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日本电台内传来的南京战况,蒋介石更加关心的却是其他国家发表的时评,对于中国军人勇猛抵抗的情况,褒奖声犹如雪片一般纷至沓来,蒋介石忍不住重重击掌,高呼一声道:“打得痛快!如若我军士兵均勇猛如此,南京必在!”
自虹桥机场事件以来,蒋介石已经很少表现出如此之狂喜,上海一仗本就是打给外国人所看,蒋介石不惜因上海外交使团的建议,下达“不得进攻”之手令,却不想因吴福线、锡澄线的失守,导致南京防守问题过早被推向众人视线,刚从上海战场上撤下的部队未能得到修整便慌忙上阵,导致了南京一战节节败退,蒋介石的大发脾气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当初在决定南京防守的问题上,蒋介石虽称南京一战受瞩于国际观瞻,南京既为国之都城又有孙总理陵墓所在,守城自然是必要的,但论及实力,南京难守易攻,推出个唐生智也仅敢保证“临危不乱、临难不苟”,南京的失守早在意料之中。
现如今,常因政局影响战局的蒋介石得知国军士兵在日本陆军南京入城式上大挫日军锐气,更有外国时政评论大加褒奖,其在世界政治局面上为蒋介石打响了极其响亮的一枪。
“打得好!”蒋介石赞叹不绝道:“无论如何,必须查出这支部队所属何处!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这支队伍!”
话音未落,电台中传来的一声炮响,令所有人都随着电台一同沉默下来,入耳所闻,唯有无线电内刺耳的杂音。
南京中华门外,第十独立战车大队队长金田浩二亲自坐进了战车里。
作为轻型装甲战车,九五式战车的最大优点是机动性能较强,然而防护性却不堪一击,即便是主要部位的装甲厚度也仅仅只有十二毫米,只能在轻型武器面前耀武扬威。
至于其火力性能更是令人堪忧,主要攻击武器为一门九四式三十七毫米坦克炮,弹药基数为一百二十发,据数据称可在三百米设计范围内穿透四十五毫米钢装甲,但实际效果也只有进行实际操作的战场人员心里清楚。而其辅助武器为两挺仿捷克造九七式七点七毫米重机枪,一挺为前机枪,另一挺为炮塔后机枪。
在九五式战车狭窄的战斗室里,金田浩二和驾驶员、机枪手以及炮塔、火炮和弹药挤在一起,即便战车两侧已经鼓起了滑稽的“大包”,对于机车内的空间狭窄问题仍旧只是杯水车薪,金田浩二连转身都觉得吃力,即便身为车长,可他既要负责指挥全车作战,又要装填炮弹、打炮,还要负责炮塔后机枪。
这让金田浩二丝毫感觉不到荣誉感和优越感,恰恰相反,他的心情非常糟糕。
尤其是将视线从瞭望口中探出去后,金田浩二发现自己仅能看到日军士兵大批倒下鲜血四溅的情景。
鲜血,仿佛就在眼前挥洒,漫天的血珠洋洋洒洒,半空中,扬起了血雾染成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