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刚成婚那几年,王皇后嚣张跋扈惹人厌,让他烦到了骨子里。但在媚娘难产死去后的那些年里,他们相互扶持,还有了睿儿和滢玉,虽不至于深爱,但他对王皇后颇为敬重。
还有聪明伶俐的睿儿,他当年也是真心疼爱的,也想要将他当做继承人的。
那时他的头脑大概有些不清楚,等他冷静下来后便意识到,让襄王做继承人会带来多少麻烦。
梓童很好,睿儿和滢玉也很好,让他讨厌的是王家和柳家,还有总是指手画脚的长孙舅舅和褚遂良等辅政大臣。
只是,永徽七年的时候,立襄王为储的事情俨然成了众望所归。当时的李治虽然对萧明晟有愧,但就萧明晟那虚弱的身体,根本就不在他储君候选人的考虑范围内。
李治当时想着,李睿聪明伶俐,好好教导一番,别被王柳两家长孙太尉等人拉拢了,李睿做皇帝其实也不算很糟。
只是,李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睿刚封了太子,朝中原本一股绳的联盟竟然内斗开来。
内斗好,有矛盾好,只有他们都倚仗着皇帝,皇帝的位置才能够坐得稳。在发现王家柳家跟长孙太尉等人撕破脸时,李治虽然不明就里,但其实还挺惊喜的。只要他们的争斗不妨碍民生大事,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然而,李治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跟太原王氏撕破脸的长孙舅舅会去拉拢范阳卢氏,送卢氏女子入宫,明里暗里地逼迫他给卢氏高位,意图让她取代王皇后的心思昭然若揭。
这就是所谓一心为了他好的舅舅!
卢氏进宫后,李治会冷着她,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恶心长孙无忌的手段。
之前的五年里,李治对萧明晟的宠爱胜过培养倚仗,主要的教育目标是已经入主了东宫的李睿。只是,教了五年,李睿的表现远不如无人教导的萧明晟惊艳,而李睿对王皇后的百依百顺和对王柳两家的推崇让李治格外不安。
外戚干政,这是为帝者一直竭力避免的情况。尤其太原王家不是普通的世家,想要借此干政再容易不过。
李治心中的天平就是这样一点点偏向了萧明晟,尤其在他派到民间的心腹找到了天地灵药,他以此治愈了五儿子的体弱之症后,李治便彻底下了决心。
没道理在有完美继承人的情况下,他却要选择一个有瑕疵的。没能跟媚娘长相厮守已经是他人生的遗憾之一,如今他们的儿子那么出色却要与皇位失之交臂,完全没法忍。
虽然打定主意废太子,但李治并不打算彻底废掉李睿和王皇后。他偏向以一种平和的方式让李睿下位,保他一生富贵平安。李治这些年看得清楚,以着萧明晟的心性,即使李睿有着前太子的身份,他也不会因此迫害兄弟。
还有一点格外重要的是,虽然李治有意推萧明晟做太子,有意跟王家、柳家、长孙太尉等人清算,但他不打算废后。
皇后贤良,这些年相处下来也有些感情,跟那群人又没有同流合污过。在李治看来,萧明晟对她印象也挺好。让萧明晟认王皇后做母亲,嫡子身份有了,再立他为储,岂不是顺理成章?
在看出李治打算的时候,萧明晟真是怄得不行。
他与王皇后看似关系不错,那是因为王皇后是他名义上的嫡母,大唐的皇后。哪怕背地里萧明晟再想宰了王皇后为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报仇,有些事情没法摊开说,重生的事情不能告诉李治,只能够埋在心底。
天家父子,感情再好,有些事情,有些情绪,也是不能太过赤-裸的。
毫不客气地说,李治可以叱骂王皇后不贤恶毒,但萧明晟不管内心多支持李治的看法,他也不能跟着叫好。
这是孝悌。
李治的心思不难猜,就是将王柳两家连同长孙无忌等人彻底打压下来后,寻个由头让李睿自废太子之位。给王皇后应有的体面,让王皇后收萧明晟做养子,然后再封萧明晟为太子。待得萧明晟成了太子,追封生母为后也理所当然了。
李治可以说是处处为萧明晟着想了,只是,萧明晟心中却极为排斥李治的安排。
萧明晟心思急转,面上却不露分毫。嘴上说着一切听阿耶的,但心里已经琢磨着在这之前将王皇后收拾了。
若不是这些年王皇后和细桶一直在倒霉,他又没能找到吕祖这等有真才实学的道士,他早就对王皇后出手了。哪能一拖十年,看着她维持着中宫体面。
李治完全没想到在这个地方,儿子跟他不是一条心的。
萧明晟眼睫低垂,回忆着今年史书上记载着的大事记。
正月时本是大唐首次举行的泰山封禅,但这会儿父皇没有这个心思,有朝臣上书提及此事也被父皇给否了。根据他对父皇的了解,等他处置了王柳两家,逼退了长孙太尉等辅政大臣后,说不定会想起泰山封禅之事。
还有便是,四月的时候,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病亡,其子渊男生执掌国事,没两天就被兄弟渊男建和渊男产反叛驱逐。渊男生向大唐求助,六月发兵,历时两年,最终平定高句丽。
或许,他可以去从个军,避避风头?
但从军之前不将王皇后解决,将那个古怪女人留在后宫中,万一她又对父皇使出什么鬼蜮伎俩,等他回来以后,什么都晚了。
思来想去,果然得先解决王皇后。
萧明晟眉头紧蹙,应该如何对付细桶呢,他可是连桃木、黑狗血都用过了。
***
为期九天的春闱结束后,从贡院出来的举子们一个比一个狼狈。贡院外,相识的举子勉强一笑,拱了拱手就各自离去。
春闱考试共有三场,每场三天,这三天吃睡皆在那小小的隔间里。再加上长安春寒料峭,不少举子没能坚持三场考试就发了病,不得不放弃之后的考试。
贺兰敏之自幼习武,算是身子骨强健的。再加上之前腿上的伤已经完全愈合,没有给他裹乱,贺兰敏之还算稳当地考过了三场。
反观那个当初出卖了他的同窗,虽然贺兰敏之没有将他干出的龌龊事广而告之,但他看到贺兰敏之完好无损地出现在贡院外,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就足以让那人脑补出不少东西,心中又悔又惧,试没考好,第一场出来就病了,没能继续接下来的两场考试。
贺兰敏之出贡院的时候,武顺和贺兰敏月带着一个小厮拉着马车等在贡院外。见贺兰敏之出来,两人又是欢喜又是心疼,忙不迭地将人迎进了马车里。
上马车之前,贺兰敏之似有所觉,偏头看了一眼。
贡院外车马攒动,并无他想见之人,贺兰敏之这才收了目光,以为自己想太多,上了马车回杨家别苑去了。
他现在疲累得很,觉得自己能一口气睡上两天。等睡饱了觉,他再去归来居酒肆,找萧明晟寻得大师信息。
待得杨家马车驶离贡院,萧明晟走出角落。他看了一眼马车离去的方向,负手向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外祖母和武顺姨母,现在还不是见她们的时候。待得柳爽一案尘埃落定,他自会上门叨扰,武家那边也得联系一二。若不是母亲的根在武家,萧明晟真是半点也不想跟武元庆之流扯上关系,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
春闱结束,礼部尚书等一众考官开始阅卷。开科取士马虎不得,阅卷考官对待试卷都是慎之又慎,这一届参考的举子数目近万,工程量不小,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够批阅完毕。
李治重视科举,每一次科举都是李治自己心腹官员把持,从考试到阅卷,竭力做到公平公正。长孙无忌看不上那些寒门出身的新科进士,反正这些人受重用也就是个小官,不值一提。同时,他也不愿与皇帝外甥闹得太难看,他还指望着皇帝站在他这边,打压王氏,送卢氏上位,索性不沾手科举之事。
王柳等世家抱着相似的看法,也不怎么看得上那一个个八-九品小官位置,更不觉寒门里出的学子能够比过自己世家大族子弟,反倒是一些小世家里轮不上自己被举荐一个好位置的年轻人,有些下场科举,为自己博一个前途。但这样的世家子毕竟是少数,还被其他世家子瞧不起。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