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2 / 2)

赵晗的心思早已不在“抓脸”上,而是为了亲舅舅跟父亲谋划了半个多时辰。

踏进王府时阴着张脸,等到迈入元春的院子时,赵之桢只是面带疲惫之色……元春也猜到赵晗八成是“得手”了:交情不错的亲戚,那是必定要出手拉上一把,但怎么帮,帮到什么程度却都是大问题。

不过……就像元春见赵晗怒不可遏时赶紧说个笑话,调节下气氛一样,眼见着赵之桢这副模样,她也得说笑几句,才好跟王爷说起正经事。

她亲手奉茶,“王爷,您看是不是该找个老师傅教大爷些防身的功夫?”

儿子不算灵巧,赵之桢对此也挺无奈,当着爱妾也不好意思糊弄,“他已经练了一阵子了。”

元春默然,隔了一会儿才道,“大爷怎么也比我强。我时常走都走不稳呢,”顿了顿又道,“要是健儿也像我,那可愁死人了。”

赵之桢摇了摇头,“你想得可真远。”天赋如此……当然他不好直言打击元春的信心。

聊过家常,二人一起用饭,饭后赵之桢逗过健儿,才问元春道,“你娘家那边怎么说?”

元春老实道:“还能怎么说?求您给指条明路呗。”

赵之桢应道:“辞官降职都成,再说父皇本就没有那勋贵开刀的意思。”

宁荣两府压根就没让圣上放在眼里!在这种时候,势弱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元春该提醒的话也绝不会故意省下,“宁府伯父那边一直不肯见我堂兄。”

赵之桢笑了笑,“你那位伯父当年在任上替南面那位敛过财,也背过黑锅。”

“这是怕翻旧账,还是担心追缴当年捞取的银钱?”元春自问自答,“难怪了。”她想了想,又小心问道,“若是外任呢?”

赵之桢问道:“知县他可瞧得上?”

元春哪敢自专,“先谢过王爷,这事儿我得亲口问一问。”

她还真怕贾珍眼高手低,再误以为王府这边瞧不起他……宁府前世的腌臜事儿她在宫中都有所耳闻,总之她也算有求必应了一回,至于人家领不领情,还是随缘吧。

说完她的娘家,元春也有心问问赵之桢对待刘家的态度,“御史府那边再来人,咱们这边该是什么章程?”

“不用再来往。”赵之桢冷声道,“简直就是不知死活!”看元春一脸惊讶,他也耐住性子,仔细给她解释,“我这位岳父做了半辈子御史,手里有些保命的东西不稀奇,可如今让儿媳妇都能拿到一二实证,再跑来要挟咱们,这不就是保命而是催命了。”

元春还是说了句公道话,“这大约不是老人家的主意,只怕是……有人狗急跳墙吧。”

赵之桢忽然一笑,“已经逃得苦海,为何还心存侥幸?就此离京做个富家翁又有何不知足?”旋即声音极轻,“大哥和二哥之间越发不对了,连我都想出京避避风头。”

刘娡交上去的册子,给了圣上一个大换血的机会,只是空出来的位置却让一群闻到腥味儿的鲨鱼蜂拥而至,甚至性命相博,可惜这些斗红了眼的“鲨鱼”完全忘记究竟是谁才能真正能决定他们的地盘,甚至命运。

赵之桢始终都没有利令智昏,他能登上大宝,也毫不稀奇。

“他们胃口太大了,偏又结党营私,”赵之桢摇了摇头,“父皇如何不心生警惕。”他是皇子之中最早悟透“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的一位,因而不敢太过经营自己的人手和势力,可也因此时不时地受两位哥哥有意无意地挤兑一二,虽然他们还是以拉拢为主。

不过比起立志做个富贵闲王的三哥,他的处境还是要稍好一点儿。

赵之桢这番话落在元春耳朵里,让她不由精神一震:前世她在东宫消息闭塞,只知道太子被废乃是源于私窥宫闱和行事狂悖……果然这党争才是真正的原因吗?

而娘家大体而言,还是要跟着太子走吧?

元春猜得对极了!

贾珍意识到事情不妙,除了向七皇子这边求救,自然也再次搭上了太子的门路。太子正忙着彻底把大哥“打落凡尘”,像贾珍这样的人物主动投靠,自然也来者不拒,不过他要的投名状却害得贾珍好几天都没睡好觉。

等到刘娡下葬,元春好不容易歇了下来,堂嫂尤氏竟单独前来拜访……

尤氏其实不算牙尖嘴利,“侧妃可想过扶正?”

元春一愣,旋即小声追问,“你从哪儿听来的?”

尤氏以为元春这是默认,便附耳道,“只要……”

元春只听到一半,蹭地起身,脸色都挂了层冰霜,“嫂子,我乏了。”又对着傲梅道,“送客。”

尤氏尴尬不已,却只得起身回府。

元春望着尤氏的背影,恨声道,“怎么会有这样的糊涂人!”

作者有话要说:依旧欠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