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兵部侍郎岳鹏举(1 / 2)

极品通灵系统 龙不相 1281 字 2023-09-17

“给马提亲”岳飞抱拳道,“大哥,这是不是太荒唐了”

“什么荒唐”我故作大怒,“古代史中各代王朝主要面临的强敌总是来自于北方的少数游牧民族,虽然中原王朝整体实力占有优势,可在边境局部总是处于下风。

我上前一步,展开双手道:“论文明,中原王朝所代表的中华文明一直是人类文明的杰出代表,论经济,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繁衍了大量的人口,常常引起游牧民族的觊觎。但是论军事能力,却很难长期保持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骑兵的匮乏而导致的。”

“难道你们忘了汉武帝时期,匈奴的侵犯了么难道你们忘了,为何秦始皇修筑长城么那都是因为敌饶铁骑我们中原的铁骑弱,那是下人都知道的,但为何我们却总要藐视别人,然后自欺欺人呢”我扫视四周围。

岳飞单膝下跪:“大哥的极是”

“主公得对”一边的许诸道:“我亲眼见过曹孟德的西域马,一匹匹都要比我们中原马要高一个头,冲锋陷阵更是比我们的马匹厉害不少”

周围其他将领也纷纷点头,毕竟战马的事情,是个人都知道中原的马弱。

骑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古代战争中常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人们常常以为骑兵是身着重甲、挥着长矛冲击敌阵。

可在中国古代战争中骑兵的作用主要是游击作战,而非正面冲锋。

倘若将骑兵用来发动大规模冲锋,只要步兵做好防御措施,加大防御纵深,当骑兵冲进阵地失去速度后,在马上就会彻底沦为靶子。

这个兵种最大的长处在于有强大的机动能力,能够满足运输、侦查、作战等多方面的需求,既是古代军中的装甲车,也承担着运输车的作用。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骑兵在战斗中常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既可四处游动来加固本军阵地,也可伺机待敌阵松动后,利用速度和冲锋起来的冲击力以及压迫感给予敌人强势一击,在敌军败退后又可以继续扩大战果。

但中原地区地势多变,又以农耕为主,马匹较少,所以在内部战斗中骑兵数量较少,然而中原王朝苦于长期遭受游牧民族对于内地的侵袭,只能在经历了大量血和泪的教训后,被迫接受和发展这种先进的作战样式。

战国初期,中原地区诸国对抗北方少数民族就处于弱势,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机动能力。

战国时作战人们常用战车,步兵跟随其后,机动能力很差,出塞作战常处下风,秦,赵,燕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只能在边境修筑城墙,这种被动防御手段被后世延续千年。

而这巨大的威胁也逼迫着赵国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建立起邻一支真正的骑兵部队,赵国逐渐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在李牧的带领下痛击匈奴。

同时这种新型作战方式对中原诸国造成极大的压迫和震撼,也促成了中原各国放弃战车。秦一统之后,击破居住在河套地区的匈奴。

但以秦兵之勇也无法彻底歼灭匈奴,就是因为游牧民族机动能力太强,秦兵主要以步兵为主,根本追击不上很容易被敌人反攻,因此只能就地修建长城屯边开发。

汉朝初创之时,马匹极度缺失,汉高祖刘邦尚未意识到游牧民族骑兵的厉害,率军贸然强行突进,反被匈奴围困在白马城。

刘邦此时出击追不上,出城逃跑又容易被骑兵围歼,最后只能和亲上贡数十年,来避免与匈奴进行大规模作战。

晁错曾精辟的分析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劣势,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疲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实力极大的增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马政的大力推行,骑兵能够有持续稳定的马匹供应,汉武帝也因此有资本和信心与匈奴决一死战。

随后对付匈奴都采取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长距离奔袭作战,以骑兵对抗骑兵,机动能力都在一个层次上,再加上汉朝冶铁技术的发达和弓弩的大量运用,以及卫青、霍去病等良将战略战术的运用得当,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取得可观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