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看过所有嫌疑人的杀人动机了,但是都不是特别的明显,怎么样,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大梁带着凯源和翔翼走进命案现场,问持续在命案现场勘察的大q和诗诗。
大q放下了手中的书“暂时没有什么发现诗诗你呢”
诗诗还在捣鼓电脑,说了句没有,就继续聚精会神的看着电脑里小bug写的小说存稿,希望在那里面发现出一点蛛丝马迹。
其实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办法,一般的作家只要不是去写天马行空的文章,都会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想所感赋予到小说里面,一来有事实证明,小说看起来不会显得过于超越想象力,二来有这些事情的点缀,又能给小说润色不少。
大q已经把书柜翻遍了,从新规整之后,就跑过来问大梁他们搜集到的线索。
大梁就直接把笔记本丢给他了,让他自己去阅览,而自己则是跟凯源翔翼商量起了刚刚得到的一些线索。
“据调查,三人的杀人动机,肖尼亚是为了保险金,潘晓磊是为了剽窃,而狂热粉丝应该就是纯粹的感情所致,我觉得粉丝的杀人动机不够明显”凯源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翔翼否决了他“不,人不论什么事情,做到了极致都会让人觉得可怕,例如他仅仅是一个粉丝,却要每天用望远镜来观察作者写作,这本来就已经够癫狂了,难保不会因为作者写的文章不符合他的标准而杀人,这种人我们统称为变态”
大梁苦笑着点了点头“对,这种因为一时气愤杀人的是最难找出证据的,我曾经接手过这样的案子,这种人杀人全部都是临时起意,根本不想着谋定而后动,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更难被人抓住。”
如果是一个策划杀人的话,他会考虑很久很久,这期间总会露出一些端倪,例如经常要跟死者在一起来查看什么时候适合下手,亦或者由于想要做到完美,而恰恰因为太完美了所以一点点的遗漏就是致命之灾。
相反,这种一言不合就杀人的因为没有什么顾忌,只要不留下特别明显的证据就会让人难以查证,而且他们杀人的理由也经常让人不可理喻,很难从动机去怀疑到他身上。
“嗯,在我看来,我觉得肖尼亚杀人的动机最高,死者死了她受利也最大,所以我觉得凶手很可能是肖尼亚”看完了笔记的大q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大q一直信奉一种学说,叫做动机最大化,就是说把好几个嫌疑人的杀人动机以及这个人死后会给他带来什么好处,这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的时候最简单的推理,而且大多数案件也确实是这样。
但是这次大梁他们当然不能用这个动机最大化的方法,如果是平时办案,找不到证据,尚可让杀人动机最大的人去警局协助调查,而这次是在考试,如果不能准确的找出答案,可就挂科了啊
“我觉得我们得再去一趟房间,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的证据,在这里干等着也不叫事”大梁提议道,他们在这里瞎讨论,讨论来讨论去还不如找点证据来的实在。
翔翼认同的点点头“源哥,多少个摄像头记清楚哦,我可怕那个老头又问这种奇葩问题”翔翼还记得上一次白凌莫名其妙的问了一句,模拟场景中有多少个摄像头,也因为这个问题,上次的第一名是凯源。
gu903();“4个场馆各六个,没有坏的,四角各一个,加起来一共28个,记住就行了”凯源也没有藏私,再进来的第一时间凯源就注意到了摄像头,没办法,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