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下过罪己诏的皇帝不少,可是朱牧依旧还是在写这份罪己诏的时候犯难了。因为他骨子里认为自己没错,还为大明帝国争取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局面。
他挥师北上,平定了辽东的叛乱;他重新振作,夺回了朝鲜半岛;他南下雷霆万钧,击溃了锡兰
如果这样都要下罪己诏的话,那大明帝国有几个皇帝还能算是好皇帝就连积攒了一辈子本钱的先帝朱长乐,也没有朱牧今天这样大的功绩吧
可是,因为签订条约并且没有在面子上获取胜利,所以朱牧必须要下罪己诏,而且还要态度诚恳的承认自己的错误。
就因为祖宗规定了一个所谓强势的规定,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接过祖宗永远都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鸟瞰着后代苦哈哈的挣扎在限定死了的外交辞令之中。
了解历史的人都清楚,强如法国,也有普法战争割地赔款之耻;蛮横如德国,也有凡尔赛和约之辱;即便是崛起的苏联,也不得不在古巴导弹危机中退却。
所以说,无论怎样强大的国家,也无法保证自己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一直维持着强势的地位。
而规定死了的外交基调,让大明帝国的外交官们无法周旋,也不能辗转腾挪用退让来巩固自己的利益。
这实际上是一种外交倒退,可这种倒退听在平民耳中,听在某些士大夫的耳中,听在某些愤青的耳中,却是那么的鼓舞人心
腐朽没落甚至开历史倒车多于贡献的大明帝国,也正是因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么一句豪言壮语,粉饰了那些可笑到悲哀的破落。
实际上历史中真实的大明帝国,在满洲崛起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在扮演一个比谁更烂的角色。至于说明清哪个朝代更开明谁知道乌鸦和煤哪个更黑呢
提起笔来,朱牧又想起了自己的那位老祖宗,也就是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制定的那些狗屁不通的规定制度来。
谁能想到,在大明帝国开国的时代,工匠还有其他特殊从业人员,包括士兵,大多数都是世袭制的军人有军籍,匠人有匠籍,还有乐籍等等脱离不了的身份
大部分户籍是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想要脱离的话就必须提前好多年去准备即便是这么坑,竟然还都算是好的。
因为这些人最少还有国家承认他们是“在籍”的人员,而商人竟然脱离了六界五行,没有属于自己的商籍
朱元璋竟然不承认商人的合法地位,甚至想要用这种办法来削弱甚至消除商人的存在
而且在消除的过程中,国家对商品买卖是不收取税款的。这个惯例甚至在大明帝国真实历史中灭亡的时候,依旧在执行着
比起那些把大明帝国带向灭亡深渊的各种皇帝陛下来,朱牧觉得自己至少也算是一个守成之君,根本没有必要下什么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