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母的念头之后,亲生父母竟然就在眼前。
连清看向谢峤。
谢峤眼中满是慈爱,伸手揉揉她的头发:“清儿,我如今才发现,你的眸色像我。”非常的黑,点漆一般。
那是她的父亲,亲生的父亲,血脉相连,连清忍不住扑入了谢峤的怀里。
不管她多大,她终于可以对他撒娇了。
谢峤的手落在她后背,将她轻轻拥入怀里。
看着父女团聚,老夫人眼角一热。
只是连清得了父亲,另外一人则必定会失去父亲,季嬷嬷去见谢菡,与她道:“姑娘跟我走吧。”
谢修远也在,询问:“你要把妹妹带去何处”
“去见她娘,”季嬷嬷道,“公子不放心,也可跟去。”
这种事情,还是让孟玉梅亲自来解释为好。
谢菡莫名其妙,不罚她,竟让她去见母亲,这是何道理
孟玉梅却清楚。
看着季嬷嬷离开,孟玉梅把两个孩子带到上房。
见母亲一直沉默,谢菡更奇怪了:“娘快说话啊,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听说爹爹已经从衙门回来”之前祖母说会让谢峤处置的,“娘,是不是爹爹跟娘说什么了”念头闪过,脸上浮现笑意,“娘为我求情了,爹爹饶过我了是吗”
孟玉梅暗自叹息。
她两只手拢在一起,缓缓道:“为娘有件事一直瞒着你们,原本以为会瞒一辈子,但如今”她狠一狠心,“菡儿,其实你并非我亲生女儿。”
下首两个孩子都呆住了。
谢菡叫道:“娘,你在说什么”
孟玉梅摆摆手:“你听我说完,那时谢家遭先帝嫉恨,我为保住你们的命离开京都,谁料路上遇到意外,我的女儿落水了,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我收养了一个孩子,就是你,菡儿。”
这不可能是真的
谢菡脸色惨白,为什么母亲要说这么可怕的话,她尖叫起来:“不,娘,你在胡说”
五官狰狞,这哪里像她与谢修远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不像。
孟玉梅道:“其实那个孩子没有死,她被姜悦娘收养了,”说着眼泛泪光,看向谢修远,“我一直惦念着她,以为她早已不在人世,也是今日才知清儿她脚上有处胎记,修远,她是你妹妹,我的亲生女儿。”
今日的事一桩接一桩的,让他猝不及防,谢修远好一会儿没回过神,但谢菡却狂躁极了,扑上去拉扯着孟玉梅的衣袖:“不,娘你骗我,怎么可能是连清,不,我才是你女儿,我是王爷的女儿,是谢府的千金小姐娘,你快说,你在骗我不可能是连清的,不可能”
她大呼小叫。
孟玉梅静静看着,忽地柔声道:“菡儿,我没骗你,你是我母亲从楚州辖下余县抱来的,听说你父亲是个木匠,你有三个姐姐。”
语气虽然柔和,却如此冷静,谢菡几乎昏厥。
谢修远喝道:“母亲,别再说了”
妹妹这个时候最需要的难道不是安慰吗,为何还要去刺激她那么残酷的告诉她真相,就因为不是亲生的吗
十几年就没有一点感情吗
孟玉梅闭了嘴,谢菡也不再说话了,她呆呆的坐在地上,眼神空洞。
谢修远上去同她说话,她也没有反应。
“让她去歇息吧,”孟玉梅劝儿子,“过几日你再来看她。”
也只能如此。
孟玉梅送他走,在院门口说道:“修远,这件事我并未有意瞒你,当时收养菡儿也是给你做个伴。”
难怪他看到连清会觉得她讨人喜欢,没想到竟是亲妹妹,谢修远目光闪动了下:“母亲不必解释,倒是菡儿,还望母亲多费点心,我怕她会钻牛角尖。”
“她总会想明白的,”孟玉梅道,“等过阵子,让她跟你祖母一起回楚州。”
“母亲不留她多住一阵子她犯了错,母亲应该好好教导。”
孟玉梅心想,还如何教导呢,她之前千般叮嘱,谢菡就是不听,可见她骨子里就流着愚蠢的血脉
看她并不是十分在意,谢修远眉头拧了拧,突然问:“母亲,你当真是为保护我跟妹妹才离开京都,离开父亲的吗”如果是,为何祖母与父亲对孟家是这样的态度。
孟玉梅一愣。
她神色有点尴尬。
“你为何会这么问如果不是为保护你们,我何至于要去楚州楚州哪里比得上京都的繁华,还有你父亲”
“罢了。”谢修远不想听了,他感觉他已经找到了答案。
应是母亲害怕被牵连,主动要走,因此,她与父亲才会没有了感情。
“母亲,你回去吧,我过两日再来。”
谢修远走去王府。
毕竟知道了连清是妹妹,谢修远去探望她。
之前二人不明真相,尚且互有好感,此时却莫名的透着几分尴尬。
谢修远轻咳一声:“菡儿做了傻事,还望妹妹你原谅。”
此刻的谢菡必定处境悲惨,连清早就不放在心里了:“她若知错就改,我愿摒弃前嫌。”只不过,这怕是不可能的,就算她想,老夫人与父亲也不会让谢菡再入王府。
连清还是那么宽容,但谢修远却一时对她亲近不起来,实在是今日的变故太多,他需要时间来消化。
而此刻,远处的戚星枢也跟他是同样的心情。
在把秀女都放走之后,他本来都要打算去提亲的,结果却突然传来这么一个噩耗对他来说,就是噩耗。
连清竟然是他表舅的亲生女儿
那是他实打实的表妹
如此,他还能顺利的娶到她吗
表舅在此之前就很疼爱连清,这会儿得知真相岂不是要把她捧在掌心,戚星枢感觉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
大晚上的,他突然召集几名重臣入宫商议政事。
砚田:皇上真是拼啊
作者有话要说:连清:你不要这样。
戚星枢:你还是关心我的。
连清:不是,就算你这样也是没用的。
戚星枢:
第45章
不止他有这种感觉,就是齐训都觉得戚星枢好像变了一个人。
不知是不是谢峤的功劳,不过此乃大燕百姓的福分,齐训恭顺的站着,听戚星枢下达考核天下官员的旨意。
他要求都察院逢每月二十五抽查各衙门官员办事的进度,马上记录在册,然后每季向他上报一次,再由吏部进行核实,根据实情赏罚。
这项举措不亚于是一条鞭子,时时刻刻督促官员严以律己,也杜绝了尸位素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