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直接导致一是土地买卖盛行。二是土地兼并大发展。北宋前期,地主侵占土地的现象已经相当严重,到北宋中期,更是达到了“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伪冒,习已成俗”的地步。三是私田数量大大超过官田。三是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朝廷对土地买卖实行了规范化管理手续,即买卖土地的双方要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这种土地买卖的规范化管理,就是国家对土地买卖合法性的承认和保护。
作为有了千年知识的赵君,虽然并不是经济学方面的专家,但立刻就看出了其中的利弊。
有利之处就是土地的流转使得土地向部分有投资能力的人手中集中,起到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那些拥有大量土地并有能力的人不仅可对土地进行投资,而且能够实行规模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产的发展。第二点土地政策间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提高了生产效益,从而使部分农户失去土地,部分农户由于效益的提高而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这也使得宋朝工商业空前发展的原因之一。
但是弊病也显而易见,大量的土地兼并,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特别是失地农民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很快沦入赤贫状态,成为社会最不安定一份子,遇到天灾人祸就会发生大规模的叛乱,在洞庭湖的钟相、杨幺起义就是最好的例子。
赵君作为现在的身份地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后世的那种打土豪分田地的极端暴力革命在现在这个时代也无法实施,于是,他只能对于这种制度进行一些改良,不过现在大量的淮南东路大量的土地因无人种植而荒芜,而淮南西路又有大量的土地还没有开垦,这些对于他而言都是难得的有利条件。
于是赵君不怕麻烦,带着赖布衣等人走遍了两淮,和当地官员交谈,实地查看当地土地和人口情况,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调查,最后出台了《两淮路田产扎礼》折子,上报朝廷作为两淮路进行土地改良的纲领性文件。
折子的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清查田产,所有田产必须造册登记,依照朝廷律法纳税。二是所有无主田地全部收回国有,然后按照一定的政策分发给无地农民。三是鼓励农民进行开垦,所开垦之地全部归其所有,并且免三年的税。
折子很快被朝廷批准,从绍兴元年二月初,一场大规模的土地改良运动在两淮地区展开。
对于这项工作,赵君深知到大宋官僚系统的低效率和腐败问题,就专门成立了一个临时机构,田产清查衙门,自己亲自担任主事,并调入赖布衣以及府衙中一些有经验的官吏来工作,并命令淮南两路各府、县两级都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作为这项工作主要实施者。
同时借鉴那个时空有些做法,赵君又在自己的军队中抽调有经验的老兵组成了一个个工作组,奔赴各个州县协助当地搞好田产清查工作,并且严格进行考核如果发现工作队在清查过程中出现徇私舞弊现象,一律军法处置。
这些老兵本身都是农民出身,对于田产清查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各种猫腻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现在由赵君在后面撑腰,又有严苛的军法,所以干起活来倒也不留情面。清查工作进展的倒很顺利。
当然这项工作自然会引起一些既得利益者的不满,朝廷中对此非议的人存在。但是赵君一方面发动舆论宣传作用,暗地里命令扬州周刊大量报道在这次田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直接曝光一些大量瞒报土地的地主土豪,引导普通民众对于此次田产清查工作的支持。而位于杭州刚发行不久的杭州周报则在欧阳澈的主持下,选择性的报道在两淮地区进行的田产清查,并且评论分析,宣扬田产清查的好处。另一方面,两淮地区毕竟地域相对较小,而朝中大臣家乡在此地也较少,所以那些反对的声音很快就销声匿迹。
田产清查工作总体上进展顺利,但是在淮南西路的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就遇到了阻力,原因竟然来自现任参知政事的秦桧之妻——王氏的家族。
()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