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梁一飞的年轻人,说:“这位是潘觉潘大记者,这次多亏了他,你们都是文化人,肯定能聊得来”
“我算个屁的文化人,夜校生而已。”梁一飞笑笑,看向黑暗的卡座里。
等对方站起来看清了脸之后,梁一飞微微一愣。
“咦是你”
那人也十分意外的说:“你就是他们说的梁老板”
“你们认识啊”何云飞和一桌人奇道。
“当然认识,我两认识,比你还早呢。”梁一飞哈哈一笑,拍了拍潘觉的胳膊,说:“你不是在宣传科嘛,怎么当记者了”
眼前这个二十来岁带着黑框眼睛叫潘觉的年轻人,以前是罐头厂宣传部,梁义诚手下得力干将之一。
卖罐头,梁一飞没少在罐头厂宣传部泡着,由于年纪原因,和潘觉厮混的挺熟。
怎么变成记者了
而潘觉的厚厚眼镜片后,泛出不可思议的光,上下打量了梁一飞一阵,惊诧道:“这么大的娱乐山庄,都是你的我之前还听说你在办学校呢。”
“嗨,你看我两各说各的,都说串了。坐下说,先说说你。”梁一飞说。
潘觉也没什么特别离奇的经历,他喜欢写东西,笔头子好,以前在厂子里就经常给报社投稿,后来因为一篇文章,被滨海日报看中。
“呦,你们还有这段渊源呢。”何云飞笑道:“这叫什么,这是缘分啊喝一杯”
梁一飞看了看何云飞胳膊上的伤势,没多问原因,只道:“你这受伤了,还能喝酒啊”
“这点伤算个屁啊。今天高兴,说什么也得喝”何云飞已经喝了不少,拿着酒的手都有点发颤。
和裘娜一起的那个妖艳小少妇劝了他几句,何云飞一挥手:“你少罗嗦啊。”
“都给打了一枪,你还喝,喝死了也活该”那个小少妇脸一沉,起身噔噔噔踩着高跟鞋朝外走。
裘娜冲梁一飞使了个眼色,又冲何云飞努努嘴。
看起来,这位就是那个睡错了的三角恋当事人。
场面有点尴尬,梁一飞歪头看着何云飞胳膊上的伤口,皱眉说:“怎么回事,都中枪了”
“嗨,火药枪擦了一下而已,没什么了不起的。不拼命怎么赚钱,小意思。女人就是烦得很,小题大做的,不管她”
何云飞无奈的揉揉太阳穴,然后转移了话题,对梁一飞说:“兄弟,你别看潘大记者年轻,我发现他的本事真不小。你记得一年前,全国都在给小山庄庄主叫屈的事吗偏偏他写了一篇,狠狠驳斥,一战成名这份眼光,难能可贵啊”
潘觉的表情却是怪怪的,对梁一飞说:“说起来,这事我真的感谢你当初要不是你提醒,我好险就犯错误,哪里有今天。”
梁一飞回想起当初的种种,淡淡一笑,说:“我当时也就是随口一说,没想到你真敢写。”
91年,全国知名农民企业家,带着小山庄创业成为全国第一富豪村的小山庄庄主李作敏,因为自己家亲戚打死人,对抗当地公安机关调查,闹得全国沸沸扬扬。
这本身没什么好说的,企业家也要守法,更要守法。
可由于李作敏身上有改革开放后第一农民企业家的光环,导致对他的处理,投鼠忌器。
好多人认为,如果处理他,是不是就等于否定改革,是一次逆流,影响经济发展,让其他企业家人人自危
为他说话的声音很多,大多都是顾全大局、从此发落、功罪相抵这样的说法。
潘觉也想写点什么,可拿不定到底从哪方面开口。
当时全厂上下都说梁一飞脑子活,有见识,潘觉就私下找了梁一飞问计。
梁一飞把那句经常挂在嘴边的企业家的历史使命感随口跟潘觉聊了一下,又聊到打击非法,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进步和成熟,法治社会更有利于保护经济发展之类。
潘觉回去挣扎了半天,最后还是觉得梁一飞说的有道理,按照他的思路来写。
最初,这篇文章虽然发表,却很快被淹没了,到了92年,李作敏被抓被判,他那篇文章一下子被翻出来,潘觉也因此小小的出了个名。
要不然,他一个工厂宣传部的职工,笔头子再好,也不可能调到报社工作。
第154章总会选择错误的答案
岚韵湖歌舞厅也不全是女歌手,今天在台上演唱的是一个组合,三个脸上胶原蛋白都可以溢出来的半大男孩,演唱宝岛组合小虎队的爱。
男色女色都是色,三个小男孩的热度,竟然完全不逊色于之前的女歌手们,台上的花篮摆了一大堆,连裘娜都自己掏腰包送了一个大花篮。
何云飞酒喝到一半,精力不济,带着人提前离场,裘娜起身送了一下。
原本热热闹闹得卡座,就剩下梁一飞潘觉两个人。
梁一飞从果盘里用牙签插了一块苹果,一边吃,一边随口问潘觉:“我看你一晚上都闷闷不乐的样子,有心事啊”
“啊”潘觉猛地一抬头,继而苦笑说:“有这么明显”
梁一飞擦擦手,笑道:“我记得你原来就梦想着能进报社,当记者,现在梦想实现了,怎么反而不高兴了”
“也不是不高兴。”潘觉叹了口气,说:“其实吧,我现在这个岗位,叫做调查记者,待遇很不错,一般记者,一个月工资奖金补助加一块,不到400块钱,我们这个岗位,能有上千。对了,调查记者是什么,你知道吧”
梁一飞点点头,当然知道,林之娴就是干这个的,经过上次三陪事件后,彻底在青年报站住了脚,是青年报调查部的挑梁记者。
这个女孩子的能力远超自己的想象,渐渐的,已经不需要自己给她搭台,依靠着青年报的资源,已经开始走上了正规。
调查记者在未来十年,都是个吃香的行业,当房价还是一千左右的时候,全国调查记者的待遇,普遍就达到了五六千。
各个报社的调查记者,都是报社的精干力量,重点培养对象。
著名的南风杂志,短短几年时间从一个地方性的杂志,一跃成为全国顶尖的纸质媒体,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依靠的也是一批精干的调查记者,深挖社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