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1 / 2)

百媚千娇 三春景 3219 字 2023-08-12

换做任何一人,这都有些找打的意思了,但因为是宜君,对面竟也忍下了。只是道:“娘子太刻薄了,本就只是读书人争先竟比罢了...世人都爱争胜,好胜之心不可避免——若是娘子心里觉得我等逞胜不妥,也要赢过我等再说。”

若不能赢,说这些话,也就是耍嘴皮子罢了。

这几个南吴的读书人显然对自己很有信心,他们在南吴时就是有名的才子,对外说吴国才俊并不是自抬身价。而宜君,虽然是播州才女,甚至有作品让他们自叹弗如,但‘才学’可不单是写诗作词!

根据他们的经验,闺阁女儿常有写诗作词不让男子的,但真正做学问,功底深厚的却是少见的多!这是因为,男子读书是‘事业’。而女子读书,在不做睁眼瞎之外,都是‘爱好’,写写诗词多浪漫多轻松,相比之下深刻钻研学问就是另一回事了。

他们并不觉得一个小地方的才女,真能赢过自己。

杨宜君却是一点儿也不担心结果的样子,只不慌不忙道:“固所愿也,敢不从命?”

“小女与诸位公子争先竟比也可,只是不知如何比?”

几个南吴士子互相看了一眼,然后领头的一人才道:“说来也公平,是双方各出一个竟比之法,然后互相出题,两局后看胜负。”

不是一局定胜负,还是为了防止一方出题,显得不公平。

杨宜君对此没有意见,便点头认可了,对对方说道:“既是如此,公子们来者是客,便先出题罢。”

“你一个对我们所有?”南吴士子们发现了问题所在。

杨宜君笑着摆摆手:“公子们赢过小女再说罢!若是赢过了,自然可以说小女狂妄自大,若是不能赢过——小女一个都赢不过,还说什么其他?”

就是再对宜君有好感,这几个南吴士子也要生气了,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然而他们觉得侮辱是他们的事,在酒楼二楼看到这一幕的高溶只觉得有意思——高溶没有想到自己再来播州,几天之后竟会在街上见到这位‘杨十七娘’。相比起巧遇带来的惊讶,杨宜君这般伶牙俐齿、不让于人,倒是不值得稀奇了。

他早知道她是个极特别的小娘子了。

高溶轻笑出声,和他一起的年轻公子看了他一眼,挑了挑眉。

“在中原倒是少见这般小娘子呢。”这年轻公子含糊道,也不知是在说杨宜君的表现,还是在说她的容色——看起来像是在说表现,但这年轻公子其实不觉得这样耍嘴皮子有什么厉害的,只是小娘子不知天高地厚罢了!他刚刚也见了那几个南吴士子的表现,确实是青年才俊!在洛阳也是拿的出手的才子了,这可不是一个所谓‘才女’就能敌得过的。

不过,有一说一,即使是在洛阳,在他那些以美貌著称的姐妹中,他也没见过这样美丽的小娘子。因为这美丽,那样的不知天高地厚也显得可爱起来,只当是小娘子年少不知是,调皮懵懂多过了无知自大。

这年轻公子姓赵,名‘祖光’,父亲与高溶的母亲是堂兄妹,两人是表兄弟的关系。与此同时,这赵祖光还是高溶的帮手,最信任的人之一。现在高溶人在西南,是极少有人知道的,而赵祖光不只知道,还能来接应他——这在当下境况里,其实就是高溶将一半性命交到了赵祖光手中!

不然的话,赵祖光只要向某些人透露一点儿,又或者被人买通动摇,高溶就得面对防不胜防的暗杀。

“不是少见,是从未见过。”高溶看着楼下大堂的情形,低声说道。

这会儿,南吴士子们已经定好这一局比什么了。领头那士子昂然道:“做学问之事,灵气最重,但记性却是基本!记性不好,如何能满腹诗书?那许多经典,如何能倒背如流?今日不比别的,就比这记性!”

说着推出他们中的一人,正是之间叫破杨宜君‘纤云弄巧君’身份的那位,道:“这是子诚,少有神童之名,少时读书只一遍便能背诵,他来与娘子比记性。正好隔壁便是书铺,便挑来一卷书,娘子读过一遍后,挑出篇章。能一字不差背出,娘子便胜了。尔后,娘子也以自己的法子考校子诚的记性。”

“读一遍便能背诵?”杨宜君轻笑一声:“说的好像谁要读两遍一般...就如公子所言,去挑书罢!”

非常霸气,将原本有‘炫耀’之心的南吴士子也噎住了,真没想到杨宜君会这样回答。而且这个时候他也有些犯嘀咕了,听杨宜君的意思,总觉得这也是个能过目成诵的狠人啊——其实,‘子诚’能过目成诵也是十四五岁时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是他记忆力的巅峰,之前之后都再没有那样过了。

当然,比起普通人,‘子诚’的记忆力还是好到离谱的。

不一会儿,‘子诚’就从隔壁书铺挑了一本书来。他倒是没有挑《论语》、《诗经》这些读书人都要学的经典,这些经典都是要背诵的!虽然女子读书放松一些,但他想来杨宜君既然这样有信心,就算是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原因,她本人也该有点东西。

所以他挑的是一卷《唐书》,这卷《唐书》里面的内容都属于列传部分。

这样的史书,里面记载的东西大多数人都有点印象,但要说背诵,总不会有人提前背诵过。

杨宜君见是《唐书》,挑了挑眉,没有多做表示。只是接过这卷书,从头翻阅起来,她看书很快,一目十行,不多时就看完了,将书掷在身前桌上,对对面的人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公子尽可考校了。”

第26章‘子诚’见杨宜……

‘子诚’见杨宜君轻松,神色已经有些凝重了起来。大约是为了显示风度,也因为这没什么可讲究的,他并没有挑选章节,而是随意翻开这卷唐书的一页,瞟了一眼道:“列传第八十五,‘卢杞’。”

杨宜君没有一点儿迟疑,开口便流利背诵道:“卢杞,子子良,故相怀慎之孙......”

洋洋洒洒,无一错漏,至‘杞寻卒于澧州’而终。

杨宜君微笑:“之后便是‘子元辅’生平了,可要继续?背诵完‘列传第八十五’?”

背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子诚’知道今天是他们这边托大了。以为天下过目成诵之人何其少见,不该这样轻易遇到——至少不该遇到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就有过目成诵之能!

杨宜君不能说毫无名气,但她是一个长在边陲之地的小娘子,名气再大又能大到哪儿去?再者,她的名声,最多的是‘美貌’,次之也是她写的诗词,至于记性,这可没人宣扬过。

事实上,令狐熙他们都很惊讶宜君能‘过目成诵’。

只能说,杨宜君的演技很出色,将他们也骗过去了——杨宜君其实没有过目成诵的能力,她也相信世上有人能过目成诵,但那样的人千万之中无一个,她显然不是那样的幸运儿。不过,她的天赋也不差就是了,寻常的书籍看过一遍之后她都能零散背下一小半。若是能让她再多读几遍,背诵下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这样背诵下来的文字隔不久就会开始遗忘,就像正常的记忆一样。

所以刚刚杨宜君重新翻阅了一遍...说起来,听这些南吴士子说要在隔壁书铺挑书,杨宜君心里就准了七八分了,这也是她那样有自信的原因之一。

播州这样的边陲之地,书铺里就没有特别生僻的书!卖的那些书籍,杨宜君不敢说本本能背,至少也是读过不止一遍的!

而她运气确实很好,一般人不会没事儿背史书,她也没特别去背。但她最爱读史了,正史的话,她都有反复阅读。

没有特意去背,但基本上也背下来了。

‘子诚’已经信服杨宜君‘过目成诵’,不再出题,只是叹息一声:“杨娘子出题罢,尽可以去挑书。”

这时他已经做好准备了,虽然他如今的记忆力不如巅峰时期了,但也是很厉害的。再加上他的阅读量很大,很少有对于他来说生僻的书,他倒也不畏惧。

然而杨宜君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往桌上扔出一个锦囊:“书?不必了,用这个。”

杨宜君在‘子诚’去书铺挑书时已经吩咐酒楼的小厮寻来了她要的物件,是一套‘叶子牌’。这是博戏所用的有一种工具,最早用竹、木、牙、角等材料制成,如今随着造纸业发展,也有人尝试用特殊的硬纸制作。

用硬纸的话,会不太耐用,把玩性也不高,但胜在方便。平民百姓之家,以及经常要出远门的行商那里,这种纸牌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