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河而据,乃是兵家之大忌,所谓的背水一战,不过是被逼到了绝境所在,不得不战,可以想象一下,辽人多骑兵,宋人多步兵。
大宋兵马背着高梁河列阵,而辽人骑兵冲杀过来,可以想象,大宋的兵马便是犹如下饺子一般掉下高梁河。
到了这个地步,大宋已经是不允许北伐大功存在一点点的风险性。
所谓的方略,无非就是稳中取胜,静待时机,辽人粮草最多支撑三四个月那是顶天了。
最好的办法便是活活耗垮辽人,兵不血刃的拿下燕京。
老种相公兵马先至,小种紧随其后,大军来此,意料之中,并没有抢先渡河的意思,一座座营盘,就只是在距离高梁河五里所在之处搭设了起来。
这个时候,两边的哨探也没有像之前那般,寻人厮杀,只是就这样隔着河岸,对骂了起来。
而仅仅就是在半日之后,辽人之所在,竟然一座座牛皮大帐也是搭建了起来。
大石林牙,萧干已经是尽数在此。
耶律大石身着板甲,“大王,宋人分两路来此,兵马数倍于我,俺们在此却是动弹不得。”
萧干点了点头,“当年之军,不过就是老种所在,童贯目前还在刘李河之上,不过依照某家所想,童贯最终依旧会寻机来此高梁河,两军互为犄角拱卫之势,届时便真的是铁板一块。”
这场战事,辽人天时不利,先天就落了下乘,长此下去,最后的结局无非就是被宋军拖垮,所以最有利于他们的,无非就是速战速决,以迅雷之势扫清宋军,再来一场白沟河故事。
所以这便意味着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国战,必须由辽人打响,宋人绝对不会轻启战端。
“林牙勿要忧心。”萧干只是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大石林牙之前已经向萧干献策,宋军十五万上下的兵马,两军之间,除了兵种步骑之间的差异,整体水平实际上是差不了多少的,只要宋人谨守营盘,辽人便很难有优势。
所以当务之急,不过就是应该在环庆军和熙河军未曾到达高粱河之际,先取一路,余者不攻自破。
环庆军,熙河军所在为北伐第二路大军,由童贯亲自坐镇,出涿易二州之后,沿刘李河北上,进抵高粱河,与老种小种相互倚仗,一方有急,另一方则迅速支援,包围聚歼辽人。
萧干顿了顿声音道,“林牙,依照你看,这老种,童贯,哪一路可取?”
萧干如此询问,大石林牙便是松了一口气,毕竟照此看来,萧干便是存了要狠狠的打下高粱河之战,耶律大石所忧心的不过就是萧干弃了燕京,保存实力,以满足其庞大的野心。
大石林牙何等眼色,岂能看不出萧干何等心意,之所以做出让步,不过就是想让萧干踏踏实实的打完这场仗,这也算是大石林牙为大辽国祚所尽之力。
耶律大石站起身来,“大王,此二路大军实在都是一等一的强军,末将也委实不清楚何处才是短板,现在看来,应当先做一番试探,尔后再图,某深以为,庞然大物,必有其痛处所在,还请大王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