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现在还看不出品牌的效应,但是等餐饮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后,品牌就意味着固定的客流。
虽然北街的竞争越来越大,但是由于菜市场也可以销售一部分卤菜,赵父赵母每天的收入也能维持10元左右。这个金额在蓉城也是绝对属于高收入人群了,赵父赵母对于这个收入十分满意。
然而赵安可不是这么容易满足的人,卤菜店的高利润能够维持多久呢?而且卤菜生意的工作强度一点都不比工地轻松,父母二人天还没亮就要去农贸市场购买新鲜的猪蹄和素菜,才能够赶在中午之前制作出美味的卤菜。
他们也从来没有考虑过提前一天购买原材料或者制作卤菜,因为这样的卤菜在赵母看来是完全不合格的。
而且卤制过程,赵母也不会由任何的偷懒。任何一个步骤的省略都会造成卤菜美味的欠缺,赵母每天都要在灶台前守五六个小时。
所以还要想办法,让自己的父母工作更轻松一些才行。
当然赵安有这个想法也并不完全是为了他的父母,也是为了自己。赵安是一个完美主义,既然自己的父母已经走上了餐饮这条道路,在他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之前,估计也离开不餐饮两个字了。
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的程度。
更何况餐饮有什么不好呢?民以食为天,谁能离开食物呢?比钢琴好多了,起码按照食谱做菜,不会有人说食物不够有独特性。
想到这里的时候,赵安心中不免又升起了一些焦躁的情绪,一方面自己现在能够做的事情还是很少,另一方面还是对于过去和未来的迷惘。
赵安。计嘉树的声音及时把赵安从思之中拉了回来。你作文写完了吗?怎么又在走神。计嘉树的语气中透露处些许关心。
我刚才在想作文该怎么结尾呢。赵安撒了一个不得已的小谎言。
对了,到了吃药的时间了。计嘉树跑去自家的厨房给赵安端来了温水、川贝枇杷膏以及润嗓的含片。
前两天赵安因为过度使用嗓子,导致了咽喉发炎,一说话就疼。计嘉树发现后担心得不行,第二天计嘉树上学的时候书包里就多出一瓶黑糊糊的川贝枇杷膏、一小袋含片以及一个小水壶。
计嘉树还主动给赵安解释,说这些都是OTC非处方药,对他的嗓子很好而且不用担心对药物有不良反应。
接着计嘉树就拿出他那印着葫芦娃的小水壶,递给赵安,里面的水也还是温热的。
赵安也没有拒绝,就这样坦然地接受了计嘉树的关心,有的事情默默记在心里就好了。接下来一连三天,只要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每到下课计嘉树都会来督促赵安吃药或者是含上一片润喉含片。
赵安第一次发现计嘉树居然比自己的妈还唠叨,当让赵安并不反感这种琐碎。
今天已经是周六,赵安的嗓子已经基本恢复的差不多了,计嘉树还是坚持让赵安再吃两天的药,说这样菜才能彻底治好嗓子的炎症。
说这些话的时候,计嘉树一脸严肃,根本不允许赵安反驳。
看着计嘉树的正经,赵安心里笑得不可开交,也不知道计嘉树这严肃的表情是跟着谁学的。
当然心里想是这么想,赵安还是乖乖地把枇杷膏吞了下去,薄荷脑的微凉、麦芽糖的甘甜,让赵安嗓子和心里都一阵舒服。
作者有话要说:我亲爱的读者们,能把这么书推给你们的书友吗,可怜无助又弱小的作者想要收藏。有了收藏下个月就可以日6了!
第22章唱歌
两人没多久就将作文写完,而这个时候也已经到了午饭的时间,赵母从菜市场赶回来给两人做了一顿丰富的午餐,
自从卤菜生意稳定之后,赵安家的伙食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赵母今天中午做的红烧肉就特别受计嘉树的追捧。
赵母会做的红烧肉有两种,一种是微甜偏粤菜口味的,一种则是稍微根据S省人口味改良的川香红烧肉。既保留了红烧肉鲜亮的色泽、香糯的口感,又有S省人喜欢的辣味。
计嘉树虽然能吃辣,但是本身也是对辣特别敏感的体制了。吃了几块油光澄亮的红烧肉,一张小脸就迅速染上了粉色,尤其小嘴周围一圈更是明显,赵安再一旁看得直想笑。
阿姨,太好吃了。计嘉树也不忘表达自己对于赵母厨艺的赞赏。
赵母自然是被计嘉树给哄得大笑不止,还说到:赵安要是有你一半会说话就好了。
听到这句话的赵安表示自己一脸懵逼,自己平时也经常夸奖自己的母亲,为什么自己母亲就是不记得啊?而且现在居然直接称呼全名了,他到底做错了什么啊?
当然赵安也不会真的吃计嘉树的醋,甚至乐于见到这一幕。
赵母很快就吃完饭,然后对赵安说到:赵安,等会记着把你们两的碗洗了,小心点。
说完之后就拿着一开始就盛装好的饭盒出门去了,赵父还在菜市场的推车那等着吃午饭呢。
上午和中午不忙的时候,一个人守着摊子就够了,只有下午人流最多的那一个小时,两个人才会同时在那。
至于为什么赵母要给赵父带饭盒,而不是让赵父回来吃饭,原因也很简单。赵父习惯了吃饭的时候身边有赵母在,以前在田地做农活的时候,也是赵母给赵父带饭盒,然后在农田旁边陪着赵父吃完饭,再把饭盒带回来。
虽然夫妻两平时也有拌嘴,但是早就习惯了彼此的陪伴。
饭后赵安在水槽面前洗碗,谁知道计嘉树突然说了一句:赵安你好厉害啊,居然还会洗碗。
这句话实在太过于突然,赵安双手一抖,手中的碗都差点落下。不就洗一个碗吗?至于这么夸奖吗?
赵安回过头一看,计嘉树连脸上佩服完全是认真的,就和发现当初赵安会弹钢琴的表情一模一样。
好吧,这小子是真情实感地佩服我。有了这个认知后,赵安突然觉得自己手中洗的是什么昂贵古董一样。
明天开始我就要去学钢琴了,没有办法继续一起玩了。计嘉树一脸的失望。
这么快就找到老师了吗赵安也有些意外,这年头可不像十年后,有那么多的教钢琴老师。虽然华夏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但艺术领域的发展可以说相当滞后。计嘉树父母只花了两天就帮计嘉树找打了钢琴老师,只能说明计嘉树父母的社会资源相当丰富。
至于为什么要找钢琴老师,这件事还得上个周说起。
赵安在和计嘉树关系越来越近之后,有问过计嘉树为什么想要学钢琴,然后计嘉树告诉了赵安一个很简单而温馨的故事。
计嘉树家里的钢琴并不是他父母的,而属于计嘉树的外婆。计外婆是地主家的女儿,从小就学习钢琴,在S省也算是比较有名的望族小姐。计母从小就听计奶奶的钢琴长大,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计目也会和自己的母亲一样学钢琴。
至于具体后来到底发生什么,计嘉树反而不清楚。只不过每次挺计母提起钢琴的时候都是怀念之色。说什么钢琴是计外婆唯一留下来的遗物,也是侥幸才留下来。
所以计母虽然很喜欢钢琴,但是并不会弹钢琴,平时工作很忙碌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就一直留在家中,每年都会请调音师来帮钢琴调音。
计嘉树之所以想学习钢琴的原因,就是想弹钢琴给自己的母亲听而已,至于弹奏的曲目当然是《世上只有妈妈好》。
gu903();其实从赵安开始教计嘉树学钢琴的时候,就知道总有一天会有更多人知道计嘉树会弹钢琴。如果是像《世上只有妈妈好》这种旋律简答的歌曲,还能说是通过学校音乐课学习,或者自己琢磨的,但如果赵安继续教计嘉树钢琴,哪怕只有四节课,也不是这么简单便可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