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420(2 / 2)

gu903();况且退伍兵回到部落后,现任头领如果针对他们,“红旗军”骑兵不可能听之任之,大有可能以心怀不轨为由把酋长抓去劳动教养。

“红旗军”十路人马拉开一千余里的距离往北平推,尽可能围猎散居的蒙古部落,不追求速度,只求这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过后,大草原上能够安定三十年。

黄汉相信,取代大明后,自己带领亿万汉人发展二三十年,经济能力、科技水平、人口数量倍增不在话下。

“大汉帝国”会越来越强毋庸置疑,被动摇了根基的草原名族能够保持不衰退就谢天谢地了。

在强大的大汉铁骑震慑下,即便又有某个草原民族想要冒头,等待他们的只有杀头。

“红旗军”、建奴两强相争,最吃亏的就是蒙古部落。

去年豪格逃窜之时有人马两万,一大半乃是两黄旗精锐,还有一两千葛布什贤超哈,拥有强大的武力,却没有给养。

他们想要生存仅仅靠围猎远远不够,只要沿途遇到蒙古部落,他们理所当然要粮食、要人马、要酒肉,无一例外。

并不是所有的蒙古部落都愿意孝敬建奴,奋起反抗者不在少数,只可惜建奴的战斗力不是鞑子能够比肩,最后的结果是整个部落都被裹挟着一路往北。

豪格能力不强只是相对于红歹是、多尔衮,搞血腥统治倒是不亚于他爷爷野猪皮。

他也是长在军营之中,从小就参与打仗、杀人,还得到他老子红歹是的言传身教。

已经如同丧家之犬的建奴没了顾忌,对于不乖乖就范的蒙古部落毫不手软,一支杀到他们跪下为止。

豪格明白,辽东短期内肯定回不去了,为了避免被“红旗军”围歼争取给大清国留下种子,他们必须逃得越远越好。

为了生存,仅仅逃跑远远不够,还得有人放牧、生产,因此豪格发现没有了“红旗军”骑兵穷追不舍后开始收罗蒙古人。

“红旗军”的扫北行动开始之时,豪格部已经裹挟了几万蒙古人往北走了两个月,如今已经到了后世的贝加尔湖畔,大明叫做“北海”的地方,距离沈阳直线距离超过六千里。

这片区域水源充足,有太多草场,原先一直有不少蒙古部落在这里生息繁衍,只不过没有哪一家有上万兵马,也没有形成过统一。

豪格带着一万余甲兵、几万蒙古人到来“北海”后继续血腥统治,杀人、抢牛羊、女人,依靠武力征服了大大小小的部落几十个,人口还多出两三万。

扫荡大草原的行动暂时没发现几个建奴,而是征服了能够发现的所有蒙古部落,估摸着总要过两三个月,大军才能够推进到贝加尔湖。

由于大量招降纳叛,扫北的结果好于预期,骑兵人马再也不是越打越少,而是越打越多。

于是乎,二月初,第一批步兵就踏上了归途,二月中旬入关的队伍赶到京城。

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广渠门

赶到京师广渠门外的是入关先头部队,全是步兵、炮兵、工兵,人数达到六个千总,携带大小战防炮三百余门。

领兵将领中有孙元化、李惟鸾、项祚临等等十几位原大明文武。

黄汉这样安排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让满朝文武看到追随“汉王”能够名利双收。

外城广渠门守将只是一个实授千总,姓张,手下兵丁连三百都不足。

他居然为了谄媚“汉王”直接放这六七千携带了几百门战防炮的客兵入城了,如今这些“红旗军”也驻扎在外城内。

崇祯欺软怕硬的性格暴露无遗,刘之纶、方正化、周遇吉、陈皋等等有六万人马在手,他们不遵旨回京,皇帝只能选择忍了。

一个守城门的千总手上不足三百人马也敢放肆,崇祯哪里肯放过,下令缇骑逮拿,等待这位千总的命运估摸着是人头落地。

用人之际,岂肯让给予“红旗军”帮助的明军将佐遭受无妄之灾。

锦衣卫刚刚接到捉拿渎职千总的任务,消息就泄露了,旗卫以最快速度转移了张千总的家眷,让张千总直接换上了“红旗军”总旗官服饰,驻进了不夜城“红旗军”营地。

缇骑赶到外城之时,张千总家已经人去楼空,崇祯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要求锦衣卫、东厂、五城兵马司联合搜捕。

可惜三天时间过去了,毫无进展,李若琏、曹化淳亲自进宫如实回禀,不夜城周边有小一万“红旗军”正兵驻扎。

一个个都是从辽东血战归来的英雄,火气大得很,麾下不敢得罪,故而整个不夜城都没有搜索。

言下之意傻子都听得出来,那位千总被“汉王”的人保护起来了。

脾气暴躁的崇祯气得直发抖,可是无计可施,刘之纶、方正化的人马不肯回来,京师内能战的人马数量恐怕还没有“红旗军”多,真起了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没办法,崇祯只能又选择了忍让。

李若琏、曹化淳见皇帝如此心里叹息,他们一个掌握着锦衣卫,一个管理着东厂。

他俩提心吊胆,因为皇帝真不计后果跟“红旗军”动手,他俩还不得不硬着头皮干。

毕竟他俩蒙受皇恩多年,哪有在紧要关头退缩的道理,至于能不能成功另当别论。

态度决定一切,总要率领人马送去让“红旗军”打败,不能主动倒戈投降失了气节遭人唾弃。

然暴怒的皇帝只不过自己发了一通脾气,砸了几个茶碗、花瓶后就认怂了,如此这般,以后岂不是要一退再退

曹、李二人对视一眼,默默地退出御书房,王承恩也没吭声,挥挥手,几个小太监开始战战兢兢收拾满地的瓷片。

刚刚出了宫门,曹化淳就热情邀请李若琏道:“李大人,咱家心里不痛快很想喝点酒,咱们去不夜城一醉方休如何”

东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监督锦衣卫而诞生,历代厂督和锦衣卫指挥使都要明争暗斗,最好老死不相往来,哪有相约喝闷酒的道理。

李若琏连忙推脱道:“厂公,这样不好吧,人言可畏呀这里耳目众多,难免授人以柄,还是改天再约。”

内心里有了打算的曹化淳道:“耳目多又有何用你我都知道那厮就在不夜城,又能怎么着嘿嘿,咱家知道你跟'汉王'有过命交情,不愁退路。咱家都不怕,你还担心什么”

李若琏连忙解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