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杀神白起坑杀40万赵军(2 / 2)

另一个是让秦国彻底成为了战国七雄当中的超级霸主。

“秦昭王期间,秦国的实力已经很强大了。这个时候,秦昭王与历代先祖一样,拥有进攻六国的雄心。而这时,一位叫做白起的大将出现了。刚开始,白起只是担任部队中下级将领。但在一次又一次作战当中,白起表现突出,至此得到秦昭王的重用。得到秦昭王重用之后,白起更是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

“秦昭襄王十五年,白起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

秦昭襄王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白起攻打赵国,夺取光狼城。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白起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秦国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白起帅军穿插到楚军背后,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都城郢,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并向东进兵至竟陵,楚军溃不成军,退却到陈。同年,秦又攻占了楚国巫、黔中郡。

不需要看什么。

就看这一些战绩,你就能知道白起这位大将该有多么的恐怖。

而也正因为白起在战场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表现,秦昭王封白起为武安君,一时之间,白起名震天下。

“但,这一些,还不是白起最为厉害的地方。”

是的。

虽然上面这一些战绩,几乎可以让白起吹一辈子。

但面对着接下来的战斗,上面的只不过是开胃小菜。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韩国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于是韩国的国君就建议将上党割给秦国,以示向秦国求和。只是韩国国君虽然做出了如此决策,但韩国在上党的将领以及百姓却不同意。他们说,一但将上党交给了秦国,那他们就再也不是韩国的国民了。与其如此,还不如将归顺赵国。虽然赵国与韩国是两个国家,但毕竟当年是一家人。

于是上党将领便派使官前往赵国。面对着上党人民的归顺,赵王也是有一些犹豫不定。他即想接收上党,但又怕秦国的攻击。同时,赵国大臣这一边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说不要接收,一但接收上党的话,必然会遭受秦国的攻击,这样无端的惹怒秦国并不是好事。而另一派却认为,有的时候我们发动百万大军攻打,常年累月也很难攻下一座城池。如今上党有城池十七座,他们什么也不做就可以拿下,这还有什么考虑的呢。于是赵王便问,如果秦国来攻打赵国怎么办?其他一众大臣则说道,秦国有白起,但他们赵国同样也有名将廉颇。也许其他人害怕白起,但廉颇绝对能够抵档得住白起的进攻。”

就这样。

因为上党之争,战国时期最大的一场大战,长平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我草,这个背景好强大。”

“秦国对赵国。”

“白起对廉颇,谁能取胜?”

白起与廉颇同样是战国四大名将。

两人的名气都是非常强大,同样能力也非常出众。

与之同时。

秦国的实力也非常强。

而赵国虽然比不上秦国,但在魏国,齐国,楚国纷纷衰退之后,此时的赵国却是唯一能与秦国干一梭子的国家。

“因为上党之争,秦国与赵国的士兵在长平这个地方展开了较量。为了防御秦国,廉颇在长平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三道防线东西数十里,星罗棋布,互相连接。不过秦军战斗力凶猛,赵国的第一道防线岌岌可危。”

“随即廉颇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策略,他认为从地形来看,秦国的补给线比赵军要长得多,后勤保障比赵国困难。于是廉颇便主动放弃了第一道防线,然后退缩到第二道防线当中。这个策略无疑是成功的,面对着固若金汤的廉颇,秦军没能攻破赵国的第二道防线。就这样,这一打,两军在长平僵持了三年。秦军没有多大的收获,而且还损兵折将。”

长平之战虽然最为知名的是白起与廉颇。

但其实。

在长平之战开始之初,秦国并没有派白起出场,反而用的是大将王龁。

虽然王龁名气不如白起,但王龁却是三代为秦国效力,非常忠心,能力水平也很高。

至于为什么不用白起而用王龁。

那则是因为,一方面白起经过这几十年打仗,大小阵仗经过几十场,早已经名满天下。

再继续让他打,实在是有一些功高震主。

另一个。

当时秦国也并不觉得赵国有多难打,只认为长平之战是一场局部战争,不是一场灭国战。

可是。

越打到后面,整个战局却是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长平之战坚持三年以来,虽然秦国损兵折将,没有获得多大好处,但对于赵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损伤。我们知道,打仗除了打的是兵力,同样还打的是后勤以及粮食的供给。三年战争下来,双方投入兵力几十万,对于粮食的消耗无比的巨大。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改革,早就极大的增强了粮食的产量。因为老百姓有了田,而且秦国的军功制定也让士兵拥有了田地,秦国士兵上战场都是自己带上钱粮。也因此,秦国在三年的长平之战当中,他可以坚持得下去。可是赵国,因为变法不彻底,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三年几十万大军的打仗,早已经让赵国不堪重负。如此,战争也开始转向。”

“秦国见久攻赵国不下,于是秦国丞相范雎便使用了反间计,他派人携带千金前往越国散步谣言,说是廉颇其实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并不是廉颇,而是赵括。这个赵括是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虽然赵奢是大将,但赵括战场经验并不足。不过到底是名将之后,赵括虽然经验不足,但自小熟读兵法。甚至在与父亲赵奢谈论战法布设时,赵奢也不是儿子赵括的对手。结果赵括年纪轻轻,但却名气很大。”

“一方面赵王拖不起,另一方面赵王也想早点结束与秦国的战争。此时听到赵括带兵的本事也很强,而且还善于主动进攻。于是就抱着侥幸的心理调回了廉颇,启用赵括为大将。在赵王任命赵括之前,赵括的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这是我的儿子,我知道他的能力,他只是嘴上说的厉害,但实战经验太不足。如果赵王一定要用自己的儿子,那么,日后他如果不称职,希望赵王您不要因此而株连他们赵家。赵王答应了她的请求,但仍然启用了赵括。”

长平之战可以说是战国时期最为经典,也是最为庞大的一场战役。

虽然他的起因并不复杂。

但在这场大战当中,他却改变了整个战国的格局。

与之同时。

在战争当中,他也不仅仅只表现两军交锋。

在长达三年的长平之战当中,赵国一边打的同时,其实一边也想向秦国求和。

并且。

赵国还派了使者前往秦国。

可秦国一方面非常执情的招待了赵国的使者,进而使魏国以及楚国认为赵国与秦国议和,不敢出兵去救赵国。另一方面,更是加重了对于长平的兵力。

“而就在赵王启用了赵括之后,秦王于是使秘密派白起为大将,改命王龁为副将。年轻的赵括一上场,他便开始了主动出击。而白起则诱敌深入,直到赵括率领大军来到秦国的大营时,一时久攻不下。白起则又秘密派了一支精锐,抄了赵国的后路。赵括发现中计,于是下令停止进攻,转而开始防守。”

“秦昭王得知赵军主力被围,他知道大好的机会来了。他亲自来到河内郡,加封当地所有百姓爵位一级。然后又征调了河内郡十五岁以上男子参战,进而拦截赵国的援军以及粮草。同年九月,赵军粮草断绝四十多天。赵括组织了一只精兵四次突围,但仍然失败。最后一次赵括亲自带队,被乱箭射死。最后,赵国军队知道这场战争打不下去了,于是40万大军便向秦军投降。”

“面对着这40万大军,白起虽然接受了他们投降。但却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处理,如果将这一些降兵分编到秦国部队,虽然这是之前很多国家的做法,但这么大批的部队,就算是分编,也会引发乱事。如果让他们回家,这更不可能。当然,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成为秦国的奴隶。这看上去可以,但其实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长平之战历时三年,赵国因为粮食问题,这才冒险改用了赵括。其实秦国打到当时,也是元气大伤。不但自己损兵折将,自己的粮食也不多了。收编或者让他们当奴隶容易,可他们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养活这40万的部队。”

于是。

问题出来了。

白起又如何解决这40万投降的赵军呢?

这也是众人的疑问。

面对着众人的眼光。

虽然他们没有问,但陈凡知道,他们其实就在等一个答案。

而答案是什么。

陈凡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坑杀。”

==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