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之路 !
“我从墨菲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作为影片的男主角,小罗伯特-唐尼是很多影迷关注的焦点,他在自己的推特上面如此写道,“我还牢记着墨菲和我第一次坐下来看镜头列表的时候。光听他解释为什么要在一个特定的地方使用静态相机,为什么在不同的场景中要使用移动摄像头,为什么要用一个比较大幅度的摇臂移动什么的,这些都非常有含金量。我觉得我是在某个惊人的研讨会,与一位伟大的教授在说话,能够在他的想法基础上建构起角色是非常有趣的,我很高兴能与这么聪明的人共事。”
就像《女巫布莱尔》和病毒式营销一样,好莱坞对于新媒体的触觉总是非常灵敏,社交网络刚刚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立即成为了好莱坞的宣传工具。
这种能与一线明星和幕后制作人员直接交流的方式,也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影迷,很短的时间内,像脸书和推特之类的社交网站,就变成了好莱坞片方以及明星们活跃的舞台。
在社交媒体还不发达的年代,摄影器材的价格还没有趋向平民化,各类电影节的信息还没有这么普及,那个年代的电影人也许相对来说是幸福的,他们只需要带着自己的作品去各类小电影节上走一遭,便能获得关注,然后便可以拿到相对可观的回馈。
但是眼下这个年代,如果还只是用原来的方法,电影拍完后申请几个电影节,然后对之前预算的投入和票房的问题完全不考虑,这在现在的电影行业,早已完全不适用。
在好莱坞拍电影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有盈利可赚,有关注才有投资,有关注才有观众。在这时候,社交媒体的用处就显现出来了,它能够帮忙找到目标观众,那么投资也就相应而来。
实际上,在墨菲提交的计划书中,就有这方面的相关建议,而且拍摄的同时,他也和卡拉-费斯有过多次沟通,制定了相加详实的宣传计划,比如通过影片本身的主题,思考目标人群是谁,并进一步想出如何找到这些目标观众的措施。
其实从电影开始进入前期制作的第一天,《华尔街之狼》就开始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了。
这样可以让电影的故事本身受到情感上的感染,目标观众群的建立会从他们的朋友和家人身上开始。
剧组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卡拉-费斯和盖尔-加朵负责的部门,她们将每天需要发布的内容建立时间表,不同的社交平台,运作方式也不同,对于不同的平台,采取发放不同的内容。
例如社交网络脸书,在这上面发布视频得到的关注度远高于其他平台,并且脸书相对于推特可以发布更多的文字,所以对于盖尔-加朵和卡拉-费斯她们来说,必须要根据每个平台的特点来设计内容的构成。
一部电影用于社交网络宣传的内容,当然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都是根据实际调查制定的。
墨菲之前让人做过详细的调查,超过百分之四十五的观众看到一部大投入的电影开拍,就想要知道更多关于电影的幕后讯息,对于非电影业内的普通观众来说,电影制作台前幕后的工作者们是很神秘的,定期发布一些关于电影制作过程的消息,会让观众保持对电影幕后的好奇心和对电影能否顺利上映的信任感。
因此,要将自己的社交网络主页视作是提供服务者,给受众提供有趣、有参与感且有知识含量的内容,不要局限于只提供某一类信息,丰富发布的内容,让追随者保持持续的关注度。定期发布幕后图片,自拍的图片或视频,有趣的相关新闻等等
盖尔-加朵还发现,电子邮件是能够最直接接触到观众的办法,她通过让受众用自己的邮箱注册主页账号关注信息来保证用户数量,并且可以通过用户的邮箱来发送提醒的通知,能够准时且有效的到达《华尔街之狼》的所有潜在观众的手中。
同时,宣传中非常重视标签的功能,现在的每个社交平台都提供给用户给图片加标签的功能,甚至高达10个标签,标签的功能可以很好的标注重要的信息,发挥关键字的功能。描述性语言只要不超过140字,尽可能详尽的描述图片背后涉及的内容。
剧组通过社交网络,与观众保持着紧密的互动,各大网络媒体的互动平台上,相互关注的双方的互动能发挥重要作用,墨菲让人将《华尔街之狼》涉及到的核心媒体和用户列一份清单,在每一次与作品消息相关的发布中,定期与清单上的账号互动,产生良性的互动关系。
当然,社交网络上面的宣传还有一点必须要注意,那就是用户名必须统一,不要在每个平台上都更换用户名。
这样,剧组在宣传中方便与核心受众群体取得联系,如果题材与某一类人群和事件相关,在接受度上,正确的受众群可以为电影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比如儿童电影的目标观众一定是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那么在宣传时,可以把儿童相关的品牌放在宣传的图片当中,或用标签标注出来,获取更多相关受众的关注,长时期的关注和互动,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合作的关系。
再就是让社会上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件与自己的项目产生联系,发挥想象力,运用正确的策略,将会给自己的电影产生巨大的关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