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母六十岁了,可她一点都不服输,她带着陆宿莓加入了公社。
白天和妇女同志们一起扯猪草喂猪,到了饭点就在公共食堂打了饭,让陆宿莓端回去吃。
公社现在号召大家一起吃食堂,可没过几个月,感觉就供不起了。
陆宿莓是知道接下来的走向的,她不能让母亲和自己在村里饿肚子。
后续能有树根草皮吃已经算不错的了,更多的人选择出去逃荒。
这场天灾可苦了老百姓,想要彻底度过去,还得多忍耐一段时间。
好在城里的二哥二嫂听说了乡下发生的事儿,二嫂田淑梅主动让陆宿莓和陆母去城里住。
陆母坚决不同意,她告诉田淑梅两口子,“你们一家口粮供应的也紧,在钢铁厂上班工作苦,还是多省点粮食,别饿着了梦菡。”
田淑梅感动的哭了起来,看到陆母的托人的来信,她更想把婆婆和小姑子接到城里了。
可陆母总说她有主意,饿不死,让他们不要管她。
倒是可以把陆宿莓接过去住。
陆宿莓当然不同意,她宁愿饿着肚子,也得照顾着母亲。
再者说之前几个哥哥姐姐寄回来的吃的,都被陆母藏在地窖里。
她们省着吃,虽说还会饿肚子,但不至于饿死。
田淑梅她们那边虽说还在钢铁厂上班,陆宿粮是高级技术员,每个月有粮钱补贴,可现在有钱有票,肉和粮的供应却少之又少。
田淑梅固然是厂长女儿,可厂里又不是只有田厂长一个领导,还有其他的领导,都用眼睛看着田厂长,他有心想要补贴女儿,也只能悄悄地来。
再别说田淑梅要是真的把陆宿莓和陆母接过来了,那就多了两张嘴,大家都是嘞着裤腰带,紧巴巴的过日子。
这天田淑梅听说厂里多出来了一批小麦粉,是边疆那边的兄弟厂支援他们钢铁厂的。
厂长和党委书记带着大家分粮食,每一户都是一小袋子的粮食分着。
田厂长给工人分完了粮食,趁着大家都走了的功夫,从分粮食的桌子底下又拿出来一袋子粮食,交给田淑梅,“淑梅,快拿回去吃吧,用衣服遮着,别被人看见了。”
田厂长就田淑梅这么一个女儿,他也心疼女儿,所以才这么做。
田淑梅以为这袋子粮食是田厂长从厂里扣点儿下来的,不肯要。
田厂长只好解释,“这是我半袋子的口粮,家里只有一个人,你们家有三个人,别让梦菡饿着了。”
听着父亲的解释,田淑梅快哭了,“爸,要不你搬出来和我们一起住吧,我和陆宿粮一起照顾你。”
田厂长不依,“我就住在厂里,工作也方便,你快回去吧。”
回去之后,田淑梅把分到的一袋子小麦粉,以及田厂长给的半袋子粮食,她摸了摸,里面是些玉米粒。
田淑梅想着婆婆和小姑子在乡下吃不饱,就舀了半袋子的小麦粉,和小半袋子的玉米粒。
两个袋子给装着捆在一起,她把陆宿粮叫进了厨房,“你啥时候有空,把这些给妈和妹妹送去。”
陆宿粮每天吃不饱,饿的晕乎乎的,看见妻子把粮食分出来,还得给乡下的婆婆,心里很是感动,虽说田淑梅这人强势,可有孝心。
陆宿粮打起了精神,“我明天白天出发,天黑时正好到乡下,给她们送过去。”
第4章、小麦粉和葡萄干
田淑梅也觉得这是好主意,免得被其他人看见了眼红。
陆宿粮果真如他计划的那样,这次坐车去了乡下,还在家里住了一晚上。
陆宿莓向他打听城里面的情况。
陆宿粮说,“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的,不过没办法,天气不好,收成也不好,宿莓,妈,乡下看着比城里情况还要不好,你们啥时候去我那儿,我每天晚上睡不着,就怕你们饿死了。”
他的担心属实有道理,可陆母铁了心的不想拖累二儿子一家,“这算什么,当年鬼子打到我们这地方来,比现在还难,还不是过去了,你们好好地在城里工作,我和你妹饿不死,你把面粉带回去,我们就吃这玉米粒。”
陆宿粮不忍心,他悄悄地嘱咐陆宿莓,“宿莓,要是真饿的受不了了,你就带着妈来城里,我和你嫂子都盼着你们来。”
陆宿莓也抹眼泪,“二哥,你们也要好好的。”
第二天陆宿粮趁着天蒙蒙亮就走了,也没把那半袋子小麦粉带走。
陆宿莓知道这一段历史,想拿着篮子去山上挖葛根,她记得她们山林这片儿葛根挺多的。
只要多挖点葛根,做点葛根粉,细嚼慢咽的,能咽下去,也能填饱肚子。
这场旱灾牵动着陆家四兄妹的心。
陆宿民得知家里日子过不下去了,和妻子杨红香想着给母亲还有妹妹寄点粮食回去。
他们这戈壁滩上比十年前宽裕了不少,有小麦,也有瓜果,不过都是定量供应。
旱灾也席卷过隔壁滩,可他们这儿有地下水供应,有雪山水作为后盾,日子过的稍微的宽裕些。
只是边疆离陆家村那小地方实在是太远了。
得寄点好运输,存的久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