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的太行山已经进入了深秋,满山都是红叶显得异常美丽。在太行山北段西侧,一支大军缓缓行进,正是从燕京出发的宋军。
赵君率领第一军团一部分出了燕京,走的是太行八径中最北段的军都径,出八达岭隘口,在北边的大海坨山和南边的老虎嘴山之间的怀来谷地西行,最后翻越太行山脉到达弘州(现张家口市阳原县境内)这一路是太行山脉地势最高处,一路上地势陡峭,峡谷纵横,路途艰险,赵君的队伍整整走了八天才翻过了太行山,队伍已经是疲惫不堪。
赵君和赖布衣等一帮人站在一棵大树下,他看着正在行进的队伍,由于道路狭窄,整个队伍显得很长,一眼望不到头,犹如数条长蛇盘旋在山林之中。
“官家,根据斥候来报,现在所处地属于弘州地界,距离弘州城大约五十里,距离大同府已经不到二百里。”梁清拿着一张文书汇报道。作为书记处仅剩的两名书记之一,他和汪应辰一直跟随在赵君的身边,实际上成了赵君的情报官,许多命令都是靠他上下传递。
“不到二百里…..”赵君沉吟了一下,按照现在的行军速度还需要两天时间才能赶到大同府。
“杨再兴的骑兵师到了什么位置?”赵君想了想又问道。
“一个时辰前,斥候来报,杨将军的骑兵师已经绕过弘州县城,现在直奔大同而去。”梁清很快回答道。
赵君抬头看了看夕阳,已经到了傍晚时分,于是说道:“通知部队准备宿营,同时命令斥候队伍加强侦查,特别是南边。”
“是!”梁清转身而去。
“官家,你是担心完颜宗弼的队伍?”旁边的赖布衣问道。
“是啊,根据斥候的情报分析,完颜宗弼从河间府出发,到达大同也就是最近几日。对方可是二十多万的大军啊。”赵君神情有些忧虑,自己手头只有不到七万,虽然自己占着炮火犀利,但是这次西进五个师中,刚刚投诚的韩常两个师根本没有火炮,其余三个师的火炮一半也留在了燕京,是为了做好长城关隘以及燕京城自身的防御,只有岳云的炮兵师是满编,但是炮弹并不是很充裕。
“那咱们休息一夜,明早一早出发也绕过弘州城,直奔大同。”赖布衣建议到。赵君点点头,同意了他的提议。
第二天一大早,宋军整装待发,就在这个时候,两名斥候飞马从南边过来,到了赵君的中军大营报告:“陛下,我军斥候在南边发现大量金兵营地。
完颜宗弼的队伍赶上来了!”赵君急忙问道:“距离我们这里有多远?
“大约一百里路。”斥候回答到。
一天路程,赵君的心一沉,和赖布衣对望了一眼。
“继续侦查,随时报告。“赵君命令道。
等到斥候离开,赵君问赖布衣:“你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