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节(2 / 2)

gu903();不就是高考吗?一年考不上考两年,两年还考不上考三年。

如果三年还考不上呢?嗐,事不过三,到时候再做打算呗。

唐老师一个个记名字,然后招呼上岸的三位学生:“其他人可以走了,你们留一下,赶紧填志愿表。”

1980年的高考是先出成绩和分数线,然后学生填报志愿。这要比估分报志愿可靠的多。

田蓝二话不说,第一志愿就写了自己大学母校。

陈立恒也没犹豫,直接报了国防科技大学。

唐老师看两人交上去的志愿表,倒是颇为惋惜:“你们应该冲一冲的,这个成绩考清华北大很有希望。”

两人都摇头:“我们已经想好了,这就是我们最想上的大学。”

反正现在能上大学,不管是什么大学,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都是天大的喜事。唐老师也不再多说什么,只点点头,收了志愿表。

英子就纠结多了,她连高考志愿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哪里晓得要怎么填报。

田蓝不假思索:“你能报的学校就这几家,一个师范,一个财贸学校还有就是工业学校。其中财贸和工业学校是热门,录取分数线应该会相对高些。那你也可以冲一冲。关键在于你对什么最感兴趣。”

英子脱口而出:“电视大学,我特别好奇电视大学是怎么弄的?”

她不好意思说出口,她心中有个小小的隐秘的希望。将来有一天,她也可以在电视上给人上课。就像她这些天看到的一样。

那些老师讲授的课程,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她从来不知道,她不曾接触过的世界居然如此精彩纷呈。

陈立恒想了想:“你要是想当老师的话,那应该上师范。”

结果校长刚好进教室,闻声立刻拒绝:“上什么师范啊?都考上中专了,当然要跳出农门。带师的不要报,带农字的也不要报。辛苦了这么长时间,你还想当农民当臭老九吗?”

老师被骂了很多年臭老九,就是现在,本地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不高。

英子却倔强地强调:“我就想当老师,跟电视上一样的老师,什么都知道了老师。如果能成为那样的人,我才觉得自己活得有滋味。”

田蓝赶紧劝校长:“当老师很好啊,能够传播知识。如果没有您和唐老师以及各位老师的帮助,我们也不可能考出去。我们考出去了,也把希望播撒开了。”

校长还想再说什么,唐老师不耐烦了:“又不是你去上学,你管她上哪个学校呢。大不了,你自己再考一回呗。”

校长都被气笑了:“我多大了?我还考个屁!28岁就不让考了。”

最早几年还行的,还有人30岁考上的大学。只是后来参加高考的人越来越多,今年国家就有限制了,28岁以下的人才能参加高考。

唐老师当面戳穿他的老底:“说的好像你是小伙子,你就能考上一样。”

今年好多年轻教师和学生一道参加高考呢,他就没听说有一个人考上的。

校长闹了个大红脸,气呼呼道:“不管你们了,到时候别后悔就行。别擅自做决定,回家跟爹妈商量下。”

田蓝和陈立恒都是能做自己主的人,交了志愿表就不打算收回头。

他们没立刻离开教室,而是等到其他人都走了,才询问唐老师的意见:“要不我们一块儿去北京看看吧。”

不管是走还是留,总归都得面对。不然终有一天,他会因为自己没迈开这一步而陷入懊悔。

唐老师脸色淡淡的,没有给肯定的回复:“再说吧。”

完了他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继续干他自己的工作。

田蓝和陈立恒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

这种无奈是人生的波折世事的沧桑累积在一起,压在人身上的。时代的一粒灰,对个人而言,就是一座沉重的山啊。

要何去何从?只能看唐老师自己的意思了。

两人出了教室,准备去做自己的事。

邮递员倒骑着车过来了,笑嘻嘻地朝田蓝喊:“女秀才,让我沾沾喜气呗,你的信。”

田蓝看到信封就想笑,有意思,是原主父亲写来的。

她拆开信件一看,发现里面居然有汇款单,另外就是一封短短的信,内容很简单,关于高考志愿填报。

在信里,她的父母让她报考上海的大学,说靠的近,他们好照应。

对于房子的事儿,他们倒是一句未提。

也正常,如果她考上大学了,那就是干部身份。国家会给她分配工作,等她工作几年,单位也会给她分房。

房子的矛盾,在他们眼中,会随着考大学这件事烟消云散。

陈立恒扫了一眼汇款单,开玩笑道:“呀!兰花花同学这是阔了啊,苟富贵,勿相忘,得请我下馆子。”

田蓝眼白向他:“不好意思哦,你这个毛脚女婿似乎不入老丈人的眼,人家提都没提你。”

陈立恒挺高了胸膛,得意扬扬:“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我有多优秀。如果知道的话,一定会后悔没有多给我笑脸。”

田蓝白眼直接翻上了天,呵呵,你自我感觉还真挺良好的呀。

她直接将这封信揣进了兜里。

上上辈子她填报高考志愿时,都是自己拿的主意,何况这辈子呢。

至于这张汇款单,她还是收下吧。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