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1 / 2)

戏班子里的人安置在镇上客栈里,老班主只带了两个人出来,一个是他的女儿,一个是他的得意弟子。所以此时看着更像是投奔亲戚的。

周府金光闪闪的匾额在阳光下灿灿生辉,高门大院,红墙绿瓦门第森严,如今只是站在外面看,就心生畏惧。

这这真是那个周府吗?

老班主没答话,走上前扣了三下门,院子里传来一个朝气蓬勃的声音。

谁啊?

小人是韩家班的,依周老爷吩咐唱完了戏,过来结工钱。

哦,你等下。

听见到了门口的脚步声又窝了回去,很快就又返回来了。这次关得严实的大门终于被从里面打开,一个汉子笑道:是韩老班主吧,我家主人让我代为问候各位辛苦了,这是之前说下的二十两银子,请老班主收好。对了,这里还有五两,我家主人说了是赏钱,感谢你们卖力的演出,我家主人很满意。另外,还请韩老班主以后无论去哪里唱戏时,都能给唱唱我家主人的那出戏,这银子便算是谢银了。

老班主拿着银子诺诺道:一定,一定,谢谢周老爷。

那汉子对老班主善意的笑笑,周家厚重的大门在他面前再次合上,仿佛成了两方天地,被这一道门斩成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周家何时这么有钱了?小生仍是不敢相信,明明那个周家不过就个小门小户罢了,日子最多不穷,怎么成这么富有了。

老班主重重叹口气,是我们狭隘了,小觑了周老爷。也是我鬼迷了心窍,怎么就不想想要是周家真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只有小富的人家,怎么会南方那些大富贵的老爷们都知道他,并对其赞赏有加。

本来这次来老班主还特意带了女儿过来,心里希翼着万一周景要是后悔了呢。没想到却根本没连人的面都没见到,他和他的女儿乃至整个戏班子的人根本不值得周景亲自接待。想来那次能见到周景也是因为他夫郎是真心想看戏,否则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但可怜了他的闺女

老班主看去,她的女儿望着周府大门咬着下唇,眼眶都红了。

女儿是真的看上了周景啊!然而奈何他们身份地位差的太多已然完全不可能了,凭借周府如今的权势,娶个什么样富贵的姑娘娶不到,怎么也轮不到他女儿。

要是一开始周府就住在这样的高门大院里,无论是他还是他女儿恐怕连一丝妄念都不敢生出。

周府厅堂内坐着曹匠人,他就是一直给周家修房子的那位。

周老爷您真要建一座藏书阁?曹匠人再次确认道。

沈墨忙解释道:不是藏书阁是书斋。

在皇朝类似于后世那种大型图书馆是只有书院才可以建的,供学子们专研读书。至于商人们以盈利为主的只能算作书斋,最多的还是些话本子,消遣时光的。

周景道:如我夫郎所言,我只是建座书斋,不敢称之为藏书阁。

可按周景的描述那已经是藏书阁的规模了。

其实周景真正要建的是后世的图书馆。不管话本子食谱药谱还是其他专业书籍,在这里都能找到。学子们可以聚在这里读书学习,也可如后世那般留下押金带回家里仔细研磨。但无论如何,宗旨只有一点就是以读书人习的书为主,消遣为辅。

他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周誉。私塾里的事给周景敲响了一记警钟,让他更清楚的认识到这里是皇朝不是后世,不是你凭本事能赚钱就是好猫,而是出身甚至会影响科举的皇朝。

本朝有许多前例在,比如前几年的一位举人老爷,他文章锦绣,曾得皇帝亲口夸赞,得过案首。然而殿试之时,问其身世,当得知其出身商贾之家,皇帝脸色登时就变了,本来稳稳的第一甲第一名状元之名就因身世竟滑出前三名,得了个第四。

周景自认不能成为孩子的助力,却同样也不能给孩子拖后腿。可商贾之家的身份已经改变不了,那么只能博取一个天下读书人皆知的好名声才能改变了。

他首先想到的法子就是图书馆,图书馆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更是万千学习喜爱的知识殿堂。在这里虽然没有图书馆但却有藏书阁,不过藏书阁既然占了一个藏字就是不随便给外人看得。皇朝知识贵重,重若千金,岂能什么人都随意看得!

只有真正的有名望的大型书院里才会有藏书阁,藏书阁中的奇珍异本都是弧本,一不小心损毁了就再也没有了。所以只有极其得夫子甚至是院长青睐的学子才能有幸进入藏书阁读书。

周景要建的就是这样一座藏书阁,可供天下学子读书研究,知识不再被限制,可以得到广泛传播。

只不过周景私心里并没有这么伟大,而是想借天下读书人之口传出他的美名,叫读书人提起周家能赞声仁德大义,首先想到周记图书馆,不至于日后有朝一日,周誉真能殿试时,因出身失了公允。

周景摆手道:曹匠人莫言多想,我乃一介商人,要做的只是赚钱罢了。我的书斋虽然建的大些,但到底还是要赚钱的,不会如书院里的藏书阁那般不收取费用,只有亲传弟子才能进入。

曹匠人擦擦额头上的汗,那就好。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可以建成青砖的,最好可以建四五层高,每层通风要好,空间要大,因为不仅要摆放书籍,还要放下桌子在室内供学子们读书学习。

好,回去我会和其他匠人一起研究,七日后给周老爷你回信。

一言为定。

周誉虽然面上依旧那副面部表情的模样,但实际上心里却波涛骇浪般袭上汹涌的感动。此时此刻他不再怨怼自己的出身,反而怀着无尽的感激,感激他遇上沈墨,感激沈墨收养了他,更感激沈墨和周景为他做的一切。

天下商贾何其多,其中商贾之子读书的更是何其多,可他们父亲即便亲生又如何,哪人也没做到这般为儿子殚精竭虑,如此未雨绸缪。为了不让出身拖累他,不惜散尽千金。

真如周景所言,这书斋建成了只怕就是赔钱的营生,赚钱恐怕不可能了。

周誉心里暗暗发誓,自今日起,从前那个周誉已死,他就是周景沈墨的亲生儿子,无论以后他们有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永生不变。

七日后曹匠人同意给周家建书斋,同时周府也开始大量收集各种书籍珍典。以每日三十五文的价格请了一些读书人过来分门别类,其中大多都是有功名的穷酸秀才,也有几个虽没功名,文章却是出了名锦绣的,只是因种种原因就是考不进功名罢了。

周景沈墨周誉三人也下了场,十位秀才进行第一轮甄选,他们三人进行第二轮甄选,确认可用不可用,可用就与卖主商量价钱,不可用就请卖主拿回去。

gu903();一开始来得人还不多,十位秀才大多都是喝着茶水聊着天,直到一日一落魄读书人携一本自称是祖传之宝的竹刻古籍而来,要价三十五两,经十位读书人看后大惊失色,奉若珍宝,周景周誉看后,连价都没还就拍板决定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