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还有丹参,它也是“益心补气丸”需要的一味药材。
张驰放下手中的这只野生灵芝,从另外一个竹篓之中拿起几只丹参,看一看,闻一闻。
这绝对是野生的丹参,看样子,另外竹篓之中的药材也应该是野生的,估计是附近的山民在山中采挖的。
看出张驰三人明显是外地人,小贩马上问了起来,“兄弟,要药材吗,这些全部都是野生的药材,品质都非常不错呢。”
张驰点一点头。
既然来了,看到了这么好的野生药材,那肯定要先买一些回去。神农堂自制的药物,不管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口服药,还是治疗心脏病的“益心补气丸”,都需要从外面购买药材。
反正都是买,那不如在小河乡买一些回去。
“你这灵芝怎么卖”
面对张驰的询问,小贩明显浮现出了喜色,非常热情的和张驰谈起了这笔生意。经过讨价还价,大大小小一共五只野生灵芝,张驰全部要了。
除了灵芝,张驰还买下了他的丹参,价格非常的便宜,不到中药批发价格的一半。
真便宜
张驰看了看买下来的这些药材,心中一阵满意。价格比想象之中的更便宜,且品质都非常不错,如果在南江市,很难买到这样品质的野生药材。
在南江市的中药材批发市场,充斥着大量的种植药材,药效根本无法和这样的野生药材相比。
小贩这里还有忍冬藤,独活等药材,都是他从山民手中收购来的。这些也是煎制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口服药需要的中药材。
不过,张驰没有再从他这里买药材,而是准备去其他小贩那里看一看,货比三家嘛。
像这样收获药材的小贩有很多,但规模都不大,属于小打小闹类型的,赚一点钱养家糊口而已。
各类药材很多。
张驰大致看了看,神农堂需要的药材,起码有七、八成都能从这里买到,且全是品质一流的野生药材。
这次来对了。
看到这遍地的野生药材,张驰满心欢喜,一连光顾了好几位小贩,甚至从一些山民手中直接购买药材。
不到半个小时,不管是张驰手中,还是罗伟东和陈思彤的手中,都提着一大包一大包的药材。
罗伟东开玩笑似的说,驰哥这是要做药材批发生意。
当然,这仅仅只是玩笑而已,他知道,张驰的神农堂用得上这些药材,将这些药材带回去之后,可以配制成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或是作为“益心补气丸”需要的药材。
“嗯,已经差不多了,先就买这么多吧,我们先将这些药材全部放到车上去。”
提着一大包药材,张驰走在最前面,朝着那辆大g走去,走了大约百十米,张驰停了下来。
面露惊讶之色,看着大g的四周围了不少的人,清一色的全是当地人,他们仿佛在看稀奇一样,正在围观这辆大g。
第九十八章小河乡刘盛
“哈哈,驰哥,你看”
罗伟东首先开心的笑了起来,他一只手提着一大包药材,另外一只手指着远处的那辆大g。
张驰点一点头,这一幕,他也看到了。
两三层,外三层的。以这辆大g为中心,很多人在围观着。这辆大g完全成了这里的焦点。
应该是很少有这样的豪车来到闭塞贫穷的小河乡的缘故吧,当地的山民完全像在看稀奇一样。
张驰挥手道:“走,我们先将药材放到车上去。”
刚才,看到这些收购药材的小贩,看到这么多品质优良的野生药材,张驰心中暗暗振奋。
这一趟,完全来对了。
大学的导师没有半点吹牛,这里简直就是遍地药材。将这些药材放到车上之后,最好找一个当地人,好好的了解一番这一带野生药材的情况,如果能亲自走进大山,亲自去实地查看和考察一番,那就再好不过。
张驰提着一大包药材走在前面。
罗伟东跟在后面,并大声的道:“让一让,请让一让。”
估计看出张驰三人是外地人的缘故,当地的那些山民显得比较友好,主动的让开道路。
三人来到了这辆大g前面,罗伟东拿出车钥匙按了一下,然后打开车子的后备箱,将手中大包的药材放在车上。
然后,他又从张驰和陈思彤的手中接过药材,统统将它们全部放在车上。一共好几大包的药材,幸亏这辆大g的后备箱比较大,不然,可能还装不下这么多的药材。
张驰环顾一下四周。
抬手看了看时间,才仅仅下午两点多而已,时间还早得很。如果能找一个当地的向导,了解一下当地的野生药材情况,那就好了。
“咦,是他们的车。”
有一些山民微微惊奇起来,也好奇的看着张驰等三人。他们在这里围观这么久,不止一次在心中猜测这辆车的主人,现在终于知道这辆车的主人是谁。
“他们真是有钱啊,开着一、两百万的车子下来。”
“如果有一天,我能坐一坐这样的车子,过一过瘾,那就好了。”
“”
一些山民,在这样的交谈和议论着。这些话语传入张驰的耳朵之中,他微微一笑。
目光看向了一位年约四、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
因为这名男子引起了张驰的注意。
他一身政府官员的打扮,穿着皮鞋和西裤,白色体恤,夹着一个公文包。和普通的山民明显不同。
这位中年男子正是小河乡的乡长刘盛。
刘盛早就看到张驰他们,看着张驰他们打开这辆大g的后备箱,看着张驰他们将大包大包的药材放进车子的后备箱。
他心中想道,他们买了这么多的药材,难道是省城来的药材批发商,到小河乡进行药材市场的调研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
刘盛心中渐渐的热切起来,一下子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作为乡长,刘盛做梦都想将小河乡的经济搞上去,让当地的老百姓富裕起来。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想要让当地老百姓富裕,脱掉贫困的帽子,刘盛知道,可以在药材上做文章,这些年,他也一直在为此努力。
只是种种原因,如受交通条件的限制,如消息的闭塞,如没有合适的,具有一定实力的药材收购商等等。
小河乡的中药材一直未能走出大山,一直只是小打小闹的局面。
刘盛曾经也多次亲自去省城,联系过一些药材收购商,但他们不是已经有稳定的收购渠道,就是嫌小河乡太偏僻,收购药材太麻烦。刘盛一直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