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甜妻在八零 分节阅读 119(1 / 2)

贺闻远冲二人微一笑。

贺海洋上前道:“昨儿父亲想叫你过来吃晚饭的,许辉开车去了,说是你一家都不在,昨儿去哪了”

贺闻远和他的大伯二伯进了院子,正好看到老爷子拎着花洒在浇花,菊花开得正好,一旁有一株桂花,开除蕊黄色的小花来,微风送来正正清香。

贺闻远上前一步,和他爷爷解释:“前几天回了趟老家治丧。”

几人一惊,贺易庸追问:“治丧治谁的丧”

“我养母,张桂英,她去世了。”

贺海洋和贺海林大惊,连忙上前:“什么她去世了”

贺闻远颌首:“嗯,说是赶夜路不小心从桥上掉进了河里,周围没人,就这么”

贺易庸叹气,拍了拍他的肩膀:“人死不能复生,你你别太难过了。”

贺海洋和贺海林也安慰他:“哎,到底是养了你十几年的人,就这么走了,确实是让人感伤。”

“谢谢大伯二伯。”

贺易庸沉声道:“闻远呐,你跟我进来,昨儿是你父亲的生日,来祠堂给你父亲上柱香,磕个头。”

贺闻远便跟着贺易庸一起往祠堂走去。

院子里只剩下贺海洋跟贺海林。

贺海洋瞥了贺海林一眼:“关于那个张桂英来说的事,就是闻远他亲妈被人推下河的事,你有跟咱爸说吗”

贺海林眼神微闪:“我说了啊。”

贺海洋似有狐疑:“那咱爸怎么没什么反应。”

贺海林无谓道:“那么个女人,咱爸见都没见过,兴许觉得配不上他的小儿子,你想要咱爸有什么反应”

贺海洋似笑非笑:“那倒也是。”

气氛很快又恢复了如常。

祠堂里,气氛肃穆庄严,暗棕色的高台上,放着一排灵位,最边上的便是贺闻远的父亲贺海英,台子下面是三个蒲团,贺闻远跪在中间。

贺易庸从香筒里拿了三支香出来点燃,递给他,贺闻远叩三叩,起身,插进香炉里。

贺易庸眼眶微湿,他伸手刮了一下眼角,声音有些颤抖:“你父亲若是在,也快五十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贺闻远伸手扶住贺易庸,让他坐在一旁的紫檀木椅上:“父亲兴许已经投了好人家,做着他喜欢做的事,他从前希望自己从事什么行业”

第490章增加中医科

“你父亲自由如风,想当一名诗人,那会儿就爱好下乡采风,上头一号召,立刻充满干劲要下乡插队,我该拦住他的,我该拦住他的。”

贺闻远的手轻轻搭在他爷爷肩上:“或许他现在投胎了,赶上了恢复高考,进了大学,修了中文系,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诗人,一名学者。”

贺易庸笑了笑:“你这孩子真是会安慰人,嗯,我家海英或许真的如你说的,成了一个不谙世事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成了诗人。”

贺易庸正要起身,贺闻远拉住他爷爷:“我还有件事要和您商议一下。”

“怎么了”

“我想在六院开设一个新的科室。”

“什么科室”

“中医药科。”

贺易庸有些诧异:“中医药科我以为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受到西药学的影响,是不再相信我们的那些老传统的。”

贺闻远语气坚毅道:“西医有西医的优点,中医也有中医的独到之处,很多西医无法解决的病症,中医却能解决,我想多完善一下六院的科室。”

这是受初蔚影响,初蔚推广中医的决心他看得到,他也想力所能及地帮她推广她想让世人都看到的中医。

贺易庸颌首:“你年纪轻轻,能有这样的远见,这是好事,六院已经给你了,你有什么想法,就去施行,我都支持你。”

“谢谢您的支持。”

“六院有一些老家伙,不那么好对付,需要我和他们说一声吗”

贺闻远笑笑:“不用,我自己会处理好。”

贺易庸点头:“嗯,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

这个孙子虽然是年纪最小的孙子,做事的魄力却和他当年如出一辙,初生牛犊不怕虎,很好,他很中意。

初蔚他们学习输液是去医院实体观摩门诊部输液室的护士现场给病人插针。

一个护士带四五个学生,难度等级各不相同。

简单等级是普通成年人。

中等难度是略上年纪的老人,因为老年人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

高等难度是幼儿,给幼儿输液一般取小二头皮,采用静脉逆行输液法,幼儿好动难控制,家长又在旁盯着,无形给医护人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行人在输液室里,水泥地上不时有护士过来洒一些消毒水,绿色的墙面,淡黄色的木窗,微风阵阵,初蔚和姚莹汪珍正好分在一个组。

姚莹和汪珍手挽着手,轻嗤一声:“中医推广大使的她,你猜她今天这输液课,会不会拖咱们后腿”

汪珍压着声音道:“行了,你别说她了,拖咱后腿又能怎么样,这整个六院都是她对象的,你没看到带咱们的是护士长吗,没看到护士长对她态度有多恭敬吗”

姚莹脸色有些扭曲:“那么喜欢中医,又为什么要来学西医呢自己开个医馆不就行了,反正中医又不需要什么医师证照,还不是随她瞎忽悠么,呵。”

汪珍附耳:“人家可是救活一个咱们都束手无策的病人呢。”

“瞎猫碰上死耗子而已。”

第491章静脉输液课

她还是觉得初蔚就像江湖术士一般,因为会一点江湖骗术,所以蒙住了一些人,她才不会信服她。

“等着吧,她的所有精力都用来研究她那些骗术了,今儿个静脉输液课,她绝对要拖后腿。”

汪珍笑笑:“那咱们就拭目以待呗,一会儿她要是插不进去,你可别当众取笑她,毕竟是以后的老板娘呢。”

姚莹不着痕迹地翻了个白眼:“知道了。”

护士长王兰招手:“都过来,我先跟你们说一下纲领。”

三人围了上去,王兰轻声道:“先找手背上的青筋,这很一目了然,有些人血管细,就轻轻拍两下,让患者握拳,针管保持15到30°的角度,不要犹豫,插进去”

初蔚听得很认真,毕竟针灸的手法和静脉输液的手法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王兰讲解了一番,包括如何插针,如何调整盐水输入速度以及拔针的各种注意事项,并在她们面前给一个病人插了针管。

轮到下一个病人,她将针管递给初蔚:“你来试试。”

汪珍和姚莹眼神交换,心领神会,都等着看初蔚笑话。

初蔚沉着冷静地拿着针管,细心地调整了一下里面的空气泡,接着拿起病患的手,不巧的是,这个病患的青筋恰巧比较细,她不慌不忙地轻轻拍了拍手背,然后快准狠地一针插下去,毫不犹豫,手势又稳又准,很快,针管回了一些血,她滑开流速调节器,慢慢滑,血液回到血管里,调节器里的盐水不疾不徐地一滴一滴往下顺滑。

很顺利,特别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