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2 / 2)

前面的知青大声喊:“你们动作快点儿,包子冷了就不好吃了。”

后面的人大骂:“你怎么知道不好吃?不准瞒着老子偷吃!”

一群人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地奔向大棚。

啊,月亮多好啊。八月十五的月亮果然分外圆哩!

瞧瞧这一轮圆玉盘,散发着柔软又明亮的光。即便月光是冷的,也像是母亲刚洗过衣服来抚摸孩子面颊的手,带着怜惜的温柔。

戈壁滩静悄悄的,老天爷大概知道今天是中秋节,没有飞沙走石,好让大家同望一轮中秋月。

徐文秀喃喃自语道:“也不知道我们家今天吃的是鲜肉月饼还是火腿月饼。”

好几个知青都瞪圆了眼睛,难以置信:“月饼还有鲜肉火腿的?月饼不是甜的吗?”

这时代可没有满世界传的广告,家乡相对发达地区的人,能从报纸和广播里听到看到外面的世界,其他的只能身边即世界。

徐文秀骄傲地挺起胸膛,认真道:“等我回去探亲,我一定给你们带月饼。我们家那边的月饼可好吃了,吃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

其他人就笑她:“呀,你吃过多少地方的月饼啊?”

吼!就是好过分。

戴金霞招呼众人:“快快快,都进来吧。”

这个大棚占地面积差不多两亩。当初决定建这么大的时候,田蓝心里也挺发怵的。毕竟,她不能以基建狂魔的标准要求这个时代的建筑水平。

结果林师傅压根就没当回事,他和郝建设一通商量之后,就妥妥的把大棚给设计好了。也得亏如此,没这个面积的话,600多号知青怎么能塞进大棚里呢?

大家一进入大棚,就忍不住发出满足的喟叹:“哎呀,里面果然比外面暖和多了。”

戈壁滩的夜晚降温快,即便今晚无风,他们走过来的路上也感觉凉飕飕的。只有进了大棚才切实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看看他们的大棚多气派,墙体是用南瓜大小的石头砌成的,菜畦之间的间隔用的也是砂砾。那绿油油的青菜,紫莹莹的茄子,红彤彤的苋菜,瞧着就好像是从碎石缝中长出来的一样。

多神奇啊!

邵明眉飞色舞,得意的不得了:“那当然了,也不看看,到底是谁生产的产品!”

嘁,说的好像他是建筑师一样。

众人集体嘘他,他自己到先哈哈大笑起来。

薛秀琴抬起头,突然间惊呼:“看,可以看见月亮!”

旁边的男知青就逗她:“看不到月亮就能看到太阳了?咱们这是日光大棚。”

薛秀琴却不理睬他,反而欢喜得不行:“我们在大棚里面赏月,就像是在水晶宫里遥望天上的月亮一样。”

郝建设笑道:“这是美人鱼的故事吧,在海里看着月光。”

冯祥生在前面喊,招呼大家:“走起来啊,走起来,大家都好好欣赏下我们的劳动成果。”

啥成果呢?光秃秃的架子。占据了半壁江山空心菜已经全都被掐光了。之前他们忙着建设大棚,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在无土栽培上。

现在想想,好亏呀。因为这个时节不靠温室保温,只要保证了水肥,其实也是可以种菜的。尤其是在大家的墙砌的差不多的时候,外面的风基本上都不会刮到坑里呢。

田蓝哈哈大笑:“怎么样?吃一堑长一智,经验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她伸手指着石头垒砌的基质槽,笑着问,“来,现在考考你们,谁来说一下,为什么要把基质槽建成这样下挖式的?”

这实在是为难大家,毕竟就连基质槽这个概念,也是他们开始建大棚以后才被田蓝强塞进脑袋里的。

但什么时代都有勤奋刻苦的好学生,立刻有人举手回答:“因为石头形状不规整,要找一个平整的平面不容易,所以直接下挖,然后再在上面砌1~2层的石头,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约成本。”

田蓝连连点头,满意的不得了:“非常棒,加10分,集满一百分,给你们奖励啊。”

她又瘦又小,虽然平常隐隐约约是大家的领头羊的模样,但只要脱离工作,一看她本人,大家就会瞬间破功。

嗐!一个小孩子说要给他们奖励,这是要省下自己的糖分给他们吃吗?

田蓝笑着骂:“到时候有好东西,你们可别后悔。”

她左手端着搪瓷缸,右手拿着包子,一口肉包一口鸡蛋汤。等到肚子里头感觉有点底了,她才继续说话。

“我现在提这个,是想提醒大家一句,就是我们搞农业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因地制宜这4个字。戈壁滩石头多,我们就要充分的利用石头,所有可以用石头代替的建筑原料,我们都上石头,这样就省心省事还省钱。”

众人哈哈大笑,省钱才是重点吧。

田蓝笑着点头:“算是又不算是。就好比一些交通不发达的地区,他就是有钱买砖头,东西运不进去,那也麻烦。”

旁边人追着问:“那要不是戈壁滩,也能用石头吗?”

“有石头的地方也不止戈壁滩啦。”田蓝想掰手指头,可惜手上有东西,没办法,就只好光靠嘴巴说了,“比方说靠近河滩的地方就有很多石头。比方说荒山,也会有不少石头。这些石头都可以用起来。除此之外,像咱们用的半地下室大棚就主要适合北方使用,因为北方相对气候干燥,不容易发生挖个一米就有水冒出来的事儿。”

冯祥生叹气:“要是咱们宁甘也能挖一米就冒出水来,那我真是做梦都要笑醒了。”

田蓝笑道:“天下之事能两全的毕竟是少数,宁甘的日照条件这么好,已经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了。”

有知青问她:“那南方怎么盖大棚呢?”

田蓝想了想,认真道:“我个人认为目前南方推广小拱棚以及地膜种菜会比较合适些。首先南方地区冬天能生长的蔬菜不算太少,只要合理利用小拱棚和地膜,就可以满足人民生活需求,这样经济投入也比较少。先吃饱再吃好,等前者满足了再考虑反季节蔬菜的事。至于北方,建大棚虽然投入高,但考虑到南菜北运的成本以及北方水资源相对紧缺,建大棚又是件非常划算的事。”

正因为如此,她才迫不及待地想将半地下室大棚在合适的地方推广开来。因为我国的蔬菜大棚事业就是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待到80年代,逐渐发展到顶峰。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