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嗯?感觉不太一样哦!(3/4)(2 / 2)

毕竟,在中国,舆论的力量通常是自上而下的!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男主角回到故乡后,一些人对他的态度…

比如录制节目,主持人按流程问了男主两个问题,在听到回答后,却并没有要与之交流的意思,径直就打起了广告——比起你,我更关心我的广告。

其他人呢——比起你本人,你的作品,我更关注你作为全球有名的学者的身份。

他们给出了小县城所能给出的最高礼遇,他们调动了镇上的消防车让他游行示街,风光无限;他们搜集这位“密东县的儿子”童年的照片剪辑成片,在欢迎仪式上放映;他们为他建造个人凋塑…

事实上,只是诺奖得住的身份被镇上的居民热情款待了,男主丹尼并没有。

人们从来不聊他的作品,不关心他本人。

大家要的只要有诺奖得主这个名号,名号下的人是丹尼也可以,是尼丹也无所谓。

甚至这些热情款待中,还夹杂着私欲。

迷妹投怀送抱,希望男主能带她离开;

父子找到男主,希望男主能出钱帮他们买轮椅;

发小在饭桌上,生硬地和男主前女友秀了一拨恩爱,转身就去酒吧撩妹;

因为没能遵守小镇的人情规矩,男主作为诺奖得主的凋像,也被人泼了红漆…

电影最后的收尾是新书发布会的现场,男主角丹尼带着自己的新书出现在媒体面前,那本新书名叫《杰出公民》,记录的正是他在故乡的遭遇。

有记者问了‘是真实还是虚构?’

陈导明饰演的男主角咧嘴一笑:“重要吗?创作,有三样东西必不可少:纸、笔,还有虚荣心!我只知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到故乡了,那里不再欢迎我!”

……

《杰出公民》对于大部分西方观众来说很有观影价值…

因为,他们其实知道自己的价值观是建立在剥削他国文化自尊上面的…

对相当一部分西方人观众来说,他们更喜欢观看表现其它国家贫穷落后的电影,这是一种思维的传统认知,在西方社会中也代表着一种思潮…

就跟我们认为非洲就应该是是贫穷的,应该是原始、愚昧的…

只是一个猎奇旅行地。

如果这个地区太过现代化,那就失去了猎奇的味道。

至于当地人想发展的心态…

谁关心?

这种心态有没有反思客?

当然有!

所以,《杰出公民》放映之后,几乎没有离场的,都看得很认真…

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咖啡时光》、《世界》在电影宫上映的时候,一堆人看到一半,甚至没看到一半就退场了…

贾章柯甚至听到了一堆人在交头接耳谈论剧情…

当电影放映结束,一群人起立鼓掌…

起立鼓掌…算是一种礼仪,毕竟人家千里迢迢带着电影过来,甭管佳作还是平庸烂片,你都得鼓掌一下,就当是一种鼓励嘛!

通常来讲,鼓掌会持续三到五分钟,等主创们上台接受采访。

管唬的心态特平和——本来嘛,他压根没把《杰出公民》当成自己的电影,人家剧本是完整的,他就过来当一下导演…

领着陈导明、刘蓓还有曹兮文上台表示感谢,按照他的计划,随意回答几个提问,差不多就结束了!

然后他看到了一群围过来的记者…

每个人都热情洋溢…

咦…感觉不太对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