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脚,也是不敢招惹。
同时,武大郎此次交易见到了岳飞、宗泽等人,也给李民带回了岳飞、宗泽等人的信件。
这宗泽,如今在塞外,那真是如鱼得水了。对蒙古人,宗泽可是没有什么好顾忌的。有王文卿展现风雨神迹安民,有岳飞领着一帮小兄弟混在押刺伊尔当打手,黎木赫已经攻破了两个不服的蒙古部落。如今又有了武大郎带去那批物资。宗泽断言,李民塞外的押刺伊尔部,很快就能称霸蒙古高原。
李民对此,极为满意。若是蒙古各部在那成吉思汗降生之前就统一了,并为他李民所用,塞外那可就是蒙古,金、辽三国并立了。光是自掐,就够他们折腾的了,却是足够大宋发展的了。到时候,不论是工业变革,还是君主立宪,都可在没有外界的影响下,自我完善了。
李民有此想,却是不仅有些懒惰,更不想由自己逼那赵佶君主立宪,坏了与赵佶的交情。于是又一头扎进了对经脉的改造,毕竟,经脉改造,相对于李民来说,那才是头等大事,这不仅能避免李民日后的霞举飞升之自焚,更是他李民能不能有下一代的关键所在。
以至于,二龙山的日常管理权力,李民都是下放给了李纲和朱武,只由老丈人鲁雄和郑鹏随意看着。
就是郑鹏扫听海外岛屿的探报回来,李民也只是吩咐了朱武和李纲策划开辟海外新基地。
对此,别看李民不怎么用心。那朱武和李纲,却是兴奋的很,甚是上心。李纲甚至要亲自带人去海外建设。
只是,二龙山的日常事务也不少,虽说李纲处理起来不当一回事,可要离了李纲,其他人还真的玩不转。最后,李纲却也是没得走开。不过,李纲却是把朱旭派了去,委任朱旭为呜呼岛岛主。
这呜呼岛,按现代的说法,乃是庙岛列岛之一。在如今的大宋,却是海外的孤岛。出了登州,过了沙门岛,还要走三天的海路,虽说算是大宋的领土,可那岛上却没有大宋的管理机构,只有数百的避世渔民。
第十二卷第四回功过
时光悠悠,转瞬两载。
这两年里,这两年中,朱旭在海外呜呼岛建立基地,确实发展迅速。
建立海外基地,原本就是李民提出的计划,虽然如今国内形势一片大好,李民在海外开辟第二基地的心思早有些淡了。可既然李纲、朱武他们感兴趣,李民却是从来不会熄灭手下人工作热情的。
尤其是建设新基地,二龙山堆积的那些水泥,也有了用处不是。只是一年的工夫,呜呼岛上就起了一座三米高,对外称作院墙可却能媲美城郭防御工事。唯一入岛的水道,也建了水门,水闸。
其间,徐神翁被派到了呜呼岛,直接建立了一个水泥窑,以及一座火药工房,随即陈规也被派来在这里主持火器开发与制作。
这等海外孤岛,却是不怕火器配方流失了。而且,从日本和琉球采购的硫磺,也可直接运到此处,也省了内陆关卡的盘查了。
倒是李民给出路线,一心牵挂的橡胶,却是没有人能找到。以致李民构思的蒸汽机,始终缺少最为紧要的密闭配件,只能先用软木代替。
不过,就是这样,在商会中试用以来,也是引发了极大的变故。
资本的崛起,永远都是充满了血腥。
首先,蒸汽机的动力传导,并构在了纺织机上,就引发了一次极大的变革。众多的织坊,都极大地消减了人工。
一两家不显,可江南织户上万。这合起来,可就是数万的女工没有了工作。而当今可供女人工作的道路极少,而这些女工原本又是家中一个重要收入来源。
只此一项,江南就有上万户的中等家庭,沦为贫困。
此等现象出,官府本应妥善处理,可奈何,此时江南官府的主事人,却是那朱勔。朱勔向来都是夸大功绩,粉饰太平,只求自家升官发财的,哪里会管百姓的死活。尤其是那蒸汽机运用之后,各商户的上供,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多了。甚至,减少了人工,那些商户的利益大了。虽然多些上供,却也承受的起,连怨言都少了许多。朱勔自然不会坏自家财神的门路,而去管那些百姓的死活。
而至于李民,只知道交出蒸汽机,可极大减少成本,可促进工业革命,却不知道工业革命的血腥。在如今这个没有工人保障,没有工会,没有失业保险的年代,工业革命的好处还没见着,下岗的危机,却先一步爆发了。
只是,蒸汽机的运用,不仅南北商会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所有的使用蒸汽机的商户,也全都说好。就连那些失业下岗的百姓,也不知这是国师李民搞出来的。反倒是那各地的神宵教殿观,经常的施粥舍药,救助贫苦百姓,更经常为受怨的百姓鸣不平,主持公道,所有的百姓,都还念着神宵教的好,更纷纷以加入神宵教为荣。
李民却也没从朱武主持的情报网中得知蒸汽机引发的下岗事件。
而除此之外,这两年中,李民为了便于他那些清福宫的见习弟子能快速识字,更以自家的名义,命郑鹏领着一帮文人,编辑了一部字典,正式把四十八个国际音标引进为中文注音。
谁知,此举一出,也是引起大宋士林震撼。
要知道,古语云:授人一字便为师。古人识字,那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教的,却是没有什么字典的。即使是东汉蔡邕正定六经文字,那也是正字不正音的。要想识全,那也需要人一个字,一个字的认,一个字一个字的教。
可有了这本字典,那怕只是一个七龄顽童,只用用上十天半月的工夫,学全了四十八个音标,也就可按着字典识文断字了。读个告示什么的,那都不成问题了。
一时间,文人的门槛大低,很多读书人都不适应。多年苦读百家姓、千字文,认全的字,也就是一个小孩十天半个月的工夫,这落差实在太大了。
不过,更多的读书人,在感受到字典的便利后,却无不是交口称赞。尤其是,当今的大宋皇帝赵佶,得知此事后,亲自用了一遍字典,当即大感便利。再加上赵佶本就对李民崇信无比,自是拍板把这字典正是定为书院教学典籍,并交由蔡京逐字抄录,刊印成书。
对于赵佶来说,当今大宋书法,除了他赵佶,也就这个蔡京了。这等字典,自是要有蔡京的字,那才算是完美。
而蔡京却也知道这是一个留名的事,而且正好借此讨好赵佶,亲近赵佶,也是应的满头乐纹。
唯有李民只是为了求便利,却没想到又彰显了名声。
然而,这两种震撼天下的大事,对于李民来说,实在都不算什么。以他李民的专业程度,弄这些东西,只能算是提前贡献他人劳动成果,他李民是不费半点心力的。