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 敲竹杠的底气(1 / 2)

贴身保安 深海游龙 1716 字 2023-11-08

www.biquxsw.cc,贴身保安 !

十几年来的事实证明,东洋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两国贸易的增长。华夏国对东洋国出口的扩大,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东洋国企业的对华投资,这是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合作的必然结果。

随着这个结果的发生,就导致了东洋国大街上到处都是华夏国生产的廉价商品,如鞋袜、衣服、帽子、木筷、煤炭、食品、蔬菜等等大都是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但却关系到东洋国的百姓生活。

但是,虽然两国经贸关系持续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但近几年来两国经贸的热度有所下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贸易方面。2009年两国之间贸易同比增长12.5%,这已是连续12年双方贸易增长低于华夏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长水平,占华夏国外贸比重也由1994年的高点24%降至11.8%,比高点时水平低12.2个百分点,说明两国贸易密切程度大幅下降。近年来,两国政治关系出现很多问题,可以说一定程度影响到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但不能说与政治关系变化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从华夏国方面看,东洋国作为华夏国主要贸易伙伴的重要程度在降低,但从东洋国角度分析,东洋国对华夏国加上香港地区的贸易额已超过对米国的规模。华夏国已成为东洋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表明目前两国贸易还在升温。

两国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一是东洋国市场规模不如米国、欧盟大,增长空间相对较小;二是华夏国对东洋国出口占华夏国总出口比重下降更多,在各国普遍重视出口的情况下,东洋国市场对华夏国的重要性下降更加明显,而华夏国市场对东洋国的重要性却在迅速提高。

其次是投资方面。2009年,东洋国企业对华投资合同金额和实际金额均呈增长态势,应该说目前东洋国企业对华投资增长的根基还比较稳固。但从增长速度来看,东洋国对华投资的热度有所减弱。究其原因,一是东洋国政府和企业认为华夏国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在东洋国经济产业省公布的《通商白皮书》中指出,华夏国经济发展存在风险,如结构性问题、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问题、城市失业人口进一步增加的问题及电力、水资源严重短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东洋国政府部门发布的意见会对企业进行投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东亚其他国家分散了东洋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走向。此外,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国家不仅是新兴市场,而且还拥有丰富的资源,成为东洋国政府向企业重点推.荐的分散投资风险的候选地。三是东洋国国内经济形势好转,部分企业把一些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海外投资项目转回到国内。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东洋国对华投资的增幅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是政府资金合作方面。近年,两国政府资金合作明显减少。东洋国政府对其所提供的贷款项目审查更加严格,金额大幅缩减。与此相比,东洋国政府对越南、印度提供经济援助的资金已超过华夏国,并持续增加。东洋国前首相纯一郎曾公开表示,华夏国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可以从东洋国的政府资金合作名单中毕业了。这使2005年以来两国政府资金合作温度骤降。东洋国政府已基本于2008年停止提供政府贷款、无偿援助、技术合作等三大主干内容。所以,在政府资金合作领域中双方关系趋冷也是不争的事实。

第四是能源合作方面。近几年来,随着华夏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华夏国对能源现实和潜在的需求巨大,节能和环保问题已成为华夏国、亚洲乃至世界的重大问题。而东洋国拥有节能、环保的先进技术,即使在发达国家中也属于领先地位。如将其推广应用到华夏国,对华夏国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乃至世界能源供需平衡均能作出巨大贡献。但迄今为止,两国能源领域的合作多停留在口头上,真正落实在行动上、有实际效果的项目十分有限。

但是自2010年上半年开始,东洋国经济却再次进入新的一轮衰退时期,东洋国受其人口和国土面积的影响,经济要想走出衰退,靠个人消费是不可能的。而就在这个时候,东洋国本届政府为了解决退休金欠债问题,开始增收消费税,这对东洋国个人消费产生加大制约作用;靠企业投资刺激经济复苏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东洋国企业几乎在整个九十年代都在减少过剩设备、处理过剩投资和改善企业财务债务负担。所以,东洋国企业绝不会再次失误于盲目投资,企业只有充分地看到明确的投资回报才会决策投资。在东洋国国内,公共投资可以有所作为的场所不多。

所以,东洋国必须依靠外部需求带动经济复苏。而自从2003年华夏国就已经取代米国发挥了外需作用,未来东洋国经济复苏势必需要华夏国因素。

众所周知,东洋国与米国贸易摩擦历史时间长、领域广、程度激烈。东洋国政府解决其与米国贸易摩擦的措施之一,就是容忍东洋币升值和指导东洋国企业到海外发展,如东洋国对米国的汽车贸易顺差最大,就指导本国汽车企业到米国投资。这样对米出口整车变为出口汽车零部件和设备。

但是米国是全世界制造成本高的地方,像汽车这种高科技企业在米生产成本还可以承受,而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制造、劳动密集型加工工厂就不可能在米国生存,而华夏国就成为东洋币升值后东洋国外向型企业再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