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节(1 / 2)

温香软玉在怀,江苓语气也软软的,萧晟昀蹭了蹭他脸颊:“什么对孤的吸引力都没苓儿大。”

这段时间忙着各种事,两人很久没有亲密过了,江苓勾住男人的脖子,送上自己的唇:“给殿下亲亲。”

江苓主动吻上去,萧晟昀按住他的后腰,没有动作,放任江苓在自己唇上肆意。

然后在江苓猝不及防的时候,反守为攻,舌尖抵开唇齿,攻城略地。

两人交换了一个热切的吻,比起更深入的交流,江苓更喜欢这样的亲密,单纯贴在一起,或者亲一亲,啄一啄。

“殿下之前还说,到了过年就不会这么忙了,现在反而一天比一天忙。”江苓靠在男人怀里,喘着气把玩男人的手指。

主要是多了安安这件事,若不然,这段时间确实不会很忙,萧晟昀最近忙的,大多和这件事有关。

折子摊开在桌上,江苓余光看到上面的内容,目光一凝,停下手里动作,认真看去。

折子上写的,是刑部和大理寺这些天查到的东西。

“这些人在地底盘踞高达十年之久,竟然一直没被发现?”

“他们行事很小心,似乎知道官府动静,地点又是在达官贵人鲜少踏足的地方,一直以来,都没人发现不对。”

萧晟昀初看时,也觉得很奇怪,但在看到折子里提起的,“疑似能察觉官府动向”时,冷下目光。

能在京城藏这么久,朝廷再怎么不作为,也不可能一无所觉,除非有人在朝廷发现时、或者发现前,帮助他们抹去了痕迹。

朝中有这个能力的大臣,屈指可数。

江苓在桌子上翻了翻,翻出一张地下城的舆图,是随折子一起呈上来的。

“这座地下城,是何时建的?”

“这座地下城最开始是和皇室暗道在一处的,在剿灭浮世教的时候,链接通道被毁,这一块隔了出去,朝廷当年派人检查过,确认暗道已经毁了,没想到时隔多年,以这种方式重新现世。”

是以萧晟昀一开始会觉得,这个地方不在皇室记载的范围里,后来他去查了更早的记载,发现是在剿灭浮世教后,崇明帝命人将之划去了。

说是地下城,其实覆盖的地方并不大,江苓对着舆图换算了一下,大概相当于三分之一的皇宫占地位置。

“他们是怎么找到这个地方的,不是说暗道被毁了吗?”

那人招供的供词不在这里,萧晟昀解释:“十多年前,有人从别处带来一批奴隶,将他们偷偷运往地下,将地下城重新挖掘了一遍,那个老大,就是在这个时候到里面的,后来,暗中带他们来的人消失,他靠拳头成了目前审问出的消息里,有几分真,几分假,尚有待商榷,萧晟昀不觉得,仅凭一个毫无根基的人,可以在京城藏这么多年不被发现。

听完自己想知道的,江苓转而问起另一件事:“那些小孩怎么样了?”

“消息已经散播出去了,离得近的父母已经将自己的孩子接走,还有一些没动静的,孤已经派人再去丢失孩子的地方走一趟。”

“那些已经被卖掉的孩子,还能找回来吗?”

十年时间,得有多少个家庭遭到毒手?江苓不敢细想这个数字。

“近的应当能找到,时间更久远一点的,不能保证。”萧晟昀语气微沉。

“哪天有时间,我再去看看他们,顺便问问医馆里哪些大夫有时间,带他们一起过去给这些孩子看看。”

江苓不意外这样的回答,即使是在信息发达的现代,被拐的小孩也不是轻轻松松能找回来的,更何况是消息闭塞的古代,能有现在的速度,全靠太子的雷霆手段施压。

医馆最近不忙,义诊刚过,来医馆看病的人很少,除了每日安排几名大夫坐诊外,其他大夫都提前放了假。

江苓与程大夫说了这件事,这件事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程大夫自然有所耳闻,当即应下:“小主子放心,属下会安排擅长给孩童看诊的大夫一起过去。”

“两三人就足够了,不用带太多人。”

交代完,江苓在医馆留了一会,恰好今日当值的有长顺。

被程大夫有意栽培一段时间后,长顺行事愈发沉稳,在其他大夫和学徒面前,初显威仪,但和江苓相处时,始终没变。

长顺与江苓说起医馆的近况:“这段时间医馆不忙,倒是陆陆续续有不少治好的病人来表达感谢,还送来不少心意,怎么推脱都没用。”

长顺带江苓走到一处屋子前,打开门:“东西都放在里面。”

江苓看了一圈,发现都是一些鸡蛋,或者自家收的小菜,还有一封封感谢信,信后面写了许多人的名字,按了许多手印。

“这是?”江苓拿起其中一封信。

“这是不识字的乡亲请村里秀才写的,后面落款了他们的名字。”再见到这些东西,长顺心中依然充满感慨。

这些东西不贵重,蕴含的心意却是无可比拟的。

江苓也感受到了,他办义诊,并不是贪图这些回报,但看到这些东西,心中还是涌起一股一股热流。

这是他以前从没感受过的情绪,充盈在心间,暖暖的。

“一开始,我们说什么都不收,看到是谁送来的,会将东西送回去,后来那些人趁我们不在,留下东西就跑,找不到人,我们也无法将东西还回去。”长顺说到这里,眼中带了笑意。

在这个时代,寒冷的冬天若是染上风寒,是足以要人性命的,更不用说,还有其他各种病,义诊后,这些人都得到有效救治,本以为自己熬不过这个冬天的人有了继续活下去的机会,他们心中的感念是无以复加的。

太子和太子妃住在皇宫,皇宫守备森严,他们再想,也无法靠近,便将目光放在医馆上,源源不断送来东西,表达心中的感谢。

一场义诊,让太子和太子妃在民间的声望提高了好几个度。

密切关注京中动向的承王、宣王也得到了消息。

“太子什么时候学会这种笼络人心的手段了?”承王府书房里,承王坐在桌后,语气听不出喜怒。

书房里站着的几人都是承王的心腹,没有人接话。

承王也不打算能从他们嘴里听到什么,继续道:“那个老东西好像有所察觉,得加快速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