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1 / 2)

徐长生心道,都是被逼的。

徐长生当着所有的人行礼道,老师,弟子不孝,恳请老师出山,去我那学院任教。

众人一听,果然是来请严文殊去任教的。

严文殊就这么看着恭敬得一丝不苟的徐家子,嘴角都不由得抽了一下。

果然是他的学生中,最不服管教的。

而其他人的看法就不同了。

看看徐家子这礼仪,文质彬彬,举止有度,这才是读书人的样子啊,难怪徐家子还有个读书人楷模的称号。

众人眼睛都亮了,严文殊能将徐家子教成这样,他们的孩子要是也让严文殊来教导,岂不是

他们都开始畅想,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如何的傲骨凌然,风姿卓绝了。

父母就是这样,动不动就会将自己孩子和别人比较,要是自家孩子也像谁谁谁那样,就好了。

徐长生现在就是那谁谁谁。

再加上,徐家子的书院,大儒徐文远也会任教,到时候自家孩子要是被这两位大家教导

想想眼睛更加亮了起来。

严文殊都还没有说完,就有人喊道,严先生就答应吧。

是啊,徐家子这么诚恳,岂能辜负你的学生的一片心意?

严文殊要是不答应,他们的孩子岂不是少了一位礼学大家的教导?

这些家长已经在自我代入了。

严文殊要是不答应,简直就是他们的损失。

声音越来越大。

徐长生的嘴角都上扬了,他这一招盛情难却用得怎么样?

不过嘴角一扬马上收回,他得正经点,千万不能在严老头面前露出本性。

只是他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已经被严文殊看了个干净。

严文殊嘴角一抽,这样的学生开办的学院,如果没有严厉的礼学先生,不知道会被教成什么样子。

恐怕又是一群徐家子徐狂生翻版。

文采斐然又如何?还不是惹事精,到处捅娄子。

严文殊想着眼前站了一群徐家子的场景,哪怕是他,都忍不住惊悚了一下。

叹了一口气,深深地看了一眼徐长生,道,希望你别后悔请老夫去你学院任教才好。

徐长生都高兴惨了,怎么会后悔?最多也就是学院的学生有苦头吃了,啧啧,他在一旁幸灾乐祸多好。

徐长生高兴得赶紧让人往里面抬礼品,可惜严文殊一脸严峻的拒绝了。

徐长生想了想,不收也罢,反正学院离徐家村近,要什么有什么。

徐长生又和严文殊说了几句,大概就是说学院中已经准备好住处,老师可以带着一家子都先住进去。

严文殊的府邸又偏僻又破旧,徐长生心道,早点搬去也好,而且大祖父肯定也会很开心,到时候又多了一个互相走动的对象。

徐长生离开后,人群也就散了。

不过消息却是传了出去,徐家子的学院,礼学一门由徐家子的恩师,礼学大师,严文殊任教。

现在长安又多了一个话题,徐家子的学院,除了科举的诗词文章策论等,其他的读书人必学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又将由何人担任?

特别是家里有孩子的,都在关注着。

他们还不知道,徐长生的学院招收的学生,可不仅仅限制在小孩子。

徐长生离开后,严文殊想了一下,就让老管家整理行礼了。

学院初开,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他既然答应任教,也早点去看看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得上忙。

离开繁华的长安,去一个未知的地方,严文殊没多少感觉,他的家人多少还是有些担心的。

他们这里虽然偏僻,但也是长安不是,生活十分的方便。

但等严文殊带着一家子到徐长生给他准备的小楼后,严家的人就什么担心也没有了。

哪怕是严文殊看着学院,也是目瞪口呆,他先后在不少学院任教,但从来没有见过神奇成这样的学院。

他以后就要在这样的地方教书育人了

徐家子曾经一个劲在他面前说,学院是如何如何好,没有亲眼看见,恐怕无法想象其万一。

脸上的严肃似乎都融化了一些,他的余生在这里度过也是不错的选择。

接待严文殊的是大祖父徐文远,学院的生活设施十分完善,无论是自己做饭还是到徐家村吃饭,都很方便。

严文殊来到徐长生给他准备的小楼后,更加满意了,甚至惊为天人,比起他那偏僻破旧的府邸,不知道好了多少,看着光可照人的地面,在哪也找不到第二个。

现在唯一却少的,可能就是学院的气氛了,因为没有人,显得特别宁静。

不过以徐家子的速度,很快就会热闹起来。

哪怕现在,也不会因为没有人而显得冷清,因为向下望去,就是繁荣得有些过分,热闹得有些过分的徐家村。

现在说它是一个村子都有些不合适了。

徐家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商业设施已经完善了,加上游客不断,各种旅游项目从来就没有停过,热闹程度可想而知。

在大祖父安排严文殊一家子的时候,徐长生正想着,什么时候该去拜访书法大家,也就是他在国子监的书学老师欧阳询了。

看他将欧阳大家忽悠进他们学院。

欧阳询,作为历史留名人物,被称为初唐四大家之一,其书法的厉害程度可想而知,特别是其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千古流芳。

其中,《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徐长生眼光直闪,他怎么可能放过,他的学院就得这样的大家来教书学。

不过,欧阳询这人有些老不羞的感觉,他得好好想想,怎么才能将人拐去学院。

正在挖空心思的想办法,长柏哥儿走了过来,说有人找。

徐长生一愣,会是谁,都找到太子府来了?

走出去一看,原来是裴行俭,带着他儿子宝儿,是来感谢他进长安的时候,救了宝儿一命。

宝儿正在跟着二蛋弄棉花糖,开心得不得了。

对于旧时同窗来访,徐长生还是非常开心的。

迎进客厅交谈了起来。

裴行俭先是感谢了一番,徐长生也谦虚了一番。

然后就谈了些各自这些年的经历。

裴行俭从国子监毕业后,就领了官职,离开长安当官了,也颠簸了些年。

如今重新回到长安,升了四门助教,估计得长时间留在长安了。

因为他祖父裴矩年纪大了,所以他回去省亲,随便将他祖父接来长安一起生活,就是徐长生在长安城外遇到裴行俭那天。

徐长生眼睛一闪一闪的,大儒斐矩啊,隋朝时就已经是出了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地理学家。

称为文坛泰山也不为过。

这样的人物,哪怕是退下来了,也得在其他地方发挥余热不是,比如他的学院。

别看裴矩现在年龄大了,但据他所知,这老先生可是活了八十好几,还早着勒。

徐长生说道,上次见到裴老先生,看着身体健朗得很,不过因为当时情况,没能与之交谈,倒是我失礼了。

裴行俭一笑,当时我们忙着赶回长安安置宝儿,哪有交谈的时间。

徐长生说道,但也是我失礼在先,这样吧,我找个时间正式上门拜访,还不知道你们现在在何处落脚

裴行俭点点头,你能去我那也是好的。

他祖父作为文坛前辈,徐长生前去拜访本就是合乎常理。

只是他不知道,他的同窗连他祖父的注意都打。

徐长生记住了地址,笑得更加开心了。

相谈甚欢。

徐长生留裴行俭吃饭,不过裴行俭还有公务,时间有些不允许,只得约好时间,下次一起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