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地方叫桃花间,是一处种满桃花的园子。
相传言,这处的桃花是由当年西晋朝时,才子潘岳潘安亲手种下的。这个地方的桃花四季更替却花开不败,前来观赏桃花的人们络绎不绝。
桃花间,如其名。还未踏入这清雅花园的门槛,已有一阵清香拂面,正是桃花香气。
长廊石桥,流水亭榭,桃花飞舞,照拂游子,与外金秋落黄对应成两番景。
这里只有桃花树,别无其他树木。而这里的桃花和世外的桃花也不一样。别的桃花树会开花结果落叶,而这里的不会,只开花长叶。
“真是奇景,没想到长安还有这等地方,九月却有桃花赏,似乎也比长安其他地方也要温暖些。”一游人连连称奇。
更有人在桃花树下向恋人表明心意。
有一人,折了一枝桃花,握着恋人的手,一脸爱慕地看着恋人,恋人低了头,足尖点了地,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脸颊羞得红透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两人一接一应,念着这首前人的诗句。两个人的脸都红透了,却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仿佛在他们眼里,眼中只有对方,其他的人与物,他们都看不见。
离两人不远处的一棵桃花树下,两个一大一小的孩子,一张锦毯上摆了一张满是各色吃食的案几。
然而,梁云笙却是食不知味,对面那对互相表达着心意的男女,她感觉很是碍眼。她丢了手里的鸡腿,一脸愤愤地哼了一声,两只眼睛狠狠地剜了那对男女一眼,扭头看了只顾着吃喝的昭顷君。
“顷君哥哥,我要和他们一样”小云笙指了指对面。
“”昭顷君握着一只香酥鸭掌,吃得正开心,被这一打断,不明所以,他用手巾擦了擦嘴边,抬头望着小姑娘指的方向。
“和他们一样”昭顷君看了看,对面那对男女正交握着手额头碰额头,他一下子就傻了。
他看了一眼小姑娘,她一脸嫉妒的样子这么小,想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呢,那是成年人的事情,小孩子应该想别的事,吃好玩好就行,为什么要和大人一样
“不行。”昭顷君坚决不同意。“男女授受不清,那样是不行的。”话音刚落,对面似乎也在注意他们这边。
“现在的小孩子可真的比我们这些大人聪明了,这么小就知道找媳妇了,不错。”两人连连称奇,笑了笑,相拥而去。
昭顷君:
低头,怀中的小丫头正笑吟吟地看着他,见他低头看自己,更是把手攀到了他的胳膊上。
少年惊得下巴都要掉了,手中的鸭掌吓得掉在了草上,趁她还抓得不是太紧,急急挣脱了,落荒而逃。
他一边跑,心里的鼓却一直没有停止敲击。心境今日又乱了,这都第几次了
她是孩子,她懂什么而他快是个半大孩子了,这种事他怎么可能完全不懂。
那个时候的昭顷君,根本就不知道,那是怎样的感觉。也觉得,她是孩子气觉得好玩,所以到后来,才有错误的开始和结局。
“顷君哥哥,你不要跑啊笙儿还没问你,你为什么跑呢”
小姑娘见他跑了,在后面穷追不舍。
她只觉得好玩,又要玩你追我赶的游戏吗她喜欢哎。
“你别追我了”
“不追你会跑啊。”
两个孩子相互追逐着,桃花树下一大一小的模样,直到多年后仍是如此,至始至终,从未有过任何更改。
日落西山斜阳近,金辉照得满园子也染上了一层金辉。天边斜阳如红火灼烧,渐渐至暮落青山。
玩了一天,小姑娘脸蛋都有些脏兮兮了。徐嬷嬷心疼地替她擦着一身尘土草汁,然后摇了摇头。“这叫圣上和皇后殿下看见您这样,该如何是好”
“那就不让他们看见”小姑娘手指竖在小嘴边,神秘兮兮地小声说。“嬷嬷,我们偷偷回宫,不让父皇母后看见。咱们走小路,上次那条。”
徐嬷嬷一脸无奈,摸了摸小姑娘的头发,“好吧,走吧。”
“顷君哥哥”梁云笙回头看了少年一眼,少年也在看她。见他一副沉默的样子,明明想说什么,却始终说不出口。
她觉得心里也很堵。
虽然她不知道。
这一别之后,她长留宫中,而他将远赴边关。下一次相见,是什么时候呢
她突然觉得很想哭,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想哭。她撇了撇嘴巴,眼泪不知不觉盈了眶。
“记得早些回来看看笙儿,笙儿在宫里一个人害怕”
他点点头。
“说好了。”
“说好了。”
小姑娘擦擦眼睛,忍着没有哭出声,转了身,小小身影笔直地像个大人。虽是稚子样貌,那一刻,徐嬷嬷从这个孩子的眼神里看见大人也许都难有的东西。
她哑然,这孩子究竟是见过什么,怎么会有这样的眼神
这个答案直到很多年后她才知道。
他目送她坐上马车,和一众宫人一道离去,马车的轮子,在青石上,似乎每行一步,都刻下一道年轮的痕迹。
他呆呆地看着,直到马车走远了,完全看不见为止。
这是第一次,他们在桃花树下的分别。
下一次,便是十年后。
作者有话要说:下一章,女主正式长大。终于要写到我女主的倾世美颜了。激动
第23章回朝
太元元年秋末。
当年叛逆犯案被抓的人尽数押赴刑场斩决,诛连九族,但主犯梁钰堂仍未捉到。为了抓捕此人,朝廷贴出九国通缉令,悬赏丰厚。最少可得良田百亩,最高可封侯拜相。
此通缉令一出,天下议论纷纷,但无论怎么抓,朝廷怎样努力,梁钰堂这个人,就像消失了一样,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里。这自然是把皇帝气得不行,发了很多次火。虽抓不到,但此通缉令十年之内始终未撤。
然后我们现在说一下太元帝治国的时候。
太元帝即位以来,文武并治,重学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