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开的时候,苏玉兰把他送到了门口,这个点儿巷子里没有什么人,朱睿走了两步停了下来问苏玉兰
“强强今天这个事儿,你想过该怎么办吗”
苏玉兰摇了摇头,她确实没想过。
“以后肯定还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你就没想过再婚,给孩子们找个爸”
朱睿说这个话的时候心里竟然有一丝紧张,他其实也看不透自己的心思,一开始是觉得苏玉兰不容易,觉得能帮的帮一把,但是现在呢,这个女人生意做的好好的,在燕市又买了房子,家里还请了人帮忙,再说她不容易,可就说不过去了。
那为什么还要一直来往呢这次苏玉兰又没有打电话找他,但是回了燕市,总想着往这边跑一趟,难道就是为了看看强强吗
朱睿心里已经有了几分答案,这让他感到有些不自在,幸好苏玉兰一直低着头没有看他。
不知道朱睿要表达什么,苏玉兰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实话实话,
“家里日子才刚好过一些,再婚我还顾不上想,强强这个事儿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走一步看一步吧”
单亲家庭的孩子确实比别的孩子要承受的思想压力多一些,苏玉兰能怎么办,这个就是现实情况,并不是她再婚就能解决的,如果再婚对象找的不好,带给孩子们的伤害,那还不如不找呢
现在已经到了阳历九月中旬了,北方的秋季短的很,一场秋雨一场寒,到十月末,天气一冷下来,毛衣大衣就该登场了。
如果在一个月之内能够租到店面,装修好,再去五羊城进批货回来,还能赶上一波秋装,就算短时间内准备不好,现在也该做打算了,进入腊月服装就是旺季,店面如果能赶在那时候开业,把宣传做好趁着过年说不定还能火上一把。
这两天苏玉兰只要有空就在燕市骑着自行车转悠,转了两天之后苏玉兰看上了民仁广场对面的一栋三间两层的小楼。
这里是燕市的市中心,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市区最大的商圈,而且百货大楼就在马路对面,人流量更是不用说。
其实在南一街还有一间铺子,南一街是燕市最早的服装街,现在已经有服装店在营业了,不过那里的衣服卖的都很便宜,走的是低价路线,苏玉兰想做精品,卖中高档,地点选在那里有些不合适。
就苏玉兰的了解,现在的店铺都是公家的,不管苏玉兰想把店铺开在哪里,都得找到店铺的所有单位,才能把房子租下来。
民仁广场那个店铺,苏玉兰打听了好长时间都没有弄清楚到底是哪里的资产。
附近的居民有说是国棉四厂的,苏玉兰就跑去国棉四厂问,国棉四厂的人都一头懵,
“要是我们厂的,住房这么紧张,还能空到现在”
苏玉兰只能接着打听,有说早前产权确实是国棉四厂的,但是形势明朗之后,作为祖产又返还给了个人,至于房主是谁,反正谁都没见过有人过来看这个房子。
这个店面太好了,除了找不到房主这一条不好,其他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店铺的大小,都是开店最好的选择。
但是该到哪里去找这个房子的主人呢
现在还没有房改,没有房管局,没有地方可以查,要找房主,只能靠打听,苏玉兰把自己在燕市认识的人过了一遍,看来要想租下这个房子,只能撒大网了。
这么好的地段,这么大一栋小楼空在这里不用,这个房主很有可能是个财大气粗的。。
当然也不排除房主根本就不在燕市的情况,如果是移居到外地,距离不是很远,能联系上的话,还有可能跑一趟,但是如果跟马爷爷的儿子一样,出国了呢
、271章、土月饼
光打听这些就浪费了好几天的时间,想在一个月之内搞定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何况苏玉兰连五羊城都还没有去过,那边的服装行业现在是什么情况她都还不是特别清楚。
不过店铺租下来苏玉兰也不怕没有货卖,就算五羊城那边情况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想,还可以卖自己设计的衣服。
被这个房子的问题困扰了好几天,苏玉兰都忘了日期了,直到看到街道上慢慢的开始装点上了鲜花,她才想起来国庆节快到了。
今年的国庆节正好跟阴历的八月十五是同一天,双节同庆,市里肯定会很热闹。
但是农村人对这两个节日都不太感冒。
八月十五正是秋收忙的时候,收玉米全靠人工,每一个玉米棒子都要过好几道手,玉米杆要一棵棵割倒,玉米棒一个个掰下来,再装车拉回家里,还得把玉米杆从地里拉出去。
这时候大气污染还没有那么严重,留够家里烧的柴火,有的玉米杆就在地里直接焚烧了,然后还要刨茬子,就是留在地里的玉米根部,一棵棵刨出来,再撒化肥、犁地、平地,经过好几道工序才能把冬小麦种到地里。
这还不算完,小麦播下种子之后,也就仅仅能缓缓劲,收到家里的玉米还要晾晒,脱粒,地里还要把犁平了的地重新扒地边、分垄。
从开始收玉米地里活儿能一直忙活一个多月,村里人谁还能顾得上过中秋、庆国庆。
二狗这次也是过了两天才跑来一趟,
“二嫂,开始收棒子了,有些人活儿不顶事儿了,衬衫的利儿又不是很大,我看咱们不行就歇上几天。巧巧这几天估计就要生,我也不能天天往市里跑了”
裙子和短袖套装过季了之后,马上就做秋装外套有点儿早,中间时间短,不值当出新品,苏玉兰就进了几匹布又做起了衬衫,虽然利润少,但是干总比不干强,而且家里的缝纫工也不至于断了活儿。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大家都要秋收,王巧巧要生孩子,二狗不能离人,那就正好趁着这个机会都歇歇。
其实也不用歇多长时间,只要把棒子收回家,地里的活儿没那么赶了以后,那些缝纫工就能挤出时间来了,毕竟粮食进了家里能沉住气了,挣钱的路子大家谁能舍得放手,万一你不做有人把你顶了咋办
到了八月十四这天,赵婶也不知道从谁家借来个模具和一个铁铸的大厚平底锅,说是要打火烧给孩子们吃,其实就是土月饼。
在农村虽然不重视过节,但是八月十五还是要给月亮“上供”,村里供销社不卖月饼,外面卖的又贵,村里人都是自己在家里做火烧当月饼用,馅料简单的就是放点儿红糖,复杂的就是多放几样干果。
按照赵婶说的,苏玉兰买了白糖、瓜子仁、花生、葡萄干、核桃仁回来,其他的就不用她管了。
早早吃了晚饭,赵婶就去厨房捣鼓了,苏玉兰想看看稀罕,也跟着过来帮忙,面是赵婶下午就和好的,应该是掺了油的面,有些酥酥的感觉。
馅就是买的那几样东西,瓜子仁是熟的不用管,赵婶用锅把核桃仁和花生干碚了一会儿,放到边上晾着,白糖倒出来掺了面粉用擀面杖把里面的糖块都碾开了,再把核桃仁和花生弄成碎,几样熟干果都放进去拌匀就行。
还别说,苏玉兰上一世吃过不少馅的月饼,五仁、豆沙、莲蓉、火腿、蛋黄各种口味的都尝过,赵婶这种家常版的自制月饼她还真是没有吃到过。
模具就是块带把的木板,上面有个凹槽,里面的花纹都很简单,面里包上馅,往模具里放一下定个形,再放到大平底锅上熥就行,简单粗暴。
熥好的火烧根本也看不出月饼的形状来,因为不是进烤箱,从模具里出来的坯子熥的过程中会变形,表面印上去的花纹熟了以后看着也没那么明显了,看上去跟厚点儿的馅饼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