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 第144节(1 / 2)

这个不能长久的做下去,但是要换成别的有各种问题,就先适应了下来。

她租的地方跟吴胜海很近,他们还自然的有了生意往来,两个人的生意没有交叉,吴胜海多少也会给她一点方便。

在五月份的时候。国家正式把深圳那几个试行的特区设立为经济特区。

准信下来的时候,苏茴请了长假,南下去特区了。

她没有空手下去,没有做伪装,用她自己的身份,买了一些畅销的东西,首都有好几间收音机厂子,她在这里买了一些收音机之类的物品,像这种东西不管到哪里都是畅销的。

未免多出一些无谓的争端,还特意给自己稍稍做了些伪装,还是那个样子,就是乍一眼看上去,不会太引人注意。

然后就大包小包的出发了,回家没有看到妈妈的张卫国他们兄弟傻眼了,去问文爷爷,然后更傻眼了。

文学倾也很无奈:“你妈妈说了她要请假一段时间去特区看看有没有什么发展,我也劝了,还说等你们回来再说,她说,她主意已定,你们这么大了能照顾好自己,她想去拼搏,这是她给你们写的信。”

对这点文学倾也只能摇头,但是她这么大一个人了,执意要去做什么事,不是他劝几句就能劝得住的。

兄弟三个面面相觑。

只能打开信,看看妈妈说的是什么,信上写的就是文学倾说的这些。

上面还说了,她到了深圳之后会给他们发电报确认平安的,每半个月发一次,让他们放心。

文学倾看他们愁眉不展的样子劝他们:“你们妈妈是个有主意的,而且以我对她的认识,心有成算,不是会因为一时冲动就去做什么的人,她现在南下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现在这个特区建设是国家规定很多人都去,你们妈妈不会有事的。”

兄弟几个还能怎么办?

只能接受现实,现在妈妈火车都上了,他们还能追上去让她不要去吗?到时候她就算被追回来了,只要她想去照样还能走。

文学倾干咳了两声:“你们也不要太着急,你妈妈不是说了吗?半个月就会给你们发电报,到时候看电报就知道她那边情况怎么样了,你们先顾好自己学习这头吧,你们要是学习退步了,到时候你的妈妈估计还要说你们。”

三兄弟:“……”

等到张保国放假了,出来听到这消息也是无言。

不过他对妈妈的信心也很足。

他只担心一点,要是有人欺负妈妈一个女的那就不好了。

妈妈的力气大,但是以多欺少,妈妈还是要吃亏。

也是五月,邓大大对包产到户给予明确肯定,有力地推动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

消息传出,张成业那边立刻开启了改革。

成为了他们那片地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周围的村子一时之间没有改变,等着他们的成果,到时候再看要不要跟上。

……

苏茴一路上做了不少事,她要给自己之后的创业积累明面上的资本。

一路上,她会到其他的城市下车,把自己的东西出一些,再收回一些,也去了一趟上海,这时候上海的货物很全,很多东西都是全国闻名。

比如说手表,电视机等等。

电视机这种大件她没有收,太大个了不好拿,她多拿了一些手表。

手表的价值在那里,又小巧,拿个小包就能装很多。

自一九七九年深圳试点以来,深圳每一天的变化都让人吃惊。

现在它正式成为了一个经济特区,到处都能够看到施工的工人,还有来去匆匆,大包小包的商人。

这里对外引资,有港人、湾人,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这里到处都是生机勃勃,也到处都是商机,来到这里只要双手勤快,就饿不死。

这里一间又一间的工厂建立了起来,养活了许多各种原因鼓起勇气来陌生地方讨生活的人。

天南海北,哪里的口音都能听到。

在这个充满了火热的地方,挥洒自己的汗水,为这个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苏茴在这里逛了几圈,大概把这里的区域弄清楚了,知道哪一块地方有服装厂,哪一块地方有电子厂,现在这里这两种最畅销。

这里的服装厂成品都是仿制的,仿制香港和外国,尤其是港片上的那些打扮,苏茴看到了那些人抢货的场景,真的是用抢的,不小心钩到手鲜血淋漓,都没有空去管。

电子厂那边更多的就是手表之类的小物件,不过相比起衣服,这个拿货要更贵一些。

收音机、电视机也有,不过现在产量还不多,相比较起来没那么壮观。

苏茴转了两圈之后,把目光放到了服装上。

相比起电子产品,服装这行业就好入门多了。

她也跟着去抢货,抢了货之后,快速的上了火车。

六七块钱一件的上衣,到了别的城市一摆出来,很容易就能卖到二三十一件。

这是暴利。

苏茴一趟带的多,夏装本来就不占地方,她选的款式又好,一次就能挣几千。

这时候工人工资一个月才几十。

就算本钱不够,一次只能几十上百件,不像她一来就几个麻袋,收获也足够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