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看我口若悬河(2 / 2)

最为真实的另外一点,智氏现在掌控的实力太恐怖,搞鱼死网破那一套,无论怎么连鱼只能扑腾几下然后死亡,渔网则是不一定会破。

有希望和没希望会是两种心情,注定会死的话,晚死不如早死,免得多受罪;但凡留存下希望,人就会给自己设置无数的顾虑,更倾向于再等等看。

韩庚突然间听到了喘息声,皱眉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一脸兴奋的狐尤。

而狐尤察觉到韩庚看过来,深呼吸一口气低声说道:“此分封之策,仿佛为我家量身定造。”

韩庚听得一个愣神,心想:“好像……的确是。”

怎么说呢?狐氏本身的封地其实不太大,设立郡县之后也就一个郡再大一点点的规模。

狐氏有在尝试往农耕的侧面改变,奈何他们发现进展缓慢不提,想在农耕侧赶上其余家族也是希望不大。

能够获得君王的分配获得一块封国,并且还能向国家寻求资源上的支持,无论怎么看都对狐氏非常有利。

狐氏在原国没有太多的坛坛罐罐,换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不过是进行新的探索,随后去占下那块地盘,除了没有外交权之外,什么权益都是自己的。

韩氏和钟氏则是不一样,他们有太多的坛坛罐罐需要顾忌了。

拿韩氏来说,他们哪怕愿意迁徙向外建立封国,国家也愿意拿出财帛或其它物资补偿,百多万的属民怎么保证先期生存条件,又有哪一块地方能容得下百多万人栖息?

智瑶知道韩庚的顾虑,只是没有读心术,听不到韩庚的心声,要不然可以给予答桉。

小破球非常大,诸夏之外怎么可能没有韩氏的容身之地呢?

其它不提,韩氏愿意去岭南之地,百多万人口压根就不够填的。

还有河西那一片区域,讲实话也是一块适合生存的土地,尤其韩氏掌握着农耕技术,怎么都能将小日子过得很不错。

要是韩氏愿意迁徙得更远一些,直接跑去后世的西伯利亚区域,他们的后代会感谢先辈的付出,使得可以坐拥无数自然资源。

还有另外一个选项,韩氏可以到被称为西域的地方,他们哪怕是光种葡萄,学会酿造葡萄酒,制作葡萄干,无论是将货物贩售回中原地区,还是往更西边贩卖,说什么都不会饿死。

别说西域那边当前的环境并不差,真不是后世的到处风沙,要不然没有可能让四五十个城邦活得下去。

智瑶知道得太多太多,时常感概心有余而力不足。

原国的人口主要还是太少,基本盘都填不满的前提下,怎么能够向外开拓?

有家族愿意远远分封出去,他们有自己的一套领导班子,还有基本的实力,能够得到中央之国的扶持,不敢说能在当地称王称霸,怎么也能站稳脚跟的。

大殿内的讨论氛围一开始很浓烈,慢慢变得安静下来,全部的人都看向了仍旧闭目养神的君王。

智瑶在没有声音后睁开眼睛,问道:“诸卿可有疑惑之处?”

大殿保持安静,大多数人找交情很好的人在面面相觑。

大多数人肯定没有意见,乃至于期盼盟誓赶紧进行,相关誓约快点执行。

那些感到不满,甚至是全盘不接受的人,他们见到没有出头鸟,一时半会不敢有所作为。

智瑶所处的位置可以将所有人的脸色看得分明,着重观察的就是韩庚、狐尤和钟武三人。

这是原国只有韩氏、狐氏和钟氏才能闹出稍微大一点的动静,可能在原国与楚国爆发大规模交战之后,搅乱原国内部的大片区域,原国在与楚国大战的背景下,有那个可能颠覆智氏的国祚。

好久没有人说话,智瑶让台狐将殿内一侧墙壁上的帘子拉开,露出了挂在墙壁上的山川舆图。

智瑶先走过去,再招呼众臣过来。

这些大臣知道挂的是山川舆图,只是一看之下全部愣住。

在那一面山川舆图之中,代表原国的疆域看上去很小,只是占了约十分之三左右,一个个看上去陌生的国家名字,又或是区域地名,它们占了舆图的绝大多数板块。

狐尤率先开口,问道:“大王,此便是天下之外?”

他们所认知的“天下”特指已知范围之内,泛指诸夏文明体系的列国,以及那些有出现在史料上的异国。

因为智瑶对春秋晚期了解有限的关系,山川舆图上的很多国家是使用他认知之内的名字,并且有好多地方的名字标注错误。

例如,西域那边出现了楼兰、乌孙、大宛之类,其实这些国家现在根本不存在,那边现在是塞加罗里人和吐火罗人的活跃范围。

智瑶在南亚那边干脆使用了很多有明一代的国家名字,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个标注了“交趾”的地名,没有使用国家势力名称。

山川舆图的国名标注错误问题不大,智瑶用自己的认知向大臣进行介绍,里面自然是不缺一些蛊惑描述,比如南亚和东北这两一块地盘被说成随便丢种子就能成活,尤其在南亚那边哪怕不耕作也能依靠采集过得异常滋润。

南亚确实是那样,东北的土地也非常肥沃,不算智瑶在进行忽悠,没有说的只是当地的气候不一定适合中原人而已。

以南亚当前的情况,中原人过去只适合待在沿海,深入绝对是有去无回。

至于东北?十足的苦寒之地,棉花暂时没有被找到,不存在太强的保暖衣物,中原人过去一年四季恐怕有三个季节需要待在屋里的炕上。

这些问题众贵族并不知道,他们惊讶于智瑶怎么对远方那么了解,好奇缇骑的探索脚步怎么可以走得那么远。

“若是寡人治下口众充足,何需分封?先民分封有所大有成效,寡人知晓某些大臣心中想法,寻思遵行旧例罢了。”智瑶一脸的可惜以及懊恼。

这话说得大部分不断点头。

谁说不是呢?好东西谁不想占有,怎么可能拱手让人。

他们的心思开始活络起来,琢磨着也许可以派人去实际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