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命的出现就只是三味书屋里的一个小插曲,没有带来多少,没能改变多少。这里的一切都还是一如既往。
虽说叶抚说着是曲红绡出门修行了,自己任务也就轻松了一些,然而实际上,就只是在本来就很闲的基础上再闲上几分。
等待着酒发酵好的这几天里,叶抚出门串门的次数比之前多了不少,跟周围的街坊邻居关系打的不错,没少从他们那里收一些腊味、卤味之类的东西,也算是在伙食这方面省了一些钱。
一日三餐、课堂授课、闭目养神、串门,然后就是常常被李四邀请过去,试吃新品种新口味之类的。李四经常都会在他试吃完毕发表评价后感叹,整个黑石城十多万人就只有他一个人懂这份味道,或者说懂他的味道,虽然说得有些歧义。但叶抚也还是理解,李四他是把自己当作知音了,在这里的话,可能叫“知味”要更好一些。每每于此,叶抚也就只好在心里面想,若是让天朝那一摞子人尝到这味道,怕是要穷尽毕生所学来“吹爆”。
渐渐地,味道飘得远了,名声也就传开了,随着第一批专门从隔壁城组织在一起来吃人,于是乎,在那么一段时间里,各种各样的律诗、绝句、辞赋铺天盖地般传到更大的一些城里。如果说这些诗词大多都只流行在“吃货文人”这个圈子里的话,但是某个人某一天突然造访李记,随着这首诗一起流传开了。
“这锅里的汤底有清、红两种,红汤像火炉中的火一般炽热,清汤像是清晨的雾气般清新,浅尝一下,花椒、青椒的味道吃进嘴里,却意外地有一丝甘甜。问过之后,才知是用了洛河稻米来熬汤调味,刚好点的菜里有洛河之下生长的鱼尾菜,配上洛河稻米的甘甜,便更是觉得鲜。各种各样的大鱼大肉下肚后,不由得乐滋滋地想那天上神仙,定然不会知道这李记火锅火炉前的这份美味。看着一样又一样菜在油汤里面翻滚着,却只好感叹,人的肚子为什么就那么一丁点大呢。”
一句话总结,“吹爆”。
李记火锅的名声被这一首诗再次提高。只是辛苦了李四,这些天一直忙得焦头烂额。
在李记火锅二楼的一间包厢里。袁守季做完诗后,意犹未尽,不由得找来了老板李四。
李四刚出现在包厢门口,袁守季便抖了抖嘴巴上的八字胡,开门见山问道:“掌柜的,我想问一问这汤底”
说着,他觉得这般问容易引起误会,恐让人以为他在打探秘方,便换了个说法,“我这油碟里面,有一种涩香之味,闻起来郁香浓浓,但是混合了肉菜进嘴后,却稍微有一种刺激之感,不知这是何种调味品?”
李四听着袁守季的描述,一下子就知道了,说的是叶抚建议他去找的一种叫“香菜”,但是他没找到,就用一种名为“烟木果”的水果果皮代替的调料。他正想说时,却又觉得这是先生告诉他的秘料,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应该不能随便说出去,便随意捡了样东西说:“那是用藿香经过陈酿熬了一夜熬出来的。”
“藿香陈酿”袁守季细细地念一遍,然后笑着说:“掌柜的,不瞒你说,我觉得这火锅的味道真的是独树一帜,绝对可以改变这大半个叠云国人的饮食习惯。掌柜的能做出这番美味,当真是把勺堂里的大师。”
听着这番到了极高程度的夸赞,李四虽说心里颇有些自豪,毕竟他本就对自己研究的这火锅自豪至极。但是转念便想到,其实袁守季如今吃到的这份火锅味道,是他依据叶抚的不少建议作出的几多改良之物,若是将这番赞誉全部揽在自己一个人身下,他只觉得惭愧。
念念之间,李四不由得再次怀疑,叶抚他的本职到底是不是教书先生,怎么对着把勺之事通晓到这般地步,仅仅只是吃过两边火锅,便能做出他这大厨怎么都想不到的改良建议。
袁守季又跟李四聊了一些,然后意犹未尽的走了。
李四想着如今火锅店的空前盛况,却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自家的火锅越是受欢迎,他的压力也就越大,不仅仅是应对这么多客人的压力,主要还是在“火锅”这样一种食物的名分上。他一面想火锅能够登上大宴,又一面想着能够进入每家每户的饭桌,一时之间矛盾至极。
思考不出个结果来后,他便打算今天早些打烊,去三味书屋拜访先生,请教一下。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