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1 / 2)

他娘的,自己这人生是有点传奇。

说来说去,她还是得想办法帮她爹弄回去。

当时她爹是为了救她才辞官,她是为了太子殿下才挨板子,四舍五入都是为了太子啊!太子殿下如今监朝,大权在握,给个机会让她爹回去工作应该不难吧?

陈皎想着自己要求不高,至少让她爹以后别再闲得没事做,每天凌晨六点就爬起来大声念酸诗了!

陈皎说干就干,也没工夫跟这些人闲聊,当即就跑回去找太子了。

她进书房时,太子殿下正在跟王尚书议事。和太子府外那几人相同,王尚书也难得喜形于色。

陈皎知道大家为什么开心。太子监国,是群臣和老皇帝博弈的又一次胜利。

储君监国时期,中央将正式启用东宫人员作为行政中枢,管辖朝臣,三省辅助监督太子。而当朝三省中的尚书令和侍中都是太子的人,自然也就不存在监督之名了。

太子监国时期权力之大,这也是为什么老皇帝之前硬撑着都不想放权的原因。

而且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老皇帝身体不好,太子登基即位指日可待啊!努力这么久,太子党们能不开心吗。

大家虽然高兴也没忘正事,比如王尚书现在和太子商量的便是之前被皇帝故意搁置的太子党的奏章,准备趁此机会让太子赶紧一次性解决了。

陈皎虽然也有小心思,但也明白事有轻重缓急,王尚书他们的事情自然比较重要。永安侯的事情,最好只能她私下询问太子。

所以她进书房后便乖乖坐在一旁,安静听太子和王尚书商议事情,然后走神。

她虽然跟在太子身边做事,知道些事情,可到底还没有进朝为官,这些事情也帮不上什么忙。

无聊发呆时,陈皎注意到太子殿下腰间系着的荷包十分眼熟,仔细一看,正是自己当初送他的那一个。

看到那个荷包,陈皎便忽然想到了太子昨日点出她的诸多不轨之心中,其中有一条便是这个荷包。

太子从前只佩玉,不知何时起带了个荷包,身边大臣还为此议论许久,猜想是否是哪家小娘子跟殿下情投意合,私定终身。

甚至有人暗暗猜测了许多个高门贵族的适龄女子,猜测送荷包那人是谁,以及他们不久后便要有太子妃了。

陈皎当时躲在一旁听完,还暗中得意觉得这群人太傻了,只以为送荷包的人是女子,从没想过还有可能是精明聪慧机智的她。

现在陈皎才明白,原来长安城中大多都是女子给心仪的人送荷包,从未有过男子给男子送荷包一说!

怪不得当时太子殿下收到荷包后眼神不对劲,看她的目光异常纠结。

陈皎当时还以为是那是对方感动的兄弟情,还为此沾沾自喜,现在看来她简直是个奇葩人才啊!

更可恶的是,当时侯府全家人,居然没一个人提醒她。要是陈皎知道她祖母当时差点劝阻,却因为一些原因咽下没提,估计会更加郁闷。

如今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就算她现在去告诉太子,跟他说自己送他的只是平安符,没有任何含义,估计对方也不会信。

想到这,陈皎双手托腮,忍不住叹了声气。

然后她就被太子点名了。谢仙卿淡淡看向她,嗓音温和:“陈世子。”

众目睽睽下,大家目光一致看向陈皎。陈皎双手揣袖,不慌不忙,装出一副老实人的样子:“殿下?”

谢仙卿也没在乎她开会摸鱼的事情,微笑道:“明日你随我一同上朝。”

陈皎傻了,其他人也傻了。

陈皎来之前是想帮永安侯问问,没想到自己却被点名了。不过她看其他大臣震惊和羡慕的眼神,便大概猜到这是件好事了。

于是她一口答应下来,顺便还喜滋滋地拍了句马屁:“殿下英明神武,能跟您共同上朝是微臣梦寐以求的事情,没想到有天有机会实现,微臣实在是太激动了!”

周围其他人:……

谢仙卿摇摇头,笑而不语。

所有人中,只有张公公最无语。

昨日看陈世子多么不甘愿的样子,前段时间还四处避嫌躲避太子,大有要一拍两散的样子,现在有好处了倒是一点都不纠结,直接麻溜地接下。

就这本事,其他人是望尘莫及啊!太子殿下栽在她手中,也不是多让人意外的事情了!

陈皎哪里知道别人的想法,她完全是觉得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她要是那种清高不沾世俗尘埃的人,当初也不可能为求前程加入太子党了。

商议好事情后,王尚书等人便很快离开。陈皎蠢蠢欲动也想跟着溜,可惜她的男朋友兼顶头上司在一旁看着,她也只能收起跑路的小心思。

谢仙卿似笑非笑,明显将陈皎的小动作看在眼里。不过他今日心情不错,并不打算跟她计较这些。

谢仙卿扫了眼身后的张公公,对方当即垂下头弓着身走了。等陈皎醒悟时,便发现偌大的屋内只剩下她和太子了。

陈皎心中的雷达警戒迅速拉响,满脑子的危险警报。

她顿时非常紧张。她背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坐姿前所未有的端正,就连平时议事都没这么正经过。

谢仙卿见陈皎像小学生一样规规矩矩坐在椅子上,勾了勾唇:“过来。”

陈皎一下子傻了。

她坐在椅子上,扭扭捏捏不肯动:“殿下不太好吧。”

谢仙卿挑眉:“怎么了?”

陈皎犹犹豫豫地说:“我们孤男寡男独自留在室内,容易让人误会,传出什么不好的流言便不好了。”

陈皎现在完全是慌了神,属于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了。

她握拳,义正言辞道“我的名声没关系,但殿下的清誉要紧啊!若是因为我让殿下蒙上什么不好的名声,臣万死难辞其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