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于是季兴邦在家中与自己的妻子时晗雪商量这件事,看看怎么才能谋一个外放的位置。
时晗雪皱眉说道:“夫君,翰林院是新科进士们人人都很想去的地方,大家都是这么熬过来的,你在翰林院的年限不够恐怕会影响你日后升迁的。”
季兴邦叹了口气说道:“可是我现在活得很痛苦啊,每天都闲的快要长毛了,一点儿正事干不了,心中很焦急的,还不如像曾阳夏那般去参加吏部的考核,做个县令大人呢,起码能管着自己治下的一亩三分地。起码可以做一做一个县的青天大老爷啊。”
时晗雪失笑到:“曾兄谋了一个辽东小县的缺,好些人说那是苦寒之地,不愿意去,曾兄家中这么多银钱还谋了那么偏远的一个小地方,好些人笑话他呢。”
季兴邦感叹道:“别说是苦寒的辽东了,现在便是给我一个西南瘴气之地的偏远县令我也愿意去!”反正前世又不是没有去过,去了之后会发觉那些地方只是听起来比较可怕,其实也还好,更好的是可以自己做想做的事情,不会有现在浪费时间的感觉。
时晗雪皱眉,既然季兴邦已经说出了这番话来,就说明他真的不适合翰林院的工作,于是她说道:“那我明日申请进宫去拜见皇后娘娘,对她说一说你的想法,问问皇后娘娘有没有什么高招吧。
前些日子我听闻两件事,一件事是皇上同意魏王殿下出宫建府了,还会像给太子挑洗马等人一般给他挑选一个班底带出宫去建府,若是你想要跟着魏王,我可以帮你谋求一个职位,毕竟魏王是皇后娘娘亲生是四皇子,他很孝顺皇后娘娘的。
第二件事便是皇后娘娘亲生的九皇子宁王到了启蒙的时候了,目前正在给他挑选一个教书的师傅,想让他开蒙,之后好好成长。你是状元之才,若是想要谋这个职位想来皇后娘娘也会应允的。好处就是你可以保留翰林院官员的身份直接去教九皇子。
只不过魏王殿下现在比较有实权,现在隐隐有和太子分庭抗礼之势,而宁王太小了,日后估计和大宝无缘,就是一个享乐的皇子,若是跟了他你一辈子就算是闲散人员了,难以进入权力中枢。
嗯,要不你还是不要在这些皇子身上下注,好好在翰林院工作几年,还是算是皇上的人吧。”
季兴邦心中知晓四皇子魏王殿下与太子殿下虽然是一母同胞,可是日后和太子争起皇位来可一点儿都没有手软,二人斗得天昏地暗、两败俱伤,还是皇后娘娘更看重太子殿下帮了他一把,太子殿下才稳固住了位置登基了。
所以魏王这条船一看就是快要漏水的,万万不能上。而九皇子宁王这条船还是很不错的。
皇上和皇后虽然夫妻恩爱,但是膝下还是有十余个皇子,最后立住了的有七个,其中太子、四皇子魏王、九皇子宁王是皇后娘娘亲生的骨肉。
日后皇上先驾崩了之后太子登基,皇后娘娘升了太后娘娘,都很有实权的,九皇子宁王虽然是个闲散王爷,但是日子还算过得很不错的,跟着他是个不错的选择。
更何况日后若是让他出宫基本上是不可能像现在魏王这般在京城里建府,和太子分庭抗礼的,而是会让他离京就封。以九皇子的受宠程度,他的封地定然不会太差,到时候若是一直跟着九皇子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季兴邦说道:“娘子,我一点儿都不看好魏王,我觉得皇上让魏王出宫建府,和太子分庭抗礼是一招臭棋,是乱家之始,现在皇上正值壮年还不太明显,日后弊端定然会渐渐显现,可千万不能上魏王这条船。
反观宁王我觉得挺好的,日后一个富贵王爷的位置跑不了的,我愿意去教他,这样一来能教书育人有个正经事做,还不用离开翰林院,用翰林院官员的身份去做这件事,不是正好么?”
时晗雪也觉得这样很好,九皇子还很小,等他长大还有好几年。到时候若是他成器季兴邦可以一直跟着他,他便是不成器季兴邦也还是翰林院的官员,几年后谋个外放的实缺也不错。
总之就是要让季兴邦稳住心神不要想逃走,稳稳当当在翰林院好好地待上这么几年。
于是第二日时晗雪正装进宫去向皇后娘娘请安了,她与皇后娘娘说了一阵成婚之后的趣事,便直接向皇后娘娘说了来意,她的夫君季兴邦希望能够成为九皇子宁王的师傅,以翰林院官员的身份教授九皇子学业,请皇后娘娘成全。
皇后娘娘听了这件事之后很是欢喜,九皇子宁王是她肚子里掉下来的一块肉,虽然不像太子那般是她最喜欢、最看中的儿子,但也深得她的欢心。她自然希望儿子能有一个好师傅。
翰林院其他的老先生年纪都太大了,她很担心九皇子宁王不能与他们好好相处,反而淘气惹怒了他们,要不就受了责罚,要不就被老先生在皇上面前告状,使得皇上对九皇子印象不好,这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现在季兴邦这个年轻有为的状元郎不在翰林院里面争着皇上的青睐和恩宠,反而不怕麻烦愿意做九皇子的师傅,真是让她欣喜异常,哪儿有不答应的道理呢?
于是这么一桩两边都很喜欢的“交易”便达成了,皇后娘娘亲自去和皇上要人,皇上虽然有些舍不得季兴邦这个状元郎去教自家稚儿启蒙,但是自家孩子毕竟也还是很重要的,既然皇后娘娘亲自开了这个口,他有些遗憾也只能答应了。
为了平复季兴邦的心,不让他觉得离开了权力的中心,失去了圣上的恩宠,皇上在下旨让他去教授九皇子的时候还同时给他官升一级了,现在他已经是正六品的官位,与季兴杰比肩了。
季兴邦接到圣旨的时候真是兴奋异常,这也太合算、太好了吧!
作者有话说:
第106章师徒情深
季兴邦准备了好些讲义拿着书到宁王所居住的坤宁宫偏殿给他上课,才刚刚七岁的宁王目前是皇上最小的儿子,他的其他哥哥有些也并未成年,并未出宫建府,但是因为已经年纪比较大了,被启蒙过了,所以一同在御书房跟着另外的先生学习,并不与他们在一处。
也就是说季兴邦其实面对的只有小小稚儿——宁王——这么一个学生。
对于其他的人来说,给人做启蒙先生可能有些跌份,便是升了官位也不愿意来做。因此季兴邦愿意给宁王做启蒙的老师皇后娘娘才会这么的惊喜。
但是对于季兴邦来说,教书育人是正经事,山辈子他在科举一途上没有这么顺利,当时为了家计生存也做过人家的西席,况且自己的大堂兄季兴杰以前也给人做过西席,也是给小孩子开蒙,一点儿都不丢人。
反而这很重要,季兴邦觉得自己和李思齐为什么现在行得端坐得正?与之前小时候季兴杰的言传身教还是很有关系的。
师者,除了传道受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人品、为人处世的道理传下来感染一代一代的学生,让学生们成才或者成人,日后做个“诚实生活、不犯他人”的正义良善的人士。
季兴邦从心底里很喜欢和敬佩自己的大堂兄季兴杰,所以他对自己翰林院的职务、身份这么厌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的入翰林院导致了季兴杰的不得不离开,他知道季兴杰很喜欢翰林院这份工作,所以有些自我厌弃。
近来他与季兴杰交往的时候,从季兴杰口中听到他很享受在国子监教书的生活,觉得那些学生们虽然有些是纨绔,有些淘气,但是他还是认真在教授他们知识,与他们相处得也不错,表示很喜欢国子监这个职位。
季兴邦松了口气,对自己的厌弃没有那么深了,但是他心中总是存着在翰林院少待一些时间,尽快把位置给季兴杰让出来的想法。
每日在翰林院的点卯和与同僚之间的应酬加深了他的焦虑,反而现在做了九皇子宁王的启蒙师傅之后,季兴邦兴奋不已地将自己的热情倾注在宁王这个学生身上,想要像之前大堂兄教授自己一般好好教导宁王。
宁王殿下虽然只有七岁,但是在宫里长大的没有谁不是人精。虽然他现在因为年纪小,展露出来的多是懵懂和天真的一面,但是那也只是他的人设而已,他知道自己的父皇母后对他这么小儿子没有过多的期待,不希望自己这个小儿子有太多的上进心和太多的野心,免得造成朝纲不稳,所以自己也一直装乖装傻,往富贵闲人那个方向走。
在七岁启蒙之前,宁王其实偷偷谋划过影响自己的父皇和母后,给自己挑选一个好师傅,最好是家世好有名望的师傅,这样一来自己日后便是出宫建府也可以有个可以依靠的势力,说不得长大后能有机会和兄长们分庭抗礼。
可是没有想到父皇母后的动作太快了,且不听他这个七岁小儿的想法,给自己指定了季兴杰这么一个新科状元做启蒙的恩师,让他老大不高兴了好久。
季兴邦自己的学识确是不错,能考上新科状元的人能差么?可是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啊!这个季兴邦乃是农家子出身,家中唯一有个做官的亲戚还是他大堂兄,只不过是一个正六品的小官而已,与他自己一般都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官。
况且他的妻族也不太行,时家在京城还算不错,但他娶的是时家庶出的女儿,曾在宫中做过女官得了皇后娘娘的宠爱,但是又什么用?宁王殿下自己就是皇后娘娘的儿子,更得皇后娘娘的宠爱,资源重合了啊,完全没有新资源的加入,没有任何意义的!
况且季兴邦乃是太学出身,天然就是皇上的学生,并没有什么师承之类的,便是师傅、师兄之类的人也没有几个,整个人简直一穷二白,除了知识在身别的啥也没有了,父皇母后怎么给自己选了这么一个师傅?
他们两人是打定了主意想要把自己养废吗?就真的这么一点儿资源都不给自己?想当初太子哥哥和魏王四哥启蒙的时候是什么光景?给他们开蒙的要么是朝中大员,要么是勋贵世家出身,可是到了自己这儿就只剩下季兴邦这么孤身一个人了,这是看不起谁呢?
九皇子带着一肚子的不满开始了他的启蒙生涯,可是作为皇子,还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皇子,他并不敢对自己的启蒙师傅季兴邦不恭敬。毕竟他现在年纪幼小,还居住在皇后娘娘的偏殿之中,若是季兴邦去向母后告状他不乖,可是很毁他在母后心中的形象的。
季兴邦自然也看出了小王爷脸上的不高兴和不耐烦,但是他也不以为意,只以为是小孩子想要玩耍不愿意坐下来学习,对学习生厌,而不知道是不喜欢他这个老师。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