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大魏万胜”
苏啸拎着鬼头刀,吼道:“大魏万胜”
魏军进攻部队是两个整编部,共两千人,其中弩手和横刀勇士参半,这些人马距离城墙缺口还有一百多步时,那些守军也反应了过来。他们不是抓紧时间抢占有利地形,展开反击,而是一阵大乱,无数士兵惊慌的喊道:“城破了,真的破城了快逃命吧”
远远还能听到他们的喊声。
看到这个情况,张温狠狠的一拳砸在自己的胸口上,大吼道:“成了”
这次城墙爆破非常成功,很多城墙缺口附近的士兵很多都炸晕了,几乎没有经历什么战斗,魏军就冲进了城墙。
在冷兵器时代,几乎没有什么巷战经验,以往只要攻破城墙,冲进城内,战斗几乎都可以算作结束了。郭铨还要拼命抵抗,只是非常可惜,他无力组织士气溃散的士兵了,就连他自己也被自己的亲兵挟裹着,从南门夺门而逃。
樊城既克,张温当夜就命令部队对襄阳实施包围。
蜀军俘虏也被抓住了六千余人,当晚随军跟进的商贾就请求购买战虏。参军拿着文书让张温签字。
张温把文书扔在一边怒气冲冲的道:“除了黄进忠之外,把所有伍长以上的军官全部杀掉。”
参军一听这话就傻眼了,伍长以上,那需要多人啊,以一个部一千人为例,这需要两百过伍长,一百个什长,五十个队正,十个都伯,两个曲候。这样算下来,六千人需要斩杀至少一千余人。
“大将军,这么做恐怕不妥当吧,陛下早已严令,对晋国和对待胡人不同,没有必要大肆杀戮”参军道:“杀掉其中一千余大小军官,这可是要白白损失五千多万钱呢再说大将军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要是落个残忍好杀的名声,对你可没半点好处”
“你不必多说了,本将军意已决,这些人必须要杀,本大将军现在就是要给他们立一个规矩。”张温道:“我军攻城之前,已经对城内蜀军射书招降,他们既然敢于顽抗到底,就要承担这么做的后果”
参军脑袋里露出一个念头:“杀人立威”
这不光是张温要给自己立威,事实上也是冉明给自己立威,他需要打破那些晋军将军的幻想。放下武器,争取宽大处理,既要抵抗,那就准备死吧。反正魏军的讲武堂已经成熟了,冉明不需要什么历史名将为自己打拼江山,在军校里,将领可以源源不断的批量生产。
这样做或许在刚刚开始时,这么做反而会引起敌人更坚决的反抗,但只要坚持这个原则,只要“宽大处理”和“坚决消灭”都能得到贯彻执行,敌人慢慢就会接受这个原则,顽固的不用说了,有些将领就可能放弃抵抗,举手投降。
这一招事实上是冉明向满清学的,和满清残酷的屠城政策比起来,冉明做得已经仁慈得太多,他只杀军官,不杀士兵,更不杀无辜的百姓妇孺满清可以用屠杀征服汉人,蒙古人也可以用屠杀征服,冉明更没有必要采取笼络的办法。
人性有时候就是这么犯贱,特别是在后世,冉明看到李定国进攻新会时,明明是明朝汉人,他们居然甘心当满清的走狗,李定国围城,新城城内粮食耗尽,那些新会人坚决抵抗李定国,哪怕是烹食妇孺都再所不惜。
第883章何须担心血染天
第883章何须担心血染天
对于国内某些人的这种观点,用利益拉拢不行,必须用威。
不论何人,不论何时,与政府同心者往,不同心者任之。不想做汉人,甘愿分裂,那么就死吧,反正中国最不缺少的就是人。蒙古人没有把汉人杀绝,满清屠杀过亿,也没有杀光,这是一个生命力异常顽强的民族。长痛不如短痛。
六千余俘虏被士兵相互指认,最终甄别了出来,这六千余人,事实上却拥有一千四百余名伍长以上级别的军官,这些军官基本上都是西府军的老底子,这些人也是对桓温忠诚度非常高的人,现在他们迫于形势不得不降,如果不杀他们,或许他们会利用放松的机会,制造动乱,到时候,反而会牵连更多的无辜。
这一千四百余人被全部带到了襄阳城前,张温让几百名大嗓门的士兵冲襄阳城大吼道:“大魏王师已至,弃械献城投降活命,顽抗到底死路一条,这就是抵抗魏军的下场”
几百名士兵连续吼道了将近一刻钟,全部斩首在襄阳城下,鲜血把襄阳北门。
襄阳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故为历代兵家所看重。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襄阳城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地。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这里不仅有桓冲直接坐阵,还有郗超这个堪比孔明的超一流谋士辅佐,显然襄阳不是樊城那么容易攻打的。要不然也不可能阻挡蒙古大军三十八年之久。
有道是一招鲜,吃遍天。张温首次偿到了坑道作业,挖地道爆炸城墙的好处,他现在对襄阳也采取了同样的战术,魏国军队分批扫荡周边兵戌、营寨,把桓冲布置在城外的四十八座大小兵营寨全部用弩炮和火箭弹砸碎。
在经历过三天的扫荡之后,张温派出人对襄阳城射了最后一次劝降书信,限一个时辰投降,否则城破之日,满城鸡犬不留。
与此同时,与慕容恪主力大军会师的谢艾,实力大增,他很快就全军逼向了涪城。涪城是蜀道明珠,也是成都的屏障。对于这样一个历史古城,谢艾也久攻不下,正巧这个时候,信使带来了冉明的密旨。
谢艾采取了张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