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通报就可以大摇大摆进来参与学习。
那是许多士大夫、仕子买到了“崇祯大字典”,得知给汉字注音有利于学习,能够使得穷乡僻壤出来的山野学子也不至于口音古怪难懂。
为了能够早日掌握汉语拼音,又打听到东平侯在府邸大厅天天教书育人,主讲使用汉语拼音读写,听课者多达几大百,不少读书人登门求学。
所有士大夫、仕子都有默契,他们不行虚礼,发现东平侯在讲课之时轻手轻脚寻个位置坐下就行,中午、晚上侯府餐厅会招待大家吃饭喝几杯。
不仅仅能够得到学习的机会,还能够被侯爷招待,太多士大夫、仕子对东平侯的好感与日俱增。
东平侯府邸其实是外松内紧,连府邸里不起眼的小厮都有可能是拥有级别的旗卫头目,一个瞧上去弱不禁风的丫鬟,说不定也接受过正规训练,保不准她动起手来能够一铳击毙一个百战将军。
黄汉的大丫鬟金凤成为了“四方钱庄”的高级管事,常驻“忠义堡”,添香、红袖、蜜桃、彩莲这四个大丫鬟虽然在“四方钱庄”或者不夜城管事,都住在侯府内院。
她们跟着家主接近六年,如今都过了出嫁的年纪至今不肯嫁人。
由于经历过战争,亲眼瞧见过白家昔日的姐妹如何惨死,添香、红袖几个都有心理阴影,一个个都迷信武力,现如今都是玩手铳的好手。
蜜桃、彩莲这四个大丫鬟如今跟旗卫共同承担着侯府的安全保卫工作,反而明面上在侯府最受到当家人郑秀娥重用的贴身侍婢柔儿跟旗卫没有任何接触。
愿因很简单,柔儿属于哪一种傻傻的美女,毫无心机,虽然对郑秀娥忠心耿耿但是只能执行命令,如此胸大没脑的美女参与暗战肯定不行。
侯府里有不少侍婢过了婚嫁年纪不肯嫁入,为此黄汉多次吩咐郑秀娥、楚楚安排相亲,可惜最后的结果都不太理想。
这些女子也是高不成低不就,地位高的将领、官员十有八九成家了,只能做妾,地位低的人家,郑秀娥、楚楚又怕委屈了她们。
毕竟在黄家,连下人都有人权,基本上不会被谁无端打骂,贴身丫鬟的日子更加好,也是绫罗绸缎好吃好喝,人人都有一份管理的工作在做,有不少月钱收入,在“四方钱庄”任职的就不在少数。
因此府邸里是太多丫鬟也小有资产,日子过得富足,她们不肯离开侯府去过未知的日子,她认为诸多姐妹一起工作、一起过日子也很快乐。
黄汉跟家中仆人早就高调宣布了“去者自由、留者自愿。”的基本原则,强调在“红旗军”的地盘没有任何汉人是奴籍,所有汉人都是自由民。
只是没想到后世之人渴望的自由在大明貌似不太受欢迎,黄家绝对大多数丫鬟都不肯追求自由自在的小日子,愿意留在侯府做下人。
太多豆蔻年华的美少女渴望入侯府当差,根本不在意是否卖身为奴,侯府真的招人之时,来应招的美女如云,竞争激烈,如同后世艺校海选那般热闹。
一大群官员接近侯府,他们的家丁、小厮、护卫有好几百,接到旗卫通知的侯府上上下下都在暗自戒备,连后院的添香、彩莲几个都偷偷地装填了几支自生短铳。
来人班底强大,皇帝内臣由司礼监掌印曹化淳带头,方正化、王承恩、李若琏、王德化、王之心、郑之惠六人跟随。
外臣乃是首辅阁臣温体仁带队,郑国昌和徐光启、钱士升、张至发、王应熊、何如宠几个阁臣陪同,兵部尚书张凤翼、户部尚书侯珣、刑部尚书冯英跟随。
如此多的重臣出行那排场哪里会小得了,害得添香她们虚惊一场。
朝廷根本找不到解决辽事的良策,眼看着建奴不仅仅建国而且奴酋将要登基称帝。
接下来大明不去讨伐,建立“大清帝国”的建奴也会以天无二日为名攻打大明。
朝堂上,黄汉的“五年平辽”大计又进行了多次激烈的争论,皇帝还是无法决断,正好徐光启再次请辞,皇帝单独召见了徐阁老。
君臣二人面对,皇帝言辞恳切,要求徐阁老在告老还乡之前就爱徒的“五年平辽”方略提出些看法。
徐光启年纪大了,在朝堂上呆久了,何尝不知最是困扰皇帝的就是钱粮,如果黄汉能够少用辽饷还能够五年平辽,其他要求都好说。
这些年经常跟爱徒接触,现如今自己的儿子和几个孙子都在帮着黄汉做事。
徐家拿下了负责往南直隶江南大区销售毛巾、帆布、白酒、铁器、座钟、猛火油灯、春相随化妆品等等产品的独家经营权,每年能够赚取几万两白银的差价。
由此可见黄氏出品的大量商品在两京十三省和海外销售应该能够赚取以几百万两白银计的利润。
况且“红旗军”的屯田已经彰显成效,一千几百万亩良田产生的效益不容小视,黄汉承包税赋、地租得到一半收成,抛去成本结余三五百万粮食不在话下,其中麦子不会少于二百万石。
第六百三十四章:一语点醒梦中人
如今粮价高居不下,“红旗大粮行”不囤积居奇一直执行最高限价供应市场,获利也少不了。
其实古代城市里交易量最大的就是粮食,百万人口的京城每年最少消耗粮食二百万石。
“红旗大粮行”为了平抑物价,在京师销售的精米、白面价格不可以高过二两银子一石。
在京畿之地销售的玉蜀黍、马铃薯粉、甘薯干的价格低于一石六钱银子。
会算账的徐光启估摸着黄汉屯田的获利每年也应该不会少于一二百万两白银。
为了防止奸商结成联盟组织资金大肆收购“红旗大粮行”限价销售的粮食,防止粮食价格虚高导致升斗小民面临饥饿。
黄汉不管其他官商如何做生意,在京畿之地销售粮食之时其实已经在采取配给制度,根据户籍给体系里和京畿之地老百姓办理粮本。
升斗小民家中人口情况都登记在粮本之上,来到“红旗大粮行”购买粮食之时,单有银子、铜钱根本买不到粮食。
粮行伙计会在粮本上写下老百姓的购买数量,平均一口成年人每年购买粮食的数量不可以超过两石。
这种做法简单有效,特别适用于商品资源匮乏之时,能够创造出最基本的平等,使得升斗小民能够不至于饿肚子。
这样的做派使得上百万基层老百姓感恩戴德,黄汉的救世主形象不断被拔高,太多京畿之地的升斗小民渴望为东平侯工作,更加渴望成为“红旗军”。
因为要办理粮本接受登记造册没那么简单,家世清白的人家只要有一人在替黄汉工作,全家能够享受到限价粮食,余者必须找到三户人家作保才能够领到粮本。
作保的人家必须是体系里的军属和职工家属,每一个军属之家可以给十户作保,他们也必须对被保人考察,防止作奸犯科之人还享受到限价粮食的好处。
“红旗军”体系的优越性已经彰显,如同六七十年代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巨大差别,当然导致大明升斗小民心向往之。
徐光启知道黄汉不是个守财奴,手中有银子舍得用在富国强兵上,老人家明明知道即便朝廷给足四百八十万两白银支付辽饷,恐怕还不够。
爱徒一直善待将士们,一定还要补贴不少钱粮用于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