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制度(2 / 2)

苏联1941 远征士兵 1050 字 2023-09-23

之所以说“还算”,是因为这其中有辆坦克因为拖曳的速度过快以及地形的原因,导致它在斜面上翻了几个滚然后四脚天的躺着……这就让人头痛了,因为它已经翻过了应该在的位置,想把它往下拖容易,往上拖就难了。

最后一讨论,觉得为一个坦克残骸花太多时间和精力不值得,同时为了不让它被德军利用,于是就在它旁边挖了个坑将它拖进去埋了大半,还留在外的一部份就当然一个掩体了。

巴维尔科夫上校走到舒尔卡身边递上了一根烟,然后一边看着渐渐成形的工事一边说道:“加上这些坦克残骸,正面基本就可以放心了。但我又想到另一个问题,舒尔卡同志……”

“你担心敌人会像我们一样从侧翼进攻?”舒尔卡反问。

巴维尔科夫不由哈哈笑了起来:“什么都逃不过你的眼睛!”

说着,巴维尔科夫上校就为舒尔卡点燃了烟,问:“如果我们可以通过侧翼绕到敌人后方,为什么德国人就不能这么做?我是说,如果他们发现从正面很难突破的话……”

舒尔卡吐了一口烟雾,然后就摊开了一张地图,借着晨曦的微光指着地图回答道:“问题在于侧翼在我们手里,‘红色十月’新村,以及市区!而且我们还在这些区域布有炮兵!”

“我知道这个!”巴维尔科夫说:“他们可以为马马耶夫岗的侧翼提供火力掩护,但在白天他们却很难发挥作用,因为会遭到敌人空中力量的轰炸!”

“我们只需要解决夜晚的问题!”舒尔卡回答:“如果是白天……那就上去跟他们拼刺刀吧!”

巴维尔科夫上校想了想,就点头说道:“说得对,上尉!这正是我们希望的!”

这的确是苏军希望的,就算苏军在肉搏战中能用两人拼掉德军一人都划算。

这不仅是因为德军素质高兵力不足,更是因为德军动员能力远不如苏军。

史上苏德战争也的确有这样一个过程:

初期德军大多都是精兵,而苏军素质却参差不齐。

但随着战争深入双方都出现大批伤亡……这对平均素质好的德军来说是很不划算的,因为随着精兵、老兵伤亡增大,越来越多的新兵补充进部队,结果就是德军总体素质成级数下降。

反之,苏军却是在伤亡中成长,越来越多的新兵打成了老兵,于是总体素质不降反升。

此消彼长之下,战争打到后期两军素质其实已相差不大了,这其中尤其是苏军新一代指挥官的成长。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巴维尔科夫上校……他就是一个在战场的现实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改变自己的一名军官。

“我明白了,舒尔卡同志!”巴维尔科夫上校感激的握了握舒尔卡的手,感叹道:“我应该早些时候碰到你!可以这么说……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战争是怎么一回事!”

舒尔卡理解巴维尔科夫这话的意思。

在此之前,战争对他来说或许就是把手枪一挥,然后高喊一声:“同志们,为了苏维埃!为了斯大林,冲啊!”

这不能怪巴维尔科上校,因为此时苏军从上到下都是这样的风气。

尤其是这时期苏军实行的还是政委制度,军事指挥官实际是要服从政委的指挥,而政委大多不懂军事。

不过舒尔卡知道,这不会太久了。

因为政委制度在实战中暴露出太多的弊端,于是在十月正式取消了政治委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