京兆尹在秦代称为内史,及汉立,高帝二年更名渭南郡,九年罢之,复称内史,今上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太初元年更为京兆尹。与左冯翊、右扶风,共治三辅京畿之地,秩两千石。

来自京兆尹官邸东面的列侯贵卿府上的钟鼓琴瑟之声,穿进杨信耳中。

杨信有些头疼的揉了揉发酸的眼睛。

下面举荐上来的贤良方正、秀才中,杨信很清楚,其中定然是少不得在京贵卿子弟。

这些人当中,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没几个,大都是在滥竽充数。

“本是为国选才,如今却沦为了豪门权贵的禁脔”看了一眼最上方的阳陵县举荐上来的名字,杨信就微微有些发怒了。

阳陵县的胆子也太大了

列名其上的贤良方正、秀才,竟无一人是寒门

拿起笔,杨信斟酌了一下,就在上面划掉了三个人的名字。

这三人,或是平素就有纨绔之名,或是有前科劣迹,要是这三人的名字被送到了天子面前,杨信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

但其余两人,杨信就不好办了。

这两人可是真正的豪门权贵,更有一人还是当今天子的亲表侄子,盖侯之后。

“让上面去头疼好了”将那两人的名讳写上最终的名单中,杨信就翻开了南陵县举荐上来的名单。

南陵,只是一个小县而已,举荐名额不多,而且也没听说过有什么豪强权贵之人安家南陵,心里想着,南陵县的名单应该要干净许多,杨信的心情就稍微有些愉快了起来。。

身处官场,身不由己,尽管对于现在官场上的乌烟瘴气有些反感,但是杨信却也只能苦中作乐。

虽贵为京兆君,秩两千石,但实际上,只有杨信自己心里才清楚,天子脚下的两千石地方大员是如何的难做,有太多的人,他得罪不起

“孝廉”才翻开南陵县的举荐名单,两个显目的大字就映入杨信眼中。

京兆尹治下有十六万多户,近六十万人口,可是,杨信出任京兆尹三年来,这却还尚是首次见到下面举荐孝廉,这不得不让杨信慎重起来。

举荐孝廉可不是寻欢作乐,穿上裤子,拍拍屁股就没自己的事了。

一旦被上面发现,孝廉言不符实,那可是从他一直到南陵县县令、县尉都要连坐问罪的事情。

“张恒”在孝廉的下面,两个用朱红的笔墨写成的名字出现在杨信眼中。

“原来是张子迟”杨信笑了一声,便将张恒的大名写上了自己的那份最终名单之上,想了想,杨信又在张恒的名字后面加上一段批语:坦荡君子。

张恒的名字,杨信是非常熟悉的。

特别是前两个月,从宫中忽然来了一道诏令,命其将南陵县的一处足有十五顷土地的官田,转入张恒名下。

这就让杨信特别的关注自己治下的这个年轻人。

这些天,杨信耳中也听到了一些关于张恒的议论。

所议者无非就是身为读书人,却埋头于农事,有失斯文体统,更激进的甚至举孔子樊须之例,给其冠上小人之名。

杨信很清楚,每年到了向上面举荐人才的时候,总会一些关于热门人选的这样或者那样的谣言,诋毁。

这不足为奇

但让杨信心深好感的是,这个叫张恒的年轻人,竟然因势利导,干脆给自己表字【子迟】。

这一招釜底抽薪,用得非常漂亮。

最重要的是,杨信的父亲是建元六年被举为力田,才步入仕途的,虽然最终只做到了一县主薄,但却给杨信的仕途铺平了道路,而且杨信自己也是因为在农事上极为得力,颇有政绩,才被上官赏识,一步步走到今天。

张恒阔步走进南陵县县城之中。

今天是南陵县公布举荐士子名单的日子。

虽然张恒早就知道,自己被举为孝廉了,但不管是为了避嫌,还是为了亲眼看到自己的名字,无论如何这一趟张恒都是要来的。

所幸,南陵县县城跟张家里不远,即使是步行,半天也足够来一个来回了。

“那就是张子迟吧”远远的,有几个士子在一个酒肆中喝酒谈论,忽然有一人见到了张恒,就对旁边的人问道。

“然也”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儒生道:“那便是那个有辱斯文的小人,当世的樊须”

“真是丢进了吾辈读书人的脸面啊”另外几人齐声道。

“君且看其样子,还一副不以为然,引以为荣的神态……”

对于张恒,在座士子中一个服气的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