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2 / 2)

gu903();但让田蓝惊讶的是,夫妻俩似乎对此并不太在意,完了之后照样投入正常的工作中来。

搞得田蓝都不知道该感慨是不是受伤害的时间长了,人都变得麻木起来了。

王老师的丈夫是从事种子培育工作的,他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小麦杂交。不过对于妻子参与的新试验项目,他给予了积极支持,将自己保留的稻种一并拿了出来,让她们自行挑选。

这里面有现在种植比较广泛的籼稻粳稻,也有一些其他稻种。

田蓝主动询问:“我在军区招待所吃过的那种米很好吃,不知道是什么米。”

王老师的丈夫赵老师笑了起来:“你是说小站米吧,这是天津产的,口感的确不错。不过我这边没有稻种。”

王老师随口接话:“你上次用的那种稻子,我觉得口感比小站米更好,那是什么品种的?”

赵老师摇头道:“那个不适合种植,它的产量太低了,是一种古稻。”

田蓝起了好奇心:“为什么产量低?是不适应这边的环境吗?”

赵老师还是摇头:“这种稻子发芽率很低,而且结出来的稻穗比较短,稻粒也不多。我想这也许就是它喂什么口感特别好的原因,因为营养都被这些稻粒吸收了。”

田蓝愈发好奇:“有没有浸种催芽?”

话一说出口,她就知道自己问了个傻问题。人家也是农业工作者,不至于不懂这些。

赵老师倒是没嘲笑她,反而认真地回答:“我们都试验过了,冷水浸种,温水浸种,催芽率效果都不太理想。”

田蓝抿了下嘴巴,到底不愿意放弃:“要不这样吧,假如您身边有种子的话,能否让我拿一些。我想试试看,能不能提高它们的出芽率。”

王老师认真地问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

稻种也是珍贵的物资,假如方法肯定不可行,那还是不要随便尝试了。

田蓝笑道:“我的方法有点类似饥饿疗法。就是一个人饿过头了,你让他吃东西,他未必有胃口。但是你先少给他吃一点点糖或者其他什么的,他的味蕾活了,饥饿的感觉就会更加强烈,便会拼命地吸收营养。到了种子这里,我的想法就是先浸泡然后晒干种子,再给予水分进行催芽。有了这么一个在干的过程,种子就会拼命地吸收水分,发芽率应当也会提高。”

王老师跟赵老师对看一眼,都点了点头:“那就试试吧。”

虽然听着有些不可思议,但是生命在某些方面有着令人惊叹的相似性。

反正只是刚开始试验用的种子量也不多。

田蓝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就住在营房里,虽然是单人独间,但也不适合做实验。

赵老师就承接起了稻种催芽的任务。刚好他想尝试一下不同温度浸泡种子,对于发芽的影响。

至于田蓝和王老师,她们得准备种子催芽后,该种在哪儿的问题。浮床必须要安排上了。

三江农场不缺毛竹,这里气候湿润本来就适合长竹子,有充足的原材料可以提供给他们做浮床。

只是王老师有个想法:“可不可以用塑料泡沫?我在想,既然种子要生根发芽,浮床肯定是有孔的。如果使用塑料泡沫的话,我们直接用相同距离的铁签子烫出洞来,那么就能保证水稻生长的间距是相等的。”

田蓝傻眼了:“有塑料泡沫吗?”

能用泡沫当然方便,可是这个时代国内真的有泡沫吗?

王老师笑了笑:“有,是前年上海产的。刚好我们这边有一批,本来是准备用在工厂里的,但是后面情况有点复杂,就没派上用场。”

田蓝才不关心具体是怎么个复杂法,她现在就迫不及待地催促:“那我们赶紧用上吧。有这个帮忙的话,我们的速度可以提高不少。”

王老师笑道:“做浮床不用担心,只要有标准就好。我们这边也有知青,是自愿留下来参加农垦工作的,他们可以帮忙一块儿制作浮床。”

田蓝惊讶:“自愿留下?”

王老师笑着点头:“就是今年过年前,中央不是下达命令,要求所有串联的学生就地留下参加劳动生产,不要再到处走动了嚒。刚好农场正在围湖造田,他们就一起下水干活了。后来三月份部队外出参加三支两军工作,造田的任务暂停,他们也没走。目前他们可以过来帮忙。”

田蓝听了挺惊讶的,按照王老师的说法,看样子围湖造田这个事还得部队在前面打头阵,民工以及知青得跟在后面做。

看来,冲锋陷阵的事情还真是人民解放军冲在前面。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量。

不过这对她来说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在部队回来之前,农场应该不会利用农闲的时间提前开展围垦计划。

她高兴地点头:“那太好了,我就怕没人手呢。不过,王老师,他们干活怎么样啊?”

说实在的,在西大滩的日子,她已经被卫兵们吵的头痛。她现在缺乏小伙伴的强有力支持,实在没精力去伺候改造这帮祖宗。

王老师笑了起来,颇为感慨的模样:“很能吃苦。去年冬天那么冷,又是风又是雪的,天寒地冻,我们都感觉吃不消。这帮大学生跟在解放军后面,破冰淌水挖泥筑渠,谁都不叫苦。他们说,他们一定会按照伟大领袖的指示,做最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田蓝一时默然,那些□□皮鞭抽向人的卫兵是他们。那些在冰天雪地里破冰干活的人也是他们。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那到底是橘子还是枳呢?恐怕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吧。

田蓝最终还是笑着点头:“那就好,后面还得请他们多帮忙呢。”

这种田有的有水还得有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水稻种在水面上是不愁水的问题了,但是肥料从何而来?单靠吸收湖泊里的营养吗?那不太现实。

搁在半个世纪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不用专门安排肥料,水面种庄稼就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但是现在水体相对清澈,田蓝还得给稻子们安排其他营养。

什么营养?当然是生物菌肥啦。这个是土生土长的有机肥料,就是溶解在水里面,也不用担心会污染了湖泊,实在是最合适的选择。

这趟田蓝从大西北逃出来,自然没带出她的EM菌种。这两天空间也没表示,她只好自力更生,直接上山去挖土著菌。

王老师也在研究5406菌,对于她的土著菌概念到能够接受,还跟她一块儿上山去挖腐殖质。

两人一大早就往山上跑,趁着太阳不大好,快点干活。不然五月天的太阳也叫人吃不消。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