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起来。
因为已经知道历史的皇阿玛,肯定会着急的先做出压制阻止这头“大毛熊幼崽”发展成长的各种布置和安排,攻打雅克萨城堡应该已经不是最重要最着急的事情了。
“那除了出兵雅克萨城堡以外,历史上的康熙二十三年,还有什么国家大事发生。”
“主人,康熙二十三年,只有两件国家大事,兵临雅克萨和正式开放海禁。”
胤礽紧紧皱起了眉头,面容严肃起来。
“海禁”这两个字,对于每一位稍微懂一点儿大清历史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词汇。
它的存在,不光是严重的影响了当时大清东南沿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抑制了南方各省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它首开了大清这一朝代闭关锁国的局面。
后来的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不管是开放部分海禁,还是更为严格的闭关锁国,它们的政策根基都是整个康熙年间颁布的各项禁海令,尤其是在康熙晚年,公元1717年制定的沿海五大禁令。
如果说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在早年间因为国家政局不稳,和琉球“前朝遗民”郑家军的战争影响,而下令禁海,是有一个可以说的过去的理由的话。那么在康熙皇帝晚年,仅仅因为海盗盛行就怀疑沿海老百姓会和海外“反清复明”的华人勾结等等,进而下达了非常严格的禁海命令,真的是一种非常保守的,带有很明显的民族狭隘主义的行为思想。
当然,在原来的历史上,整个康熙一朝,也是有开放海禁的时候的,虽然只是一种对出海人员,船只以及若干进出口产品都限制非常多的局部开放。
那就是经历了从1680到1684年这四年的准备阶段,为了早日恢复沿海经济,在1684年正式下令废除海禁后,限制性的允许老百姓出海贸易,并且为此设置了广州,福建,浙江,江苏四个国际贸易海关的“驰禁”。
从1684年到1717年,满清政府不光是在翰林院大力培养可以翻译西方各国家语言的优秀人才,更是积极的出台各种政策鼓励沿海人们从事海外贸易。因此才有了史记中的东南“沿海之民始有起色,其船由海关给执照稽查出入,南北遄行,四时获利。百余载来,共沐清宴承平之泽。”
而且根据这段史料记载,完全可以推测出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其实是看出来了“工商”有着和同“士农”一样的,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他曾经在谈论工商业的发展的时候与大臣说过:“贸迁利用,实裨民生商贩通行,远至外方物产,以阜吾民。”
他甚至还在公元1700年下令废除匠籍,把匠人们的班匠银并入天赋中一起征收,让大清的匠人们摆脱了政府对于他们的人身控制,大大的促进了大清手工业的发展。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上英明仁慈,堪称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最后却在明知道禁海的危害的时候,给他的后人留下了“有理可寻,有理可据”的闭关锁国政策。
胤礽端坐不动,沉默的思考着,计算着,他可以劝说成功,让皇阿玛在今年就全面开放海禁的几率有多高。最重要的是,如何让现在的大清到了1717年的时候,不再有历史上因为各种原因引发的五大禁海令。
慢慢的拿正毛笔,小太子认认真真的逐条写下,原来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在1684年正式下令废除海禁,允许海外贸易的几大历史原因;以及在1717年,让他亲自下旨颁布那道,遗祸后人几百年的五大禁海令旨意的各种威胁和忧虑。
下令废除海禁的原因,其一便是平定三藩之乱,和成功收复了琉球之后,国内局势稳定,国防巩固,朝廷没有了“前朝移民”卷土重来的危机感。其二则是当时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特别尖锐。南方各省的老百姓都处于八年内战带来的水深火热之中,大量土地荒芜,国家急需沿海老百姓恢复生计,缓和日益严重的民族矛盾,以及用四个海关收上来的税银填补空虚的国库。
照此来看,开放海禁的第一个条件目前是完全达到了,但是第二个条件,却是被他这些日子的折腾快给“蝴蝶”没了。现在大清的几个作坊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是特价特供给全国老百姓,加上牛痘以及现在马上要研制出来的青蒿素等等,都可以为满清政府取得了一部分汉人的民心。
最重要的是,大清国和康熙皇帝本人现在不是急缺银子的状态。户部的国库和皇阿玛的私库都推的满满的银锭子。
胤礽在开放海禁的“其二条件”上画了个圈以示重点,已经长肉肉,有了婴儿肥的小胖脸满满的肃穆庄重。
再看看历史上从1715年到1717年发生的事。首先,内忧:从当年的明清战争,和当时的天灾人祸开始,到顺治皇帝时期的迁民禁海,再到康熙皇帝早年延续父辈的迁民禁海,八年内战,长久以来导致东南沿海一带是民不聊生,制度全无。
虽然有了前面的三十年的休养生息,开放海禁,但还是有很多无食无屋的农民变成了海上流民“海寇”,肆意的烧杀抢夺海上往来商贩和沿海居民。
有的“海寇”更是因为对满清政府的世代仇恨开始和那些流亡的“前朝遗民”合作,把抢来的米粮都往这些“反清志士”手里输送,让朝廷不堪其忧,也让本来在1715年严词拒绝满清大臣们“重新禁海”的康熙皇帝产生了动摇。
恰巧这时候,又有葡萄牙,荷兰等殖民国家侵占了南海海域的澎湖列岛一带,对着往来船只和“海寇”一样毫无人性的,烧杀抢夺,无恶不作。上有满清保守派的不配合,下有被洋人收买的汉人内奸们的协助,让朝廷发兵剿灭这些无耻可恨的侵略者的战事每每都以失败告终。
如此风雨飘摇的大清国,让已近暮年,日趋保守的康熙皇帝实在是有心无力,再加上他的儿子们之间的你争我夺,骨肉相残的事实,更是让他心力憔悴。
在此背景下,压倒康熙皇帝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曾经和康熙皇帝结为盟友,联手击败噶尔丹的策妄阿拉布坦大汗从准格尔打进了西藏,对着大清举起了矛头。
康熙皇帝内心深处对于汉人的不信任在此时此刻达到了极致,他深怕在他平定准格尔战乱的时候,沿海汉人们在他的后背举起了“义事”,造他们满清统治者的反。
公元1717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六年,康熙皇帝下令禁海,并且制定了让后来无数华夏子孙每每想来都痛恨不已的“五大禁令”。
小太子再一次的阅读这一段历史资料,心情和以往每一次翻阅清末历史的时候一样的沉重。好像后来华夏大地那百年的国耻,国难,是上天注定好的,所有的事情都在那几年爆发出来,矛头直指“禁海”。
睁大眼睛,死死的盯着自己写的这些内容看了良久。终于,胤礽回过神来,把这几章薄薄的却又感觉有千斤重的纸张郑重放进一个紫檀木小匣子里。
上天注定的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