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三娘的到来,让这十余天的枯燥军营生活勉强有了些滋润,二人小别胜新婚,你侬我侬地缠缠绵绵秀恩爱。
好在女人热衷于军旅生活,帮着处理马步军操练事宜,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保甲上番时间一般是一月到两月不等,这边大力整治自己的私兵,大名府那头也传来了文书通告。
梁、沈二人已死,作为北方军州重地的大名府当然不会空缺着知府和通判,整个朝堂上都在为这两个举重若轻的空缺进行角力争抢。
一时间朝堂文官派系争斗激烈上演,大鱼小鱼浮上水面。
历任大名府的知府人选大多是皇亲国戚,要么就是两府重臣,亦或当今天子昔日的随龙者。比如梁世杰,曾做过中书舍人,带职下放到大名府,属于判府事,而不是知府事,所以人称梁中书。这是外出历练的官例,官阶要抬一级到正三品,任满后当可平步青云入中枢。
所以,大名府的知府和通判空缺合适人选,主要是集中在四十多岁已一脚踩进中枢机构的文官身上,把筛选范围缩小后也就那么寥寥几位有竞争力。
其中最有竞争力的当属崇宁年间进士、圣上眼前的红人尚书左丞王黼,其人金发碧眼、相貌英俊,才智出众,口才了得,很得圣宠。
这王黼尚不到四十岁,已是一脚踏入中枢,如火箭般升官速度。
此人先前曾帮助过蔡京复相跟蔡家派系关系不浅。他缺少的只是履历,若能在大名府呆上一任,任期满后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上宰执。
当然,接到大名府文书的时候,此事已是盖棺定论了。王黼不日就将启程前来大名府,着府城一应文武官员参见纳拜。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王黼人还没到大名府正式上任呢,就已是着令各地都监、提辖、指挥、团练抽调兵马整备训事,准备来年立春破冰后讨伐梁山贼寇。
古时用兵,向来都会避开春秋农忙时节,王黼这一闹,被抽调到的禁军、厢军必然背后指着他脊梁骨咒骂。
不过宋朝体制就是如此,武官带兵不掌兵,文官掌兵不带兵,还经常轮换。此举虽然减小了武官叛逆的风险,但也造成了官兵难以统一指挥调遣的局面。
往往到了战时,士兵都不知自己的将军是哪个,文官就算熟知兵法谋略,也难以做出如意的兵阵调整。
王黼随意的一句操练甲备话,就把的后续计划打乱,本来是惯例上番变成了大阅番。文官倒没所谓,武官则要骂娘了。
营帐中,正跟陈良几人商量应付大阅番一事,他一个人计短,还是需要众人智慧加成的。
栾廷玉道:“厢军步卒倒好掩饰,只是一指挥的马军怎么办”
“可以把马军减去半数,另充半数步卒,步卒从乡里重新调派一批生人。”笑道:“大多指挥使都是这么干的,毕竟吃空饷的事情不能摆在台面上。”
陈良道:“只是咱们的步卒和马军训练方式不同,届时会很引人注目。”
点头道:“这也是我担心的地方,你们有何想法”
“替成生人换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